如前所述,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凝聚、积淀而成的整体特质,它受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科研系统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与规约。为此,创建特色学校应认真做好顶层设计,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去追根溯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挖掘出办学的优势点,实现从点到面的扩展与延伸,并内化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外化为全体师生自觉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具体说来,特色学校的创建思路大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挖掘特色因子
一所学校要打造特色,就必须深入分析校情,充分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全面把握学校发展的内在机理,准确认识学校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再去挖掘有可能发扬光大的特色因子。比如某所学校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亮点纷呈,人才辈出,办学成效显著,历年来,学校秉承“以德立身,以诚行事”的校训,扎实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开展常态化的科技主题实践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浓厚;把民间剪纸引入课堂,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儿童剪纸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基于对学校办学历史的深入挖掘与分析,这些工作亮点就是学校的特色因子,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优势点和生长点,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学校在此基础上抓住一两个有关联的因子不断加以拓展、深化,就有可能形成特色。
2.找准特色项目
在特色学校创建进程中,学校要找到相对成熟的发展优势点,在辨析、对比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特色项目。如上述学校在全面分析学校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召开班子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对特色项目进行遴选,最终将剪纸确立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创建的思路是: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在“做中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落实特色规划
有了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后,学校还要进行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并注重过程的落实与调整,保证过程的有效性。上述学校将剪纸确立为特色项目后,多次召开协调会,制订和论证学校剪纸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准绳,拟定了详细的剪纸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路线图。可通过以下途径创设剪纸文化氛围:校园设置剪纸长廊,班级布置剪纸专栏,教室外墙开辟剪纸互动板块,依据校园各区域功能特点增设欣赏区、互动区,改造现有剪纸作品陈列馆。完善剪纸课程体系的方法是:开发剪纸校本教材,将灵动教育理念与学科文化、管理文化融合;以剪纸等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领域;以社区活动为平台,延伸空间,整合资源,丰富课程,激发学生、社会、家庭参与的积极性。
4.形成特色学校
学校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后,特色项目会不断做大做强,并带动学校和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总结,凝练学校的文化与精神,才有可能成为特色学校。上述学校基于剪纸灵动教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发展。开发剪纸十多年来,该校师生人人会剪纸,个个有作品,学生艺术素质大大提高,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师生成长,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5]
总之,特色学校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系统工程。特色并不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随心所欲或者猛打猛冲“蛮干”出来的,它需要遵循历史逻辑;特色也不可能在薄弱的工作局面中孤峰突起,短时期内就把学校推往高处,它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深厚的实践基础。因此,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首先需要历史底蕴的支撑,然后需要思想理念的框定,再辅之以长时期的积累与深化,方有可能达成目标。
当然,一所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既因其所深植其中的历史、现实生态的差异而不同,也因其组织成员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的差别而迥异。换言之,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之原生态基础的学校个性和独特性,其实是学校自具的一种秉性。这就为学校特色发展、进而实现“一校一品”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尽管学校个性和独特性未必能够自发地成长为学校特色,但在学校个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其优势、潜势,自觉地加以引导和培育,能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合理路径。因此,依据学校自身的个性品格,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模式,而不是盲目照搬他校的创建经验,应是学校领导层重点考虑的问题。
特色学校建设模式是指学校在特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建设实践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标准、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模式有:
(一)按特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划分
1.个体建设模式
主要依据和条件:①校长独到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 ②教师的课程创新与教学特色;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
2.集体建设模式
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即组织多个团队,将多种有关联的特色活动一起推动实施,最终凝成特色。
(二)按范围与对象划分
1.局部突破模式(个别要素变革)
(三)按实践方式划分(www.xing528.com)
1.传统发扬式
学校某方面工作已成传统,以此为基础,经过扬弃,给予理论支撑,成为现实的学校特色。
2.弊端矫正式
针对现实教育中的弊端(不一定是本校表现出来的)予以批判,进而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策略,排除干扰,锐意推行,产生轰动效应,成为办学特色。
3.借机发挥式
承担某一试验项目,苦心孤诣,修成正果。或独具慧眼,从教育实践的某一偶然因素中看出巨大潜力,生发延展,终成特色。
4.填补空白式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那些“冷门”“盲点”“灯火阑珊处”,往往由于传统观念、思维定式作祟被人遗忘,把目光投向这些角落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5.困境突破式
纵观各种改革,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行业、一条战线,都是在山穷水尽时另辟一条蹊径,在重重围困中撕开一道口子。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是如此,不断有优胜劣汰的事例在发生。在困境中闯出特色之路,已成许多学校柳暗花明的求生之道。
6.理想践行式
办学主体通过调研思考,推导出创设特色的途径,于是“建模”试验,总结修正,渐次轮廓分明,特色呼之欲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式的归纳,仅仅是为着叙述的方便,在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变式,更多的则是各种模式的复合与融通。
(四)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划分
1.目标优化模式(出发点、归宿点)
2.内容优化模式(教育基本内容:德智体美劳)
3.方法优化模式(校长实践教育思想、教师教学方法)
4.系统优化模式(组织管理角度)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也有可能是多种模式的综合效应的体现。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几种模式,这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定位有关。而对于特色发展方向的选择,学校应至少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国家和时代的大环境,也包括区域和学校的小环境。具体说来应主要考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教育政策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是什么,社会及家长对学生发展有怎样的期待,学校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等。二是学校现实因素。即主要考虑学校具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是否具有特色发展的各种保障条件等。三是学生需求因素。即主要考虑学生生源的主要构成怎样,学生喜欢什么,学生的发展潜能在哪里,学校特色发展能够满足或促进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等。总之,无论选择哪一种建设模式或者定位于怎样的特色发展方向,学校都应该以此为基础构建特色化的育人目标体系,使特色学校建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