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国学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而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理应将文化传承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所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应该从积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并逐步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促成学校特色发展,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特色建设很早就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校办出各自特色。”这是目前能够查阅到的国家教育规划决策中明确提出“学校特色”的开始。以此为纲,走差异化、特色化办学道路,逐渐成为中小学校办学的主要追求。2010 年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就是强调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历史底蕴、现实需求、潜在优势、区域特点和教育思想等来推进特色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学生全面、主动和生动的发展,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这种以特色培育和创建来激发学校变革内生动力的政策导向,逐渐使学校特色建设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取向。因为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鼓励学校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从而创生出一种多元共生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育图景,无疑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进而推进教育深度变革的重要方略之一。(www.xing528.com)
那么,什么是特色教育?如何进行特色学校建设?尤其是如何在扎根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凝练先进的办学理念?如何以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来培育学校区别于他校的“精气神”?对于这些问题,本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尝试进行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