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它涉及方方面面,也是许多课程问题的集结点。虽说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但由于内容直接指向“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因而导致一些人以为内容是课程工作者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些人甚至是在没有注意到课程目标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教的情况下,便对课程内容问题发表议论,这样做难免会有偏颇。
国学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学教育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而选择来的。针对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差异的阶段性目标,国学课程内容可按如下要求进行选择:
(一)小学国学课程内容
以精选适切、分段有序为核心。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将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分为小学低段(1-3年级)和小学高段(4-6年级)。甄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区分学段、层次,强化有机衔接,使国学教育由浅入深地融入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
1.小学低段的课程内容,以洒扫应对、经典诵读为核心
洒扫应对,即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待人接物的礼仪规则。“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中特别注重对低龄童的行为训练,《童蒙须知》就从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等方面讲述了孩子启蒙教育中应首先重视行为训练。”[14]这些日常生活技能和礼仪应为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所学习、承继,参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精择并灵活运用于学校教育之中。事实上,当今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为生活技能的训练。教育培训机构大力鼓吹蒙台梭利教育,却无视自己本民族更早的这些儿童教育经典。
除此之外,小学低段的课程内容还应注重经典诵读或者吟诵的训练,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凝练与对事物的精致表达,使雅言能宣之于口、铭刻于心。类似《声律启蒙》这样的传统经典读物,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辅以《说文解字》等经典,使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生字的学习模式,从汉字的构造法中理解字义,并且初步感受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性。
2.小学高段的课程内容,以文化感知、经典研读为核心(www.xing528.com)
这个阶段的学生应通过丰富的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通过研学旅行等手段学习体悟家乡的本土文化及其变迁,从切身的感知中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此外,不同于小学低段的经典诵读或吟诵,小学高段的经典学习,应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感受理解经典文意等。持续开展生活学习礼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领悟“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上》)的儒家礼仪精神,并主动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中学阶段国学教育课程内容
以立己达人、家国情怀为核心。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将中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1.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以文化品位、提升认同为核心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熟悉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精读传统经典、欣赏或练习书法、音乐、美术等,提升个人修养,品味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认同。
2.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以立德修身、家国情怀为核心
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并以此立德修身,提升学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与鉴赏品位,熟悉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中华民族家国同一的观念,明确中华文明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当今中国与外部世界。
总之,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它们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