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学教育教材和师资紧缺问题解决方案

国学教育教材和师资紧缺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近些年社会对国学教育的需求增长远远大于相关师资的供应。我们认为,从当前师资的整体现状来看,国学教育师资的匮乏不仅是数量层面的,更是质量层面的。国学教育师资质量的亟待提升这已经成为国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命脉。当前在中小学校从事国学教育的师资,一般都来自各个师范院校的中文和艺术专业。

国学教育教材和师资紧缺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长时间的国学教育断层,再加上国学教育如何与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融合也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高水平的中小学国学教材匮乏也成了国学教育中的短板,也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要解决好国学教材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国学本身包括那些具体内容。这个问题牵涉到对国学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其中的理论纷争较多,这里不必去纠缠。应该说,国学基本内容应该是较为清晰的。已故国学教育专家黄济在《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一文中曾经对中小学国学教育内容给出如下建议:

中小学学习国学,应从蒙养教材学起,同时学习诗文;在诗文学习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多方面的内容,以选学为主逐步加深和提高。为此,在当前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文学习的基础上,再编选一套为中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参考教材或补充读物,应是进行国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将国学学好,关键还在于教师。[3]

在文中黄济先生对国学所涉及的一些主要经典还进行简述和评说,对于国学教材的编撰者和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最近几年有些高校、出版社社会机构组织了一些力量编纂了形态各异的国学教材,有的偏重于国学理论,有的偏重于国学经典篇目,各有千秋,但是,均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前几年,国内有的出版社引入了台湾版的国学教材在大陆试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推广的效果似乎也不尽如人意。例如,从2013年开始,经过修订的台湾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引入大陆,原来计划在30所学校率先推广使用,结果在推广范围和效果两方面均不尽如人意。中小学国学教材的体系究竟应该如何确定?国学教材与现有课程体系如何融合?国学教材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如何处理?国学教材是用于第二课堂还是第一课堂?这些问题都还值得深入探讨。(www.xing528.com)

除了教材问题的制约,国学教育师资的匮乏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说,近些年社会对国学教育的需求增长远远大于相关师资的供应。我们认为,从当前师资的整体现状来看,国学教育师资的匮乏不仅是数量层面的,更是质量层面的。国学教育的师资数量无法满足国学教育市场的需要,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无须多论。台湾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引入大陆之后之所以推行效果不佳,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师资问题。2013年《人民政协报》曾以《台湾国学教材进入大陆遇尴尬》[4]为题对此专门深度报道,试点学校北京四中、郑州五中等一线语文教师都坦陈对于四书五经这些国学经典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都只停留在文学常识方面,而对于其内容和意义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学难度很大。

国学教育师资质量的亟待提升这已经成为国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命脉。中小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合格师资,问题原因可以溯源到现行的中小学师资培养模式。当前在中小学校从事国学教育的师资,一般都来自各个师范院校的中文和艺术专业。然而,冷静分析,便不难发现,当前各大院校的文学院、中文系的从事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专业的教师包括相当部分的教授和博导自身都普遍缺乏国学修养,绝大部分教师只会撰写论文、搞科研项目,而不具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实操能力,也不能开出合适的实用的国学课程,那么又如何能指望培养出合格的从事国学教育的人才呢?当然,单纯的归咎于高校的师资能力也许不太公平,关键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这些年来我们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模式。在职称晋升、教师评价过程中只看论文、课题,而不看教师的实际写作能力,长此以往,将无法激励从事中文教育的教师去学习写作和钻研国学经典。正是由于师资的匮乏,才导致一些不懂国学的人正在四处活动,从事着所谓国学教育。也正因为如此,在诗词大会上才会出现某些中文专业博导吟诵自己不合格律的打油诗的尴尬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