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文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形成下面几点认识。
(一)当前教育界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内涵、意义及方法的认识有待提升
近年来国学虽热但国学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并未明晰,这就造成了中小学国学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
1.对国学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一般来说,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内容应包含国学经典、传统技艺、国学常识三大部分。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国学教育的内涵的认识都比较单薄,不少学校往往只抓住其中的某一方面就以为自己成就斐然了,这样的国学教育难免流于浅俗化,也容易给反对者抓住把柄,反而不利于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2.对国学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清
虽然中央已经多次下文要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仍然有学校认为国学教育只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色要素而不是基础性要求,这就造成国学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的随意性、碎片化和不平衡的现状。
3.对国学教育的方法认识不足
由于国学教育还没有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国学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重要的实践问题仍在持续探索中,所以当前国学教育呈现的教法机械、活动形式单调等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此,建立专职的中小学国学教育管理和教学队伍,加强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要确保相关经费配套落实。2014年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虽然这两份文件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对国学教育的认知仍然有待提高,措施也还不得力,这首先是因为文件出台之后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没有配套跟进,不仅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分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而没有了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体系,资源配置、资金落实往往就成为空文,国学教育的教学教研工作就难以持续,中小学国学教育就难以长期有效开展。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国学教育的领导机构,发挥国学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作用,全面、深入、有序地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设立国学经典教育专项经费,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二)国学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堪忧,国学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师资虽然有部分专职人员,但这些专职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素养和技能的培训,许多人是临时上阵。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把一些无法胜任语数英等主干课程教学的教师淘汰分流到国学教育师资队伍中,这些教师虽然是专职教师,但教学素养、教学技能和更重要的教学态度都有问题。由这些教师专职担任国学课程教学不仅无法发挥国学教育塑造灵魂、提升境界的人文教育功能,甚至由于这些教师的教学状态而给学生留下国学教育机械、呆板、了无趣味的反面印象,而这也是11%的小学生认为国学教育没什么用处的重要原因。另外,多数没有专职国学教师的学校国学教育任务主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兼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通,但是兼任也往往造成国学教育独特课程品性的模糊和教学质量打折扣的普遍现象,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有些学校虽然有专门的国学教育课时,但这些课时的挪用情况也非常严重。例如,很多中小学国学教育是由语文老师兼任的,而当前一线语文教育对工具性的侧重与国学教育对人文性的追求难免存在矛盾,因此语文教师在讲授国学经典的时候通常将教学重点限定在与语文考试相关的框架中,过于功利化的教学追求使得国学教育呈现机械化倾向,教育成效不佳。因此,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优质师资来实现,而当前国学教育师资的状况令人担忧,所以系统培训迫在眉睫。(www.xing528.com)
更进一步说,构建中小学国学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职业成长体系,同时为国学教育师资的打开职业成长通道。有了专职的队伍之后,队伍的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就是接下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也很难有现任教师愿意完全转岗从事国学教育,这里除了要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国学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职中培训的职业成长支持体系,同时要为国学教育师资在工作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打开成长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消除教师从事国学教育的后顾之忧,中小学国学教育才有可能获得坚定的人力支持。目前有个别高校已经开始国学教育(不是国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但这些师范生的成长仍然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而在当前,作为过渡形式,应该动员优秀的语文骨干教师或德育教师转岗从事国学教育工作,同时要在评优、评职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对这些转岗教师要迅速开展切实有效的系统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动员高校要与中小学协作开发国学教育师资培训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特别突出应用性课程以便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迅速推广提供有效支撑。这方面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在2017年开始动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肇庆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承办“中华经典文化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班”。其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国学教育团队创造性的以国学夏令营的形式作为师资培训平台,保证师资培训全程“真刀真枪”,骨干教师的国学教育能力确确实实得到了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三)中小学生对国学教育参与热情较高,但他们更关注的是一些技艺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这次调查我们最欣慰的就是中小学生对国学教育的参与热情比较高,虽然国学不属于正式的学科,但不少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学教育的文化传承意义,对国学教育的内涵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正确认知。这当然跟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富有好奇心,对国学教育还有新奇感有关,但这也是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各学校和老师们努力的结果。诚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此种热情要想长期保持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因为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小学生更关注技艺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学生对中华才艺课程的兴趣一方面表现了中华才艺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在反向提醒我们国学经典课程教学水平亟待提升。而在教学组织上,兴趣小组和特色班不失为国学教育在现阶段的重要实践平台,因为这两种组织方式的实验效率高,试错成本低,推广普及的规模有良好的可控性。
另外,组织大中小学国学教育协作体系,以学术专家与一线教师协同创新的模式开展国学教材的编写,同时探索形成优质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普及推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让他们有教材可用,有教法可依。当前,不仅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小学国学教育教学散乱,而且别的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当前国学教育整体上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中小学和培训机构都采用各校自编教材或无专门教材,教学内容由开课教师自行决定,这就使得国学教育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规范性,教育内容零碎化、片段化特征明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切实有效保证”[3]。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中小学一线教师,因为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水平无法胜任一套体系完备的国学教材的构建任务,因此需要大中小学联合完成。这方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国学教育团队已经做了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该团队自2009年开始就主动与中小学构建国学教育协作联盟,深入开展国学教育课程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创编了一套基础段国学教育实验教材[4],而且构建了有效的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套教材和教学模式已经在广东省内多所中小学顺利推广。该团队的努力正是对教育部提出的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积极响应。
(四)在教材和评价方面,各学校自主开发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的能力不高,现有教材的使用上缺乏系统性考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没有完备的体系
教材大多为各学校统一订购的国学类书刊,而内容选择上多以蒙学经典为主,比较单调。主要原因是蒙学经典相对于四书五经教学难度、强度较低,相对于书法、国画等课程,蒙学经典教学在专业技能上又没有太大阻碍。同时,对国学教育的内涵的认识不足也是造成内容选择单一的原因。而在学习成效评价上,中小学大部分以作品展、汇演来展示国学教育的成果,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评价标准。国学教育以人文精神的涵养为第一目标,传统以知识和技能为考核重点的考试模式并不是衡量国学教育成效最好的考核方式。各所学校国学教育效果的呈现方式虽然各异,但都具有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其考核目标培养的是少部分的“国学精英”,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因不能普遍地参与活动而降低了学习国学的兴趣,再者,受功利教育的影响,这些活动也常常流于形式,而忽略了国学教育人文涵养的初心。
所以,构建国学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循序渐进参与国学教育尤为必要。
教育教学的最终环节一定要有学习评价,否则国学教育的效度就很难把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多方协作就难以开展。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因为国学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人文精神的涵养,因此往往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也因为人文涵养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也很难进行效果评价。但是,只要我们在构建国学教育评价的时候注重过程评价、侧重行为评价、突出综合评价,国学教育评价体系还是可以构建出来的。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就可以告别当前国学教育散乱无序的状态,告别国学教育的功利倾向,引导学生和家长循序渐进参与到国学教育活动中来,国学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五)家长对国学教育的心态比较矛盾,而且要求也比较高
虽然接受调查的家长对国学的内涵理解还不充分,但是,除了一部分人持中立态度外,大部分人对国学教育是支持的。当然,他们对国学教育的要求也比较高。一是他们对当前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不满意。国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氛围是直接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东西,也是学生朝夕濡染的无声课程,它的营造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淀,也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积极主动去塑造,而我们都忙于应试,对这些需要用心的、难以立竿见影的东西一直关注不够,如今家长们的意见为我们提了个醒。二是国学教育要有专门的教材。这样的要求恰恰抓住了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软肋,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教材的缺失让国学课程给公众的印象很不专业,这也就影响了他们在把国学课程开设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问题上的信心,甚至只有28%的家长认可把国学单独开设为课程。三是大部分家长担心国学课程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国学课成为独立课程或者成为必修课的支持率都不高。四是家长们对国学教育的效果评价功利取向很明显。大多数家长希望建立评价标准,同时更希望这样的标准能够和小孩的升学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当前国学教育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他们一方面支持并期待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另一方面又对现在国学教育的现状不满意而且还有担心。看来提升国学教育的质量需要系统性的考量。
总之,从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发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国学教育的普遍期待,也发现了当前国学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无解之谜,只要我们严格遵照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规律,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从课程开发入手构建科学的课程和评价体系,中小学国学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健康顺利的发展。有了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真切认知,我们审视国学教育的内涵、体系和方法就更为切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