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的调查、采访,我们对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的国学教育现状有了大致的把握。调查结果表明,花都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也希望大力普及。

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经过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的调查、采访,我们对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有了大致的把握。下面从“学校”“教师”“学生”“教材与评价系统”“家长”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学校

我们首先对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做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花都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也希望大力普及。在国学教育的形式上,各中小学主要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同时结合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新华街道第五小学开展国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分学段开设书法课、中国年文化嘉年华、国学经典阅读(指定书目、课外阅读、图书漂流等);金华中学开设象棋课和软笔书法课等。

调查数据显示:第一,花都区绝大部分受访学校都开展了国学教育,而且城区竟然有61%的受访学校已经单独开设了国学课(包括国学经典课、中华才艺课、国学常识课等任何一种课型),这样的比例虽然距离全面开展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但也表明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有2%的城区的受访学校表示未开展国学教育,原因是不少受访学校认为国学教育与该校的特色发展定位不相符合,这里其实涉及国学教育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底色”还是“特色”的问题,涉及对国学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问题。第二,城区有24%的学校、乡镇地区有80%的学校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这是在无法独立设课的情况下一种折中的方法,它虽然使国学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获得相对便捷的途径,但是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都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立学科品性,仅仅依靠学科渗透来解决国学教育问题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第三,国学教育发展深度的地区差异明显。城区竟然有超过60%的受访学校已经单独开设国学教育课程,但乡镇地区的受访学校则没有一所学校单独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这表明,除了学校单独设课的意愿之外,能否设课还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又因为乡镇地区的学校数量更多,所以这样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

在国学师资情况调查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兼任国学教师的情况较为普遍。城区有26%的受访学校有专职的国学教师,这跟这一地区比较高的国学教育独立设课有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城区还有11%的受访学校没有国学教师,而不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学校仅为2%。造成真空的部分原因是城区的学校可以借助课程的社会购买完成部分国学教育任务,所以不需要配属国学教师。而乡镇地区中小学则没有专职的国学教师,也不太可能向社会购买课程,所以学校一般都有兼职国学教师。这也表明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硬要求”,大部分学校也都在师资配备上做了安排。但在现有的专职和兼职国学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自身国学底子薄弱,无法真正胜任国学教育任务。以上数据表明:中小学国学教育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师资培训任务十分繁重。

(三)学生

1.小学生国学教育认知现状

(1)小学生对学习国学教育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国学教育的意义的时候,58.9%的小学生认为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先贤优秀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而40.8%小学生同意“学习国学还能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培养广泛兴趣”这一说法;此外,22.5%的小学生赞成学习国学能对生活起指导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有11.3%的小学生表示学习国学没有什么用处,这样的比例不算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回答是否支持学校开设国学课程的时候,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小学生都选择支持,且有49%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没有开设国学课程,他们愿意在校外学习国学,但也有31%学生持不愿意到校外学习的态度。

(2)学习内容和方式。内容上,喜欢学习传统书画音乐武术等中华才艺课程的学生超过35%,另有21%的学生喜欢国学经典,只有14.8%的学生喜欢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学生倾向于接受技艺性的实践课程,对偏重理论性和知识性的课程兴趣比较淡薄;学习方式上,33%的学生喜欢在观看图片、实物或参观博物馆中学习国学知识,29%的学生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民俗来了解传统文化,另有14%的学生喜欢通过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来加强个人对文本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加起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们喜欢的是一种体验式的、直观的学习方式,这和他们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来的倾向是一致的,当然也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有密切关系。

(3)学生自主学习意愿。虽然有62.1%的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国学课或者参加国学教育活动,但只有52.9%学生表示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在国学方面强化学习,有24.4%的学生则觉得自己未来不会往国学方面开展学习,22.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主动学习的意愿仅仅过半,我们的国学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2.中学生国学教育认知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满意目前所在学校创建的传统文化氛围、支持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占大多数,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所在学校所创建的传统文化氛围一般。具体情况如下:

(1)中学生对国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大部分中学生听说过或接触过国学,36.2%的学生认为国学包含典籍、技艺、礼仪、习俗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31.6%的学生认为国学由经学、子学、史学等经典典籍教育(《论语》《孟子》《史记》等)组成,但也有7%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国学”一词。(www.xing528.com)

(2)中学生对国学教育功能的看法。从所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国学教育虽然看法各异,但多数学生仍然认可国学教育。其中,55.3%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学可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5.2%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学还能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培养广泛兴趣,47%的学生认为借助国学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先贤优秀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33%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从这组统计数据来看,文化传承与认同的教育功能得到多数中学生的认可。45.2%的中学生和40.8%的小学生认为学习国学能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培养广泛兴趣,47%的中学生和58.9%的小学生认为借助国学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先贤优秀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两相比较,中学生更侧重知识的学习,小学生更侧重道德素养,这和中学更侧重应试教育,小学更侧重素质教育的现状是相吻合的。

(3)国学课程。绝大部分中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国学课程,会积极主动报名参加。而在课程实施方式上,“兴趣小组”和“特色班级”得到最多的认可。其中,34.3%的学生觉得以课外兴趣小组方式组织为好,看来学生们担心国学课程学习会影响考试科目的学习;33.2%的学生偏向开设特色班级这一方式,特色班级可以对课程整体安排做些微调,这是一种现阶段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可以接受的方法。

(四)教材与评价系统

1.教材

(1)国学校本教材内容。花都区各中小学没有统一的国学教材,部分学校是根据本校开展的特色国学课程选择相应的读物。例如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第五小学(下称“五小”)的国学读物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儿国学》杂志、《古诗词七十首》等,只有该校专业教师开展的书法特色课程编写有独立的教材;红棉小学则有独立的自编教材《古诗词四十五首》。也有部分学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年级选择学习读物。例如棠澍小学一年级主要读物是《弟子规》,二年级是成语故事书,三年级是历史故事书等。总之,大部分学校选用趣味性较强的图书来增加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但是都没有一个完备的教材体系。

(2)国学校本教材使用情况。经过对教师群体的调查得知,城乡之间国学教育的校本教材差异不大。超过六成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没有国学教育方面的校本教材;不足两成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有使用正式出版的且使用较普遍的教材;仅有少数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有自编国学教育校本教材,但也没有贯通各个年级。

2.评价系统

在评价系统方面,各学校的评价方式与标准各不相同,多与学校自身特色定位相结合,不具备完整的评价系统。例如,红棉小学用文化长廊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五小借助年度文化嘉年华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除了这些碎片化的成果展示,大部分学校都未建立国学课程评价体系。

(五)家长

由于我们对家长的调查利用的是放学后家长接小孩的时间,因此时间比较短,家长的配合度不高,而且接小孩的家长中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便接受调查,所以能够参与调查的家长数量较少。但是家长是中小学国学教育开展的“关键第三方”,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对中小学国学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与我们调查的家长全部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上且绝大部分并未接受过国学教育。他们对国学的认识不全面,有36%的家长不认为“国学是包含典籍、技艺、礼仪、习俗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过,所有参与调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国学不存在反对的看法,除了32%的家长表示中立之外,其他都持赞成的态度。对当前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参与调查的28%的家长表示满意,但也有56%的家长认为目前学校所创建的传统文化氛围一般。

(1)国学课程方面。绝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家长(92%)认为国学教育需要专门的教材。60%的家长认为国学课程应该设为选修课程,32%的家长认为应该设为必修课程,剩下少部分持“都可以”的态度。

(2)国学教育组织方式方面。家长的意见不一,主要集中在融入其他相关课程(36%)、开设为独立课程(28%)、课外兴趣小组(24%)这三种方式。

(3)国学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76%的家长比较支持建立国学课程考核评价的标准,绝大部分(84%)家长比较关注国学教育评价是否给孩子升学带来实用性功效,这也是家长评价国学教育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