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科学探索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的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它解释。学生们在学习探知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时将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是学生们也应该培养自己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探究作为过程的科学,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各种技能,例如观察、推论和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形成运用技能、能力和秉持科学态度的习惯。作为探究的知识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是最终组织和选择确定学生科学活动的支配原则、以及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各个学科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并且培养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的交流等。
2.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探究学习强调通过探究的过程,并从中掌握科学概念,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
3.探究性学习的特点(www.xing528.com)
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这种理科教学,即使让学生掌握了一大堆的知识,也不过停留于死记硬背的地步。
探究性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指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不培养起最大限度地调动五官的观察能力,是不可能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的。在同样的事物面前,一个具有优秀观察能力的人,同缺乏观察能力的人,他们从事物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无论是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指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科学概念、科学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逐步从初步的自然认识提高到高深的自然认识,不断深化,所谓自然认识,就是理解自然。但是,要确切地理解自然,就有必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形成自然认识的基础-科学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但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他的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旺盛的探究态度和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知识很快就会拓宽和深化,这样,探究的心理态度,在发展探究能力、探索未知世界方面是最基本的,这种探究态度和知识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
探究性学习的第五个特点,是强调探究的过程,对出现的结果也是多元的。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感知探究过程,体现其潜能的发挥,这是最重要的。
因此,探究性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也是现代科学教学应有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