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有分类递进的教学思想。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基础和学校的研究条件,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问题。选择课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兴趣,挫伤积极性。
首先,选好课题是关键。
学生开始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可以由老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课题,因为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这种选题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作好读书笔记。实际上,只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就能提出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2)热点型课题。“温室效应”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两种学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气温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源于地球本身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进行一定的调查,引导学生讨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对二氧化碳的穿透性,太阳辐射使大气升温的化学模型以及气温长周期性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最后根据已有的材料和自己的分析写出一篇小论文。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而且对于探索、研究化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社会生活型选题。从某些具体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或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化学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也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可选素材。总之,只要能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多关心、多留意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等的变化,那么可供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是取之不尽的。
其次,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内容多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边的现象,研究内容的实施主要的依赖教材和校园内外的资源。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干预太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研究性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开放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的能力。
即使是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www.xing528.com)
希望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对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地构建化学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模式,以期达到教师优教、学生爱学、高效绩优的目的。
最后,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
学生在选定课题后,先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确定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案,提出预期目标。然后要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接着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好实验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对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评价。最终进行总结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这样即使成果是稚嫩可笑的,不足称道的,但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知道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场变革,有提出问题、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等三步骤,通过自我发现或教师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处理信息,合作研讨,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受用。因此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它的顺利实施必将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