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行的逻辑:商业模式颠覆重构

投行的逻辑:商业模式颠覆重构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好像对中国股市信心满满,对外部市场的大跌津津乐道。然而,这只是表象,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引起连锁反应,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终究会受到影响。中国股市也在相对小的幅度内不断下跌,尤其是前期暴涨的个股,受国内政策、国际局势等多方因素影响,开始了下调走势。股市“过山车式”的涨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中国企业运作过程中又何尝不能对号入座。

投行的逻辑:商业模式颠覆重构

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发展要靠政府,也要靠企业,同时也要靠学习与借鉴。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将眼光放到更为长远的地方,企业的发展则不仅要将眼界放广阔,还要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具备独到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分辨能力。

2020年上半年,如果你在中国没有谈论过股市,没有关注过口罩概念、呼吸机概念股票,你就OUT(落后)了。

进入2020年,世界股市的波澜不惊被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随着疫情在中国的发展,口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必备品,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成品,价格一路攀升,反映到股市就是口罩概念股票屡屡涨停,多支医疗领域股票价格迅速翻番,如道恩股份的股票从不到12元,在一个多月时间内上涨到62元,涨幅近400%。在众人居家为国做贡献的时期,股市新开户数明显增加,很多人进入股市,几乎随便买一支口罩概念、医疗类股票都能赚上一笔。

这是“进者为王”的阶段。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员,无论你是农民还是企业家,无论你是蓝领还是金领,简而言之,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进入股市买到这类股票都能获得正收益。

在相关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新增的投资者中,约有70%的投资者没有读过大学,甚至有一些投资者依靠借来的钱炒股。当赚钱效应极其明显时,人们的贪婪战胜了对风险的恐惧。

可喜的是2020年口罩、医疗股票的这波行情没有让他们失望,可悲的是庞大的投资者队伍中理性观察股市的人并不多。非理性导致的盲目追逐利润的投资者在不断增多,高烧市场带来的主观情绪,使大家永远期盼能够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命运改变,途径就是希望股票再涨、继续涨、持续涨。

结果就是,股市泡沫的破灭就好像一个严厉的家长,狠狠地打了投资者一记耳光。由于投资者对日益蔓延的新冠病毒和全球油价的暴跌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担忧,国际市场的股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跌。

2020年3月9日,投资者见证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断。

2020年3月12日,投资者见证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断。

2020年3月16日,投资者见证美股史上第四次熔断。

2020年3月19日,投资者见证美股史上第四次熔断。

十天四熔断、连续三个交易日平均波动超过9%、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最大周跌幅……各项历史记录被刷新,就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股神”巴菲特这次也被惊呆了。

其他国家的股市也没有幸免,各国暴跌不断上演。

中国股市在这波行情中相对比较坚挺,虽然也有下跌,但跌幅没有美股那么大。人们好像对中国股市信心满满,对外部市场的大跌津津乐道。然而,这只是表象,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引起连锁反应,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终究会受到影响。中国股市也在相对小的幅度内不断下跌,尤其是前期暴涨的个股,受国内政策、国际局势等多方因素影响,开始了下调走势。这就造成了前期一大批追高的投资者被深度套牢,损失惨重,30%、50%的损失并不鲜见。

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这是“剩者为王”的阶段,但评价的标准不是看谁剩余的盈利比较多,而是看谁剩余的本金比较多。

股市“过山车式”的大涨大跌,就好像带着浓重血腥味的利刃刺痛了股市的各方参与者。尘埃落定后,非理性对待过热的股市,非理性面对泡沫的破灭,无疑是最值得反思和造成“跳楼自杀”等悲剧的真正原因。

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理性者的回答是“命运自己掌握”,非理性者的选择是“让不确定因素做决定”。股市“过山车式”的涨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中国企业运作过程中又何尝不能对号入座。

由此,我想到一家投资公司的案例。(www.xing528.com)

这家公司正是抓住了人性“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弱点,诱导人们盲目追逐利润,让主观愿望和情绪作主,削弱了对事物的理性判断,在资本膨胀速度过快、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的时候,对风险没有足够的意识。

这家公司的老板曾经是国内培训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培训课程也受到众人的追捧。从其每月举办的课程规模可见一斑,每月10期左右,每期学员人数1000余人,每期每个学员收取费用8万元。8万元一期培训课程,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该公司老板经常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他本人,最让人心动的故事情节是,他曾经是一个草根,辛辛苦苦积攒了50万元,四方筹借了50万元,最终用100万元作为杠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成功翘起(收购)了一家资产超过6亿元的房地产公司。

赤裸裸的财富打劫故事中包含了看似真实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有多少人能够抵抗被洗脑?又有多少人能够继续保持理性?尤其是亟待找到企业破冰之路的企业管理者,谁不想一试?

然而,当这家公司被众多企业管理者寄予厚望的时候,却突然倒闭破产了。

不甘的学员穷追不舍,他们不愿意放弃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法律的结果让他们最终看到的是:一个带着伪善面具示人的培训老师,一套利用冠冕堂皇的言语蛊惑人心的培训体系,一个精心设计的圈钱“陷阱”。

我也详细研究过这个企业的课程,课程内容的表象是“滚雪球”,即如何将100万元变成1个亿,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噱头,利用学员非理性的大脑忽视资本运作中的风险。

这套培训体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说服企业抱团发展,比如7个人一组,相互签订借款合同,彼此之间进行资金周转的游戏。

举例,该投资公司给B公司100万元,B公司随后将100万元转给C公司,C公司打给D公司,D公司最后再转给该公司。资金在这几个公司里面进行空转,企业的流水账单便会水涨船高,随后,凭借假流水账单便可获得银行贷款

问题是,难道银行会轻易同意这笔贷款吗?

虽然银行在信用审核环节比较严格,但是仍有例外。例如,银行工作人员渴望得到审核通过后的奖金等因素,往往能降低信用审核环节的审核力度,使利用假流水账单的企业顺利获得贷款。

尽管该投资公司布下的局天衣无缝,但是在经营过程中,该公司仍存在着两个巨大的漏洞

一是偷税漏税。有流水账单,也就意味着一定会有营业额,必然需要上缴营业税。显然,假流水账单所对应的是偷税漏税,结果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是骗贷。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贷款通常属于贸易贷,即企业贷款的用途或是投资,或是购买设备,以推动企业正常运营,并且通过运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还本付息。在运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未能及时还钱,银行通常会向法院上诉,追究其刑事责任。而该投资公司教导企业所采取的一切行为,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属于骗贷。

这也是为什么这家投资公司好景不长的真实原因。

企业运作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经营者无论学习哪种方法和经验,本意是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但前提是理性看待需要接受的事物,辩证取舍。对此,尽管有人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仍不以为然:“不过就是倾家荡产,身无分文。”

非理性运作企业的结果,资产所有权的丧失是必然,但更为严重的是丧失信用。银行的信用调查体系已经变革,任何一家企业或个人,一旦在任何一家银行留下哪怕一丝不良信用记录,所有银行将不会再接受其以任何形式提出的贷款行为。

“过山车式”的股市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理性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运作来说,无知和弱小同样不是生存和发展的障碍,尤其是对于资本杠杆运作来说,非理性才是最大的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