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剧行业:现状繁荣与隐忧

中国电视剧行业:现状繁荣与隐忧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优质网络自制剧反向输出到一线卫视黄金档播出,在内容品质上与电视剧的差距不断缩小。网络自制剧从UGC阶段全面跨入PGC阶段,逐渐与电视剧进行接轨,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电视剧行业:现状繁荣与隐忧

1.网络剧产量迅速增长,与电视剧平分秋色

近两年来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内容生产呈现井喷之势,据统计2015年共上线网络自制剧达379部5006集[7],超过2007年至2014年的产量之和(374部),接近2015年中国电视剧的总产量(394部),网络自制剧在产量上与电视剧平分秋色。2015年网络剧在产值上也实现了较大增长,广告收入约200亿元,版权交易额约65亿元,用户付费约25.6亿元。

过去网络自制剧给用户的印象是廉价、粗糙、尺度大,现在网络自制剧再也不是“草台班子”了,动辄投资上亿,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据悉爱奇艺《老九门》投资1.68亿,《心理罪》单集成本300万,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已超过许多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不少优质网络自制剧反向输出到一线卫视黄金档播出,在内容品质上与电视剧的差距不断缩小。网络自制剧在快速崛起进程中,不时出现一些打擦边球、走灰色地带的问题,《太子妃升职记》《余罪》《灭罪师》等网络自制剧纷纷下架或整改。网络自制剧从UGC(用户内容生产)阶段全面跨入PGC(专业内容生产)阶段,逐渐与电视剧进行接轨,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2.IP改编剧轮番霸屏,部分收效不如预期

走过了被称为“IP元年”的2015年,2016年IP抢购热潮逐渐降温,各界对于IP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除了网络小说外,电影、游戏、漫画动画等多形式文本都被作为IP资源开发。原有的IP资源经过沉淀,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获得了原著粉丝情感众筹,这是IP改编剧的先天优势。

去年抢购的各大热门IP许多都已经完成了改编,接连涌进观众的视野,轮番接受市场的检验。2016年IP改编剧轮番霸屏,覆盖了多种题材类型,既有仙侠玄幻剧如《诛仙青云志》《幻城》等,又有青春都市剧如《欢乐颂》《亲爱的翻译官》等,还有古装历史剧如《锦绣未央》《寂寞空庭春欲晚》等,还有谍战剧如《解密》《麻雀》等。今年获得高收视率和高点击量的大剧许多都是由IP改编而来的,虽然整体收视效果不错,但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现象级作品,部分身负资本厚望的IP大剧实际收效不敌市场预期。此外,IP改编剧的续集开发成为当前一个新的热点命题,一些收视效果不错的IP改编剧纷纷趁热推出续集,重分释放IP资源的市场价值,如《琅琊榜2《欢乐颂2》《诛仙青云志2》《盗墓笔记2》《古剑奇谭2》等。

3.明星片酬无序疯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据报道,电视剧《如懿传》男女主角霍建华、周迅的片酬合计高达1.亿元,由此引发的明星天价片酬现象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曾专门撰文对该现象进行批判。近年来电视剧制作成本不断上涨,2016年号称投资过亿的电视剧近20部,其中《幻城》投资高达3亿,《诛仙青云志》投资达2.8亿,如此高昂的制作成本已经赶超一般规模的电影。其中演员片酬在电视剧制作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攀升,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一半。

当下电视剧许多时候不是在拼内容,拼故事,而是在拼演员,拼明星一线演员是收视率的保障,他们往往自带大量粉丝,演员这一生产要素的收视贡献率不容小觑,目前“演员中心制”趋势愈加明显。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有时候演员比故事更具吸引力,颜值比演技更具吸引力。当红演员成为稀缺资源,在制作公司的争抢下,在资本逐利天性的驱使下,一线演员的片酬无序疯涨。明星天价片酬已经超越了行业现象,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都不如明星拍一集电视剧挣得多,激起了社会大众的仇富情绪,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

4.收视数据频繁造假,引发行业集体抵制

2016年12月,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美人私房菜》由于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短时间内收视排名掉到了22名遭到撤档,此后不久,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出呼声,呼吁行业集体抵制收视数据造假,正式向收视率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广告主投放广告时要求电视台保障收视率,电视台采购电视剧时要求制作方购买收视率,制作方因增加收视率购买成本来向电视台要高价,电视台则抬高广告价格。[8]电视台通过和制作方签订“收视对赌协议”,来转嫁播剧风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禁止这种行为。(www.xing528.com)

收视数据造假的黑色地下产业链通过干扰样本户、窃取和截留数据、直接篡改数据等手段,一年从电视剧市场分羹40多亿元。收视数据造假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行业内部流传一句话,“用心用钱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率”,收视数据造假对于行业信心是一种致命的打击。收视率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收视率不能成为电视剧的唯一评价标准,电视剧不能被收视率所绑架,种种反对唯收视率的论调层出不穷。打击收视数据造假,建立和完善一种科学公正的电视剧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注释】

[1]王丹彦:《2012国产电视剧产量破1.7万集:文以化人变以求新》,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111/c40606-20167799.html,2013-01-12。

[2]《告别没有好剧的一年之2012年荧屏怎一个“斗”字了得》,网易娱乐报道第228期,http://ent.163.com/special/2012nzch2/。

[3]杨伟光:《时代呼唤电视剧大制作》,《新闻战线》2003年第9期。

[4]周润健:《尊重历史,用心拍摄——〈寻路〉“走红”的启示》,2013年7月15日,来源:新华社。

[5]吴名慧:《电视剧〈毛泽东〉开播有“温度”的史诗作品》,2013年12月26日,来源:华夏经纬网

[6]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张海涛、胡占凡主编《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第15页。

[8]鲁伟:《操控收视率》,财经网,http://yuanchuang.caijing.com.cn/2017/0109/4221723.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