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 德鲁克思想二十年实践与成功经验

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 德鲁克思想二十年实践与成功经验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领域,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性。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在过去的20年一直坚持践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坚持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副主任徐本亮回忆道。1995年1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致力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开展教育培训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成立。

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 德鲁克思想二十年实践与成功经验

丁 威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评价道:“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坦承自己是德鲁克的超级粉丝,并对德鲁克思想推崇之至,“海尔的奋斗史可以理解为它们对德鲁克思想的学习历史”。

在帮助世界上很多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同样在非营利组织领域被证明非常适用和有效。然而,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领域,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以为凭借良好愿望和心地无私就可以办好事情,它们没有意识到必须对运作过程及其结果负责。

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在过去的20年一直坚持践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坚持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在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影响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本文撷取和总结其发展的实践与成功经验,从而期望让我国更多的社会组织认识、了解、学习、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机构本身就是社会创新的产物

彼得·德鲁克是第一位提出社会创新概念并十分强调社会创新价值和作用的学者。他从美国创业经济的发展中、从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实践中发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方式——社会创新,并对社会创新的内涵、特点、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德鲁克指出,社会创新是指在组织中实践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主动寻找变化,把变化当作机会,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社会创新具有多元主体,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广泛参与和实际行动。凡是以新的思维、社会行动方式、组织形式和技术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都属于社会创新,都体现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以“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思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际进展的同时,也造成大量职工下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上海,1990年到1995年共下岗80多万职工。

“我们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这些下岗职工提高就业技能,促进他们实现再就业。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巨大的再就业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开展慈善教育,做再就业培训的机会。”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副主任徐本亮回忆道。

1995年1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致力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开展教育培训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

“为了有效地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由一家慈善基金会和一所大学合作发起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在20年前的中国还极为罕见,甚至还受到社会非议和不理解,但我们在德鲁克的思想里找到了机会和方向。”徐本亮感慨地说:“德鲁克的思想引导我们把变化当机会、把问题当机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创办‘中心’,开创了一种新的解决社会突出的再就业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这就是坚持了社会创新,我们机构本身就是社会创新的产物。”

坚持使命导向:围绕使命开展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种更强调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部门,拥有一个清晰的使命尤为重要。然而简单的问题不一定容易回答,“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拷问的是一家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它为了什么而存在。这也是德鲁克在《组织生存力:与组织存亡攸关的5个问题》这本书中问到的第一个问题。

“中心”在创立伊始就确立了“知识扶贫,助人发展”的使命。20年来,“中心”坚持“使命至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服务对象的自身造血功能和择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以摆脱贫困。

1997年,为配合政府的再就业工程,中心组织实施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推出的“慈善教育万人培训项目”,使50%以上的学员通过培训实现了再就业。1998年,市政府开始实施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培训后,中心又积极开发政府不补贴,但有社会需求又能促进就业的培训项目,继续发挥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海有12—13万外来媳妇因没有户口而缺乏社会关注的情况,2004年2月,中心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100万元资助,实施了“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通过技能培训,为她们就业创造条件。同年5月,因取得了50%以上的学员实现就业的实施效果,该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上海市劳动局接手买单。2011年,该项目在首届中华女性慈善典范评选中荣获“十大女性公益品牌项目”称号,并荣获2011年“中华慈善奖”之“最具影响力项目”入围奖

2004年7月,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上海社区青年的就业矛盾,中心又推出“‘阳光下展翅’——社区青年就业援助项目”。这个项目以上海市18—25周岁的家境贫困、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积极求学就业愿望的社区失业青年为援助对象,以“帮一名青年就业,助一家摆脱困境”为宗旨,使受助学员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取得1张中专学历文凭和2张就业技能证书,为其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创造条件。项目最终取得了70%以上的学员实现就业的成果,并在2010年荣获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荣誉称号。

2008年,中心具体组织与实施了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汇丰银行慈善基金等共同发起的“‘共享阳光’——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就业援助行动项目”,为具有初中学历、年龄17—22周岁、有积极求学和就业愿望、家庭生活困难、身体健康、无业或失业的来沪务工人员的子女,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参加中专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益平等。经过精心实施,该项目成功使学员达到了94.3%的毕业率和86.4%的就业率,荣获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之“最具影响力项目”荣誉称号。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扩大培训效果,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心还和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引进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NFTE)创业培训课程,对在中专、技校、职校学生和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举办上海青年创业夏令营,帮助学员成功创业。

2010年11月和2013年1月,“中心”又分别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托管杨浦区延吉街道大学生创业家园和大桥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项目,开创了创业培训与创业家园接轨,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商业创业到公益创业的不断拓宽机构服务社会渠道的新局面。

顾客绝对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你所服务的顾客群中,他们的人数、内部结构、具体需求,以及他们的想法都在不断变化。顾客群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所以那些致力于追求成果,总是把自己的使命放在第一位的组织,就必须学会在了解顾客群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去改变自己。德鲁克如是说。

“从下岗再就业培训开始,20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围绕使命,了解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下岗职工、农民工、社区青年、外来媳妇、高校贫困大学生,等等,都是我们帮助过的服务对象。另外,我们从做就业技能培训到创业培训,从服务商业创业再到服务公益创业,这些都是我们机构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一种开拓创新,自我发展”,徐本亮骄傲地娓娓道来。

“但是,我们一直没有离开组织的使命——‘知识扶贫、助人发展’。因为有了清晰的使命,才使我们二十年多来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偏离方向。我们专注于机构的使命,这与目前国内很多社会组织不重视使命、没有使命,或者偏离使命而盲目承接各种项目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徐本亮强调道。

专注,造就核心竞争力

彼得·德鲁克指出:“要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成效,你就需要学会专注。”二十多年专注于对就业和创业技能进行培训支持的服务项目,使中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集中表现在“开发项目、筹措资金、指导服务、监督评估”四个主要方面。这些竞争力是中心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实现组织可持续、健康、继续前行的基因,更是赢得更多合作和支持的法宝。

2013年,亚洲基金会在全国寻找为进城务工女性进行就业培训的合作伙伴,寻找良久,最终确定了与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合作。

“人家为什么找我们?因为我们的创业培训在上海乃至在全国做得时间最长,而且做得很有成果,这在国内是不多的。我们有完整的课程、优质的师资,还有专业的项目执行团队,人家当然愿意来找我们。”徐本亮自信地说。

在此之前,汇丰银行从1998年开始连续19年与中心进行多方位合作,共资助2800多万元开展相关慈善教育项目。

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机构所取得的成绩也令人骄傲:(www.xing528.com)

先后获得“上海市再就业培训先进集体”“第二届上海市慈善之星”“壹基金典范工程奖”等荣誉;

“共享阳光”“阳光下展翅”“万名农民工绿色网上行”“外来媳妇技能培训”等一批品牌项目赢得社会声誉,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有影响力项目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十大青年公益项目奖”“上海市优秀公益项目奖”,以及“全国十大女性公益品牌项目奖”等奖项;

建立了资金来源的多元渠道,培育了长期信任的合作伙伴。从成立到现在,中心获得项目经费累计达9500余万元,其中2016年项目金额超过1000万元。

2013年被认定为5A级社会组织。

德鲁克强调,“永远不要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使命”。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并且逐年加大,有些社会组织在这种局面下往往一味跟着资金走,什么项目都接,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与使命。项目做了多年,也做了很多,却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样做)从眼前讲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做下去,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工作没效果,那将来如何持续发展呢?我们机构坚持发挥自身的优势,也是顶住了诱惑,放弃了一些项目。”徐本亮说。

重视成果:使命要转化为具体目标

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顾客看重的是所能提供的价值,而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

在与政府、企业、基金会等多方合作的过程中,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项目和服务一直被各方认可,并因此而建立了广泛的支持系统,而被各方认可和肯定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中心实施的项目是有成果的。

1997年,“慈善教育万人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0500人。达到55%就业率;

2004—2015年,“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9500人,就业率达66.32%;

2005—2014年,“阳光下展翅——社区青年就业援助行动项目”,培训学员5000多人,实现70%以上的就业率;

2008年至今,“共享阳光—农民工子女就业援助行动项目”,共培训学员2500人,达到了85%的就业率;

……

美国女童子军前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指出:“总是满足于做好事的组织终将成为历史,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实现可衡量的成果组织才能走向未来。”多年来,中心的每一个项目都至少有一个可量化的、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也成为中心筹集资金最为有说服力的依据。

“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要注重成果,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活动和产出。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要搞清楚项目和活动的区别以及成果和产出的区别的原因。因为我们的项目和服务有成果,才能体现我们的存在价值,资助方和购买方才会认可和支持。而我们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徐本亮如是说。

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具生产力、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如果非营利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和志愿者,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到组织自身的工作和绩效。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电影中的这句台词折射出当下时代对人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求。

然而目前,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我国公益行业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和机构共同成长成为很多社会组织梦寐以求之事。而造成员工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构对员工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把员工成长当做机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中层以上员工无一人流失,这在中国的公益行业非常罕见,也非常难得。

“我们把人的发展放在跟机构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人发展好了,事情才能做好,组织才会有绩效和成果。”徐本亮说。

主动给员工成长提供舞台、创造机会,发挥自身潜能,让员工工作有成效,个人有成就感。中心现在的创业教育项目部主任,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2004年到中心后和机构共同成长,受益于机构的培养,现在已经是创业教育的高级认证讲师、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中心的会计兼财务部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受益于机构的鼓励和支持,不断学习,现已成为行业内有名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培训师咨询师,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制定科学薪酬标准,用合理的机制激励人,保证员工的待遇随着事业的发展同步增长。中心的薪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基本工资,一个是岗位津贴,一个是绩效奖金,这三块儿加起来在行业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中心要求员工做到一专多能,岗位成才,鼓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承担机构的教学任务和外出讲课并多劳多得,所得的劳务收入的大部分归为员工个人所有。这样,既促使员工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又解决了中心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让员工通过服务社会,多劳多得,适当增加收入,一举三得。

“德鲁克说,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人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社会组织要完成使命,就必须做好员工的个人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到了‘四留人’,即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徐本亮讲道。

写在后面的话:

回顾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20年的风雨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德鲁克管理思想一直是保障其顺利健康发展的指路明灯。中心努力践行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思想,坚持使命至上,把变化当做机遇,依据使命制定机构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战略和资金发展战略,把使命转化为实际的成果,重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能,注重人的发展,等等。中心的实践与成功经验,证明了德鲁克思想是有用的、有效的,可以对我国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中心的发展更离不开机构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以及员工对慈善教育培训事业的敬业、专注和奉献精神。

(本文作者为中通快递研究院研究员;撰写于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