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绩效指的是“将现有的资源集中于能产生实际成果的立场上”。关于绩效管理,德鲁克特别强调社会组织的绩效是要看结果,看能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和受益。德鲁克明确指出:社会组织的绩效一定要看结果,而结果往往要通过外部来衡量;一切成果都是在外部的,服务对象的改变和受益都是成果的体现,一定是在外部,而内部都是成本。我们讲的绩效包括人的行为、生活、态度、健康、希望、观念的改变,也包括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潜能改变。
社会组织的绩效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但是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一定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的改变和受益。这是德鲁克非常强调的关于绩效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一个企业来讲,利润是最终绩效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绩效是任何组织最终的检验标准。衡量一个社会组织有没有绩效,也需要绩效标准,因为社会组织没有企业的利润底线,有时候我们会忽视成果、不重视成果。德鲁克告诉我们绩效一定是体现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是外部的。德鲁克明确指出:“社会组织的成果是可以量化的,至少其中一部分是量化的。”这也是我们讲项目开发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成果、绩效不能全部都是定性,至少要有一个是可以定量的、可衡量的。德鲁克也举过美国救世军的例子,它帮助酗酒者和有犯罪前科的人,衡量救世军的绩效就是帮助酗酒者恢复健康的比例和所挽救的犯罪者的比例。如果是帮助吸毒人员戒毒的,就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绩效的衡量指标就是吸毒人员人数减少的比例和复吸率降低的比例。如果复吸率不减反增,是很难说有成果的。
社会组织在制定绩效标准时,必须避免两种普遍的倾向:一是鲁莽行事。高喊组织的理念使命高于一切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避重就轻。选择那些容易做的事情作为测评绩效的标准,而不是选择那些能够落实使命的成果。德鲁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社会组织一定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成果的领域。社会组织也要防止浪费资源、做无效劳动。比如,有一家基金会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的小学生“上学难”问题,给学校捐了一辆校车。可是由于学校没有钱买汽油,校车无法使用,趴在那里快生锈了。大家知道现在我国经济领域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盲目地大量投入,造成供大于求,很多资源都浪费了。社会组织要发挥最大的效果,必须把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成果的地方,因为只有成果才能使服务对象受益和改变,只有成果才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www.xing528.com)
德鲁克关于绩效管理的思想对于我们社会组织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德鲁克指出:“绩效管理是值得NPO管理者特别重视的。如果仅仅拥有美好的愿望而不顾绩效,将会一无所获。”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是大部分社会组织不知道什么是绩效,不重视绩效,没有绩效。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很多项目资源投入不少,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德鲁克反复强调要把使命转化成成果,一定要重视绩效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