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图书馆自2001年开始,共开展了约500次讲座活动,其中每年在社区开展30场左右。参加讲座的固定会员在200人左右,以老年人居多。这些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形成了互动和信任关系,读者经常向馆员推荐讲座老师,读者之间相互帮助,还常伴有志愿行为的发生。在苏州图书馆调研期间,工作人员还提供了大讲堂读者来信24封,主要是谈图书馆用户对《苏州大讲坛》的感受,摘录以下具有代表意义的内容:
“《苏州大讲坛》讲座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成为苏州市民步入小康社会,渴望追求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品牌服务。”
杨老人现在每月关心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安排,积极参加讲座的听课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很多从远方赶来的听众每次都风雨无阻,个别的腿脚不便时撑着拐杖早早来到大厅等候。
“《苏州大讲坛》是市民充电的地方”。
瞿老人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在苏州大讲坛总有进入大学的感觉,她是老有所学的平台。
胡老人是一位退休后来苏州居住的新苏州人,他热爱读书,2006年底加入苏州图书馆老年读者协会,后来又成为《苏州大讲坛》的会员,从此到图书馆读书和听讲座成了他退休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大讲坛’,我们是离不开啊,离不开!您讲座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听。”徐老人说自己常会在某分馆与一批热心听众不期而遇,在那里大家一起听讲座,“共同讨论有关内容,交流心得体会,加深理解认识。”讲座后他们通常会参观各分馆内外,与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在总结《苏州大讲坛》成功经验时,老人家认为,乐于并善于培养热心听众队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有很旺的人气是其中重要的基础。这支队伍“有相当数量、有较高水平、十分稳定、比较成熟”。(www.xing528.com)
瞿老人则认为《苏州大讲坛》之所以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关键在于“组织者精心策划与安排,又有热情、认真为群众服务理念的工作人员‘给力’,一股强劲的凝聚力下,大家感到亲切、温暖。”也有读者提到“来到环境舒适的图书馆见到的是个个面带微笑的美女、帅哥工作人员。”
另一位89岁的老人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图书馆培养了她对知识不倦的追求汲取的精神,以及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周老人认为,退休后的生活,经常跑图书馆最好。这位老人家庭图书馆藏书至少几千册,他说苏州图书馆的讲座“知识渊博,内容丰富精彩,听众等于不花钱上了大学或研究生的课程,获益匪浅。”他自己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通过自己刻苦学习,现在还去给别人开讲座。
施老人指出现在社会上追求物质风气弥漫,书卷气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尤为重要。“人生唯有读书好”是他的心得体验,只有善读书,读好书,才能使我们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情操高尚的人。
上述来信均出自老年人之手,可以看出,苏州图书馆举办的《苏州大讲坛》在老年人群体中形成了一支“数量相当、较高水平、十分稳定、比较成熟”的团体,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结成了紧密的社会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