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世界遗产之路,有4 位政协委员的名字不能不被提到,他们分别是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阳含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和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
1985 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向新的纵深发展,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也面临着如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那年,由侯仁之委员起草,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和罗哲文4 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六届政协三次会议提交了《我国应尽早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积极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利于我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的提案。正是在这份提案的推动下,同年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国加入这一公约,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99 年10 月29 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从而开启了和国际社会一道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历程。
20 多年来,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与国际接轨,专家队伍成熟壮大,保护手段和设施不断改进。世界遗产专家对中国世界遗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如黄山的保护经验,曾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至2003 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世界遗产所在的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世界遗产资源的监管走上了信息化道路。
在遗产保护理念方面,中国与国际社会实现了充分的交流与融合,在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监测过程中,逐渐沟通了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国际通行准则。同时,结合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传统,中国与国际同行合作制定了在国际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4 年,第2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举办,彰显了中国在重要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贡献。2005 年10 月,在西安举办的第15 届国际古迹遗址大会通过了全面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西安宣言》,再一次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通过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在全世界正发挥着文化遗产大国的积极影响和建设性作用。
面对保护与管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诸多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管理好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适度的利用,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发展旅游与维护生态的关系,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普及世界遗产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帮助民众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乃至全社会每个人都关心、爱护并参与遗产保护的局面,这些都是拯救世界遗产的要点。
延伸阅读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了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文化遗产
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文化景观
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7.30,文化遗产
40.“中国丹霞”,2010.8.1,自然遗产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24,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2012.6.29,文化遗产
43.澄江化石地,2012.7.1,自然遗产
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6.15,文化景观
46.中国大运河,2014.6.22,文化遗产
47.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6.22,文化遗产
48.土司遗址,2015.7.4,文化遗产
49.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6.7.15 ,文化遗产
50.湖北神农架,2016.7.17,自然遗产
51.可可西里,2017.7.7,自然遗产
52.厦门鼓浪屿,2017.7.8,文化遗产
54.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2019.07.05,自然遗产
55.良渚古城遗址,2019.7.6 ,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相关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76 年11 月,由21 个成员组成,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6 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委员会内由7 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2001 年5 月新增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必备的条件: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历史比较久远和现状保护较好。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
1.文物: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例如中国的故宫;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例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
1.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例如中国的三江并流、九寨沟、武陵源。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指自然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遗产,例如中国的泰山、黄山。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包括濒临失传的语言、戏曲、特殊文化空间、宗教祭祀路线或仪式等无形的文化形式。2001年,教科文组织首度公布了19 种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例如日本能剧、有百戏之祖称号的“中国昆曲”,以及西西里岛的提线木偶戏等。
按照国际社会的公认标准,主要有以下4 大类因素威胁世界遗产的安全:
1.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
2.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造成的遗产消失的危险;
3.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
4.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