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地理景观多样性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地理景观多样性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热带喀斯特 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洼地较少,每平方千米仅为1 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这是名副其实的地理大观园,南北西东,各自不同,又各自精彩。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地理景观多样性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热带喀斯特 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 平方千米,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 平方千米。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千米达2.5 个,洼地间距为100~300 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 余米,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亚热带喀斯特 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 平方千米。洼地较少,每平方千米仅为1 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温带喀斯特 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但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唯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缓丘—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干旱地区喀斯特 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寒冻高原喀斯特 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www.xing528.com)

这是名副其实的地理大观园,南北西东,各自不同,又各自精彩。

延伸阅读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 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 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 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 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脉等山脉。从南到北有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河流。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这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86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 ~2000 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 ~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 米,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