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标准是课堂的实效性
朱永新在谈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情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指出,一堂好课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既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轻松幽默的课堂更利于学生学习。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生活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一堂好课,在于是否真正让孩子练习和实践。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学中当“互动”与“实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服从课堂实效。
(二)课堂互动的成效关键在于互动的“首席”——教师
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是互动过程的设计者、调控者、帮助者。实验中我们认识到,要有效地实施互动教学,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①作为设计者,要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形式,选择媒体并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效果评价;②作为组织者和调控者,要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要宏观把握,及时调控学生的活动;③作为帮助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利用和处理信息。
课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据估算,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至少要做出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因此,教师面临着挑战,要恰当地应对这些挑战。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曾以追问的方式来描述教师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当学生茫然无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们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辩擦出思想的火花?(www.xing528.com)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欢喜?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我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课堂互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是有成效的。
(三)课堂互动的最终受益者是互动的中心——学生
学生是课堂互动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数学课堂互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及数学学习兴趣,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能否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能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
(四)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有待深入
数学互动教学是互动教学和数学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通过对数学互动教学的研究,我力图构建一种新的数学学科的教学论,暂且称之为数学互动教学论。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应该有自己的语言(即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但这种理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比如,数学互动教学的实验还没有最终完成,一些概念和内涵还需进一步界定,教学策略还需继续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