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与能
基,这里指“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特指新课程所倡导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基与能的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新课程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以此来衡量改革的成效,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强调能不是淡化基,更不是对基的否定。因为就基与能的关系来看,基是能的前提和基础,能是基的目标和归宿,离开了基,能就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土壤,缺失了能,基必然变得僵化而无色彩。
(二)形与效果
形,这里指课堂互动过程(互动的组织形式)。效果,指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尤指教学效果。正确处理这一关系,须坚持形式为内容(效果)服务的宗旨,不能因创新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和华丽。要知道再好的形也有它的局限性,“互动模式”也不例外。(www.xing528.com)
(三)教与学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与学生,其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第一层含义而言,就是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师生互动关系。就第二层含义而言,应着重处理好“师本”与“生本”的关系。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演、导;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应该说两种模式各有其长处和弊端,有些内容学生自学、自研、自练较好,如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主的习题课等,而有些内容非需要教师认真讲解不可,甚至“满堂灌”也不过分。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实现以下几种观念的转变:①职业观的转变:教书匠→研究型→教育家;②教育主体观:教师为本、教材为本、学科为本→学生为本;③师生观:师道尊严→平等、合作、互动; ④责任观:为学生的升学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做规划、奠定基础;⑤教学观:为教而教→为不教而教;⑥功能观: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⑦管理观: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⑧教师的成才发展观:一次拿到资格证书可以一辈子当教师→必须靠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而成为一个好教师;⑨课程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忠实执行者→利用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形成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