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理论的来源和心理学依据:一项研究成果

互动理论的来源和心理学依据:一项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提出互动理论的心理学依据互动理论的心理学范式主要有三个:行为主义心理学范式,认知主义心理学范式,建构主义心理学范式。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互动理论的来源和心理学依据:一项研究成果

(一)互动理论的来源

19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19世纪的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个体通过运用语文符号进行社会互动并对社会化产生主动影响的双向过程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互动观和互动主义理论。

(二)提出互动理论的心理学依据(www.xing528.com)

互动理论的心理学范式主要有三个:行为主义心理学范式,认知主义心理学范式,建构主义心理学范式。行为主义心理学范式主张人的学习是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结,调节或指导学习的方法是通过相关奖励或惩罚来强化这种联结。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的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在传递过程中,其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心理过程。认知主义是作为行为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其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获得表征的过程,首先信息从外界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感知,在短暂处理后进入工作记忆并与原来的认知结构相整合,或生成上位结构或产生下位结构,乃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各种学习的策略可以对此过程进行预期或控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灌输者。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景性以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者作为不同的学习理论,其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有关学习知识、认知与思维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与表达,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