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会有意义。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要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加有力和更加有用。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事实性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学习者参与文化实践。知识如同生活中的工具,学习者只有通过对它的理解和使用,才能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协商。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和语言一样,其组成部分都是对世界的索引。知识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并且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被理解。因而,只有在丰富的社会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正确、灵活地使用知识。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它正是在活动中,在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地得到运用和发展。情境认知之所以将知识看作工具,是因为知识和工具一样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完全被理解,它的概念既是情境性的,又是通过活动和运用而不断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并试图通过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境学习理论要求注意知识表征的多元化问题,并加强各种知识表征(语义的、情节的和动作的)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使知识表征与多样化的情境关联,并要求处理好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的平衡。
(二)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或文化中发生才有效。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脱离情境的学习则无此效果。因此,真实活动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十分重要,应当成为学习的中心。(www.xing528.com)
(三)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提供真实的情境与活动,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为理解和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提供接近专家以及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观察与模拟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创设可扮演多重角色、产生出多重观点的情境提供可能的帮助;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支撑知识的社会协作性建构;促进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以便从中汲取经验,促进清晰表达以便使缄默知识转变为明确知识。
(四)情境认知理论的评价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评价必须模拟真实性任务,并能引发学习者进行比较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思维。同时,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到问题是有多个角度的,因此答案不是唯一的。评价的焦点应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使学习者不仅关注测试的结果,更要注意自己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的发展。另外还要提供对于学习的真实性、整合性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