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 实现多元、平衡的知识素质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 实现多元、平衡的知识素质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这两种专业知识还必须由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这种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穿教师执教生涯始终,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相互尊重和合作,突出相互协商、相互计划、相互诊断、相互评价的机制。多元平衡的知识素质是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与技能性保障。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 实现多元、平衡的知识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这两种专业知识还必须由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这种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穿教师执教生涯始终,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代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Malcolm.S.Knowles,1913-1997)提出了“教师学习的基础预设”:

(1)教师有清晰的自我概念,有自我向导的学习倾向与能力。

(2)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本身即可以成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3)教师的学习准备程度与其社会(教师)角色的发展任务相关。

(4)教师学习的取向不是学科中心而是问题中心,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www.xing528.com)

(5)教师学习倾向于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

(6)教师拥有认知需求,在他们学习之前,需要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

强调相互尊重和合作,突出相互协商、相互计划、相互诊断、相互评价的机制。上述这些基本假定或预设也可以视为基于“头脑组织”的教师研修的理论预设。“研究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应该永远是教师文化的主题话题。

多元平衡的知识素质是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与技能性保障。首先,合格的化学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有将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转化为教学知识和技能体系的能力,即将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分解为最小的知识单元和最小的技能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它们加工为符合不同学生认知的风格、情感需要和个性特点的知识,根据学生“一般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不同状态进行个体性教学。其次,化学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之前,应对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风格及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了解,虽然这在教学实践中是相当困难的,但这又是化学教师保证其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对教育对象有比较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并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知识更新与重构方面,虽然每一个化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前都经过比较系统的职前预备教育,包括化学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学历教育、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等,但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每个化学教师要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吸纳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扬弃自己知识结构中已经陈旧或老化的知识。在这个知识更新和重构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善于发展自己的“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是什么”的知识,如化学科学中的新理论、新定律、新概念、新思维等),而且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如何做”的知识,这里主要指75%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实验技能的知识)。此外,化学教师还要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教学理论的合理性、教学技巧的灵活性、实验改进和创新,以解决自己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