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好朋友做坏事时该怎么办
小脑袋里的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坏事?如果我的好朋友做坏事时该怎么办?
生活小博士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年开展的“服从权威实验”,其初衷是研究普通人会不会执行有违道德准则的指令。该试验在2005年被英国《焦点》月刊列为震撼世界的十大实验之一。
在这项实验中,一名“权威角色”向参与实验者发出指令,要求他们以电击方式虐待另一个人,而且电击强度越来越大,受虐者的痛苦也随之加深。这项实验中的电击以及受虐者的惨叫声都是模拟,并非真实。受虐者起初惨叫,随之开始抗议,进而要求终止实验。参与实验的施虐者这时询问那名“权威角色”:怎么办?回答是:继续。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2/3“施虐者”果真奉命行事,继续施虐,“受虐者”也由发出惨叫到出现心脏病发作迹象,最后的情景也是最可怕的一幕:受虐者不再发出任何声音,施虐者仍在执行“权威角色”发出的残酷指令。
《焦点》月刊认为:“服从权威实验”表明,如果相信可以把责任推到权威身上的话,许多普通人会“奉权威之命”虐待陌生人。(www.xing528.com)
生活大帮手
青少年属于心智尚未成熟并逐步成熟的阶段,对某些想法和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因为年轻气盛而冲动,从而干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比如打架斗殴;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只是小事一桩而不足挂齿,比如偷盗扒窃。
如果遇到好朋友干坏事,应该马上前去阻止,将其扼杀在事态尚未扩大之前,切不可视而不见,甚至是助纣为虐。当然,朋友可能不会听从你的劝导,继续一意孤行,这时需要向其分析利害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好朋友的身份说话还是有些份量的。如果以一己之力无法规劝朋友放弃恶念,也就只能向其他人求援,比如他的父母或是两人共同的好朋友。对于心中尚有良知的人来说,在众人的劝说下会放弃恶念,回头是岸。
知识链接
针对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罪恶感不同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场实验:先找来40个实验者,将他们分成两组,让一组阅读较“干净”的文章,即含有较多“纯净”、“天然”、“洗涤过”、“完美无瑕”这类的字的句子;让另一组阅读一些普通的句子。然后给他们讲述一连串的“邪恶案件”,再问他们当事人该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些“邪恶案件”包括:捡到人家的皮包,就把里面的现金通通拿出来归自己所有,一直到像什么饥荒时代把家里养多年的忠犬杀了吃掉之类的。结果发现,平均来看,阅读过“干净”句子的人会觉得那些“邪恶案件”的罪恶指数较低。以肚子饿了吃狗的案例来说,平常的人认为其罪恶指数为6.6,但看过干净句子的人竟只将其罪恶填5.7分。
所以说,一个人的罪恶感的多少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好朋友一定要慎重,交到坏的朋友带坏自己去做坏事就一辈子都无法挽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