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考试作战方针
小脑袋里的问题
像我这种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最讨厌考试了。怎样才能把考试考好,获得理想的分数呢?
生活小博士
考试是一项挑战,不仅仅是挑战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考生心理的考验。考场如沙场,变数太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你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吗?
1.考试时突然心慌怎么办?在临场应试中可能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胸闷、记忆困难、思维阻塞等“临场慌”的现象,对此,可先不必急于答题,先做几遍深呼吸来强行调整心率,迫使血液循环趋于稳定正常;或者微闭一下双眼,放松一下,稳定情绪。
2.考试时心里发急怎么办?在拿到卷子后可能会突然着急,答题时心神不定,生怕耽误的时间过多。于是心里越想快,思维与记忆的效率反而越降低,欲速则不达。这里有两个观念性问题:一是考试的目的在于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二是考试的目的在于多拿分,而多拿分又与答题的正确率与数量直接相关,这就有了一个答题的速度与正确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正确性的前提下,再尽量加速度。
3.考试时遇到自己不会的题怎么办?首先应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因为自己忘了有关的知识呢?还是题目的条件过于隐蔽,自己难于发现呢?如果是由于自己想不起来某部分的知识,则可通过一些联想手段来帮助自己回忆;如果题目的条件隐藏过深,你又可以通过画面的方式,让其“原形毕露”。倘若经过一番努力仍无成效的话,你也要善于自我安慰:“我如此尽力都没做出来,说明它对大家来说都是难题。”
4.考试时间不多时仍有许多题目没做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慌乱,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惦记着那道题,希望能做完所有的题,结果做题目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决策。合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情况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这时目标不合理而过高(企图全部做完并做正确),反而连较低的目标(做正确一部分)也实现不了。而合理的决策则在于考生此时选择所做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和分值较高的,当然还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生活大帮手(www.xing528.com)
如果把考试比作是一场战争,你便是勇士,你需要掌握的无外乎是作战技能。狭义的考试技巧是指在应试过程中取得更好成绩的方法,即应试技巧;广义的考试技巧还包括考前的准备。
考前准备包括复习备考、心态调整和准备考试工具。如今的考试一般要求携带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等工具,可以携带手表、直尺、卫生纸、饮用水等物品,严禁携带通讯工具、参考书本等。这里就需要注意,在考试的前一天把钢笔的墨水装满,把铅笔削好,并每种带两支;检查考试时需要携带的证件,如准考证、身份证等;校准手表时间;定好闹钟,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进考场之前上个厕所等。这些都是小事情,如果做得不够细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考试状态。
应试技巧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和做题顺序;恰当处理考试中的突发事件;巧妙挖掘题目中的隐藏信息,选出正确答案;用排除法提高答题准确率等。
知识链接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个科目,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或称为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3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取秀才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合格的人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举人中的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3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300名合格者,被成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堂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