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客户是我在2009年国庆去张家界旅游认识的,曾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日化用品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我们从张家界分别后一致保持着联系,直到2011年春节前才约访成功。曾先生职业素养非常高,综合素质也很高,为人处世很大气、很稳健,精通企业管理,尤其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下面是我们当时的具体对话过程:
我:曾总,很高兴咱们从张家界分别后能在北京再次见面,您最近过得怎么样?
曾:哈哈,一切都好,您呢?
我:托大家的福,我的各方面也在稳步向前发展,您经常到外地出差吗?
曾:我虽然是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但是出差也很多,您也知道我们公司非常重视人才选拔。
我:是啊,有时为了一个高级人才,可能您都会亲自飞到对方的所在地去面谈。
曾:没错,尤其是最近,正是高校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的高峰期,我们团队会在全国高校做巡回宣传,目的就是为了把各个高校的精英纳入麾下。
我:你们不会是想把全国所有的高校毕业生精英都纳入囊中吧?哈哈……
曾:说实话,这是我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想通过广泛宣传,尽一切努力让最优秀的毕业生都能跟我们面谈,然后优中选优。
我: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看得出来,这句话在你们公司不是说说就算,而是一种信仰,是维持企业长远竞争力的根本。
曾:您说的没错,我们公司除了看得见的行销工作,在看不见的企业文化、外部导向、团队合作方面,所下的工夫要是我们真正去感受,才更加感到震撼。
我:你们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行销典范,并在市场上屹立不摇,背后有两个重要支柱,其一为品牌,其二为人才。
曾:是的,我们认为以优秀的人才为基础是行销成功的主要关键因素,较少被提及,也比较受到忽略。其实这个基本信仰是支持我们行销成功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不容小觑。
我:贵公司不仅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更重视全方位的人才培育,你们所拥有的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精英,而不仅仅是优秀的行销人才。
曾:一般人只知道我们的行销人员很厉害,殊不知,我们公司各个部门都人才辈出,也正因为所有员工都拥有一身好功夫,才奠定我们行销运作无往不利的坚实基础。
我:而且各专业部门齐手连心、紧密合作,贵公司的整体战斗力自然领先竞争者,确保行销运作持续成功。
曾:因为我们坚信品牌是人做出来的,尽管是许多因素的结合,但归根结底,最终还是人的因素。
我:人的因素如何发挥如此大的威力?
曾: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信仰,即对“人才是企业资产”的信仰。
我: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不能光说不练,必须言行一致、身体力行,透过诸多具体行动,让员工清楚地了解,且深刻地感受到,贵公司的确是一家以人为本的企业,并坚持“人才是企业资产”的信仰。
曾:没错,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仰与坚持,使公司在市场上屹立不摇、日益茁壮,因为我们花了许多心思在人员招募、训练、发展、激励以及留存上。
我:在严谨缜密的招募程序下,只有佼佼者才进得了贵公司,一旦人员进入公司之后,强烈的企业文化、持续的教育训练、主管的持续教导与以身作则、公平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措施,以及清楚的个人生涯规划等机制,让员工持续茁壮成长,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曾:我们公司借由这些精英份子的团队合作,持续创造出公司傲人的竞争力与经营绩效。
我:可以说,贵公司是依赖员工及其核心价值而存活的,这足以显示出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曾:我们投注了许多人力、心力、时间、资源,发掘最好、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因为有好的原料,才会有好的产品。
我:你们公司一直推崇的内部升迁的做法,值得国内公司的借鉴啊!
曾:我们公司为了确保一代会比一代强,在人员招募、训练、发展、激励以及留存上投注庞大心力,以确保人力资源与公司整体的竞争力能够不断地提升。
我:我们看到公司除了在国内主要大学进行校园选人之外,高阶主管每年还要飞到美国进行大学校园引才,以争取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
曾:我们的高阶主管去巡视时,坐下来谈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有关人的问题,而不是业绩或获利状况。
我:贵公司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作为信仰。
曾:是的,因为员工都明白自己要从内部升迁,就要确保部属有足够的能力接班。因此,就算是基于自利的考量,主管也会铆足劲培养人才。
我:为了彰显对人才的重视,你们进一步将人员发展当作主管人员年度考评的重要项目,如果有人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无法令人满意,轻则可能告知要积极改善,重则可能影响升迁机会。
曾:您说的没错,即使是经济不景气,我们在教育训练与人才培训上的投资不曾紧缩,反而持续派人受训,持续举行训练课程与相关研讨会。
我:这些都充分彰显了贵公司对培养人才的长期考虑,而且我听说新进人员加入之后,公司会给予相当多的自主权,容许冒经过计算过的风险。对人才加以重视与尊重,并提供明确的生涯规划,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公司的信任与关注。
曾:您说的很对,我们非常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我:贵公司对人才的培养想得远,而且实干,也非常敢于让员工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曾:我们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新人立即要负很大的责任,当然是在其他资深人员与主管的协助下。
我:听说我们的一个总经理,他一毕业就到美国的总公司工作,负责美国一个事业部的财务预算。
曾:您说的没错,众所周知,华尔街非常重视上市公司的财测,可是他在还很资浅的时候就负责如此重要的事了。
我:在贵公司待了七年之后,他就接任财务长,满十年就被任命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负责管理年营业额近20亿元的企业,当时他只有三十七岁。我想他之所以成长得这么快,也源于公司专业的全方位培训吧?
曾:是的,我们的人才培训机制是全面的,其中重点是如何协助员工在公司内部持续成长与成功。因此公司举办各种训练课程与研讨会,如线上学习、丰富的资料库与知识库、师徒制般地在职教导,以及量身定做的工作设计与安排,例如如指派特定专案或赴外地工作。
我:凡此种种,都是要确保员工可以得到最多、最好的栽培。
曾:以训练课程为例,可大致分为专业知识与企业训练两大类,前者属于针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各部门有其专属的训练计划。
我:后者则属于比较一般性的训练,例如如何撰写闻名于世的一页备忘录,训练抓重点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建立共同的书面沟通架构。
曾:本质是培训他们的领导力、面谈技巧、人员发展及沟通技巧等。
我:这些都是员工最核心的软实力,那贵公司是如何鼓励员工在内部合理竞争的呢?
曾:我们公司也不例外,鼓励良性的内部竞争,且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让有德有才者居上,只要够优秀,就一定能凭优异的表现出人头地,不会被埋没。
我:应该说贵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人才发掘与培育机器,除了提供各种培训机制,激发员工努力的动力,让优秀的员工能在公司内部持续成长与成功之外,还会主动积极、随时搜寻表现特别杰出的佼佼者,作为特别栽培的族群。
曾:没错,一旦员工发现表现出类拔萃和潜力受到肯定的杰出人才,我们会特别栽培,并安排特别的机会、工作指派、训练、指导。
我:若果真成气候,这些精英分子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晋升。我想公司员工能够成长得如此之快,除了自身的素质和公司的培养之外,可能与贵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可用的全球资源息息相关吧?
曾:您的分析非常准确,我们会为英雄喝彩,但不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因为公司推崇的是团队合作主义。在公司里,跨部门、跨地理区域的合作是经常发生的状况,也会给予团队成员不同的挑战与学习。
我:借由相同层级与不同层级的合作机会,员工逐渐学习到团队合作的精髓,并可以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曾:一旦员工习惯了团队合作的运作模式,成长速度可以大幅加快。(www.xing528.com)
我: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眼光,员工的视野打开了,就不会画地为牢、坐井观天了,这会让他们形成更加谦卑的品质。
曾:没错没错,因为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你们的员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和谦卑的品质,加上唾手可得的全球资源支撑,将会让他们变得更快更强。
曾:身为公司全球企业的一员,任何员工可以随时进入公司的全球资料库与知识库,取得其他区域的成功案例与广告片,获取多年累积的智慧,分享其他地区的市调资料,动员分布全球的专家,动用全球丰沛的资源与支援。
我: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的员工拥有如此丰沛的全球资源,无论是作计划,或是在市场上与人竞争,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在所有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一旦员工出现错误,公司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曾:公司鼓励员工把自己当做公司的拥有者,只要是经过事前评估与计算,失败损失在可容忍范围内的风险,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勇于承担,但不鼓励员工逞匹夫之勇,在未经仔细评估之前,就贸然犯险。
我:毕竟,历史悠久的公司如果未加注意,早期那种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很可能随岁月的推栘而逐渐减退,使员工产生偏安保守的消极心态,这显然不是公司所乐见的现象。
曾:公司给员工犯错与冒险的权力,避免员工在冲锋陷阵、创新突破时,因为顾虑失败的风险而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地奋力出击。
我:因为任何专案的风险都是可以计算的,这是学习的代价,重点在于风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确定员工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
曾:如果员工确实已经尽力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且是谋定而后动,经过主管批准,那么,即使专案最后还是因为外在因素或不可控制变数而失败,员工并不会被秋后算账。
我:换言之,公司只会就员工能力影响所及的范围进行评估,并允许,甚至有点鼓励冒经过计算的风险,不会要求员工担负不该归咎于他的责任,再次证明公司奉行公平对待原则。
曾:其实这还充分显示了公司对人才的信任、尊重以及放权。公司对员工非常地尊重与信任,并将这些信念直接载明在公司大法里,清楚地向员工宣告,对员工的信任与尊重是价值观的基本信条。
我:基于此,你们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并赋予员工相当大的职权。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公司在信任与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将权力下放,毕竟这也是一种训练机制。
曾:您说的没错,对人的尊重与信任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相信员工才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资产。
我:曾总,对您来说,平时工作上的事情如此繁重,那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上的时间呢?
曾:谈起生活,说真的还是蛮亏欠家人的,您也知道,我的工作不光在国内,而且经常要到美国总部开会或者参加培训。
我:这倒是,主管市场工作,基本上都很少有自己的家庭聚会时间,即便是有,也总会有电话或者计划外的事情出现,不过我听说您爱人非常能干,家庭的事情,我想她就能帮您打理得非常出色。
曾:谢谢您的夸奖啊,我爱人其实也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主管,她是做行政工作的,基本上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
我:哈哈,即使您爱人和您一样忙,我相信你们仍然能够互谅互让,协商处理好家庭的事情。其实家里的事,除了日常的做饭和对外应酬之外,就是如何打理好家庭的财富了,您说呢?
曾:那倒是,一般的理财基本上就是她在安排,而大笔开销或者投资主要还是我拿主意,比如去年投资外汇我就作决定了。
我:看来还是您掌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啊,那你们家庭的投资全部都做外汇了吗?
曾:哦,那倒不是,毕竟外汇投资也有很大风险,我们也做了一些股票。
我:看来你们还是蛮有理财意识的嘛,意识到需要分散投资,目前外汇和股票投资情况怎么样?
曾:说实话,目前没亏没赚,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投资人,很多决定其实也是跟着感觉走的,因为我们身边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投资这两种理财产品。
我:总体来说,您现在的投资都是流动资产,外汇投资虽然在国内受到管制,但是你们可以在国外进行运作。
曾:是啊,所以我们的外汇和股票基本上是做国外的,但是现在欧美国家的经济总体还是很疲软,实体经济发展乏力,所以股票投资收益不太理想。而期货也容易受到大环境变化的影响。
我:嗯,您的分析很中肯也很客观啊,虽然欧美国家的上市公司非常注重给股民红利回报,但是由于自身缺乏创造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机遇,所以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没错,比如我们在美国投资的几家上市金融公司,在我们进入股市之前,他们的股票向上涨,但是我们一进入,结果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所以就有一只股票被套牢了,另外两只股票收益也很一般。
我:总体来看,就像您说的那样,没亏没赚,但实际上您已经在亏损了,您觉得呢?
曾:是的,如果从资金成本的角度上来讲,实际上确实是亏损了,如果我们这笔资金放对了投资渠道或者运作合理的话,也许能产生不少收益。
我:但是投资不能假设,不过我们可以迅速调整投资渠道和投资思路,这不失为一种睿智的做法。
曾:嗯,有道理,但是我爱人也有点咱们平时说的死心眼儿,她认准的事儿,基本上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啊!
我:您是指她主导的期货投资吗?
曾:是这样的,她虽然不懂,但是她身边的很多同事在外汇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她就认定外汇市场能够赚钱。
我:哈哈,这很好解决嘛,您投资外汇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可靠的收益,更换投资渠道,就像是更换了一个交通工具而已,这属于殊途同归啊,而且不同的交通工具给你们投资旅途带来的收获也是有巨大差异的。
曾:嗯。您的这个比喻很贴切,我们确实需要调整一下投资思路了。
我:没错,其实像你们这样的家庭,更应该关注家庭资产结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富裕的家庭应该有三种资产,而且这三种资产应该处于一定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还能更大程度上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财富安全。
曾:哦,我们平时老是讲企业的资产结构,原来家庭资产也有优化结构一说?
我:没错,其实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型的、简单的企业,企业如果资产结构不太合理,可能会使现金流出现断裂;而家庭如果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就会让咱们的资产经营出现风险。一般来说,一个家庭应该同时具备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金融资产,而这三种资产的比例在欧美一般大体上分别为10%、30%和60%。
曾:哦,您能详细地给我介绍一下金融资产的概念吗?
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金融资产就是我们必须拥有合理的寿险投资、基金投资等,而且在金融资产这部分应该让寿险投资和基金投资等处于合理的比例,美国家庭的寿险投资要占金融资产的40%左右。
曾:也就是说,寿险投资要占整个家庭资产总额的24%左右?
我:是的,60%×40%=24%,而在日本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寿险投资甚至占到整个家庭资产总额的50%左右。
曾:也就是说,我们家庭除了社保,肯定达不到24%的水平。
我:如果您算一下你们夫妻的年度社保总额,就可以知道你们的保险占比了。
曾:我们夫妻二人一年的社保比例,在我看来最多不超过总资产的2%,看来我们这一块的差距还很大啊!
我: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确实要加大商业保险的投资力度,因为商业保险不光给您保障,而且也具有非常稳健的投资功能,还能抵御通货膨胀。
曾:既然是这样,那您给设计一下我们家庭的寿险安排计划。
我:太好了,下面我仔细地了解一下你们家庭的财务目标、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情况和未来的期望,请你放心,我会替你们保密,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
曾:好的,咱们聊了这么多,我对您有信心!
【经过细节沟通,曾先生调整了投资思路,把股市和期货的一部分投资资金转移到家庭成员的寿险投资上面,每年缴纳保费580多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