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首日在内地上映,《影博·影响》影评人俱乐部20余名成员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巨幕影厅第一时间领略了这部3D大片的风采,并于观影后展开讨论,分享观影感受。
作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前传”,《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讲述了狄仁杰在弱冠之年的探案往事。相对多数3D电影,本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徐克对诸多顶尖电影技术的大胆尝试和运用,首次尝试水下3D技术,受到了观影人群的喜爱与追捧。
1.对影片的一句话感受与评分
李昕婕(学生):6分。华丽特技包装下的古装神怪武侠片,过于炫技,内涵不足。
王超(编辑):8.5分。打斗精彩,值得一看。
刘杰(教师):8.5分。开篇先声夺人,把古装、怪兽、武打、悬疑、偶像等元素有机融合,视觉冲击力强。
贺永标(网络写手):7.5分。这是徐克新的尝试,不能说特别成功,但达到了视觉震撼效果。
赵九成(退休):7.5分。荒唐离奇,有想象力,但太过离奇,台词过于现代。
薛竣(编剧):8.5分。动作设计好,画面漂亮,场景宏伟,情节稍弱。
卢少科(自由撰稿人):7.8分。达到了好莱坞二线大片的水平,但有两点遗憾,一是没有完成作为前传应该完成的任务,二是没有给观众持续的吸引力。
徐阗(公司职员):7.5分。视觉效果震撼,想象力丰富,但故事过于简单,悬念不足。
马明凯(学生):7.5分。整体丢失了“狄仁杰”系列的悬念推理元素,徐克也丢掉了自己早期武侠作品的风格,但也还算精彩。
郝思达(学生):7分。影片制作接近好莱坞,除了剧情之外,充满惊喜。男女主角没有情感纠葛,这点很好。
周舒艺(编辑):7.5分。影片营造了一个奇特的世界,3D效果炫目,遗憾的是剧情节奏有些快,给演员的发挥空间不大。
韩雪(学生):8分。剧情就像几位主演,单纯幼稚,容易理解。徐克用最简单的方式讲故事,但并不缺乏想象力。
于歌子(学生):7分。很多细节处理有瑕疵,配乐很好,特效和剧情结合不够。
丁璐(学生):8.5分。经典的武侠动作融入扑朔迷离的案件,影片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画面震撼的视觉盛宴,但细节处理有缺失。
左树丽(学生):7.5分。3D效果在向好莱坞看齐,值得鼓励,但悬疑剧情铺垫不足,高潮不明显。
谢斐(美编):9分。这是一个结构紧凑、视觉通透、符合中国人口味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大片。
任虹(记者):8分。影片继承了徐克武侠电影绚丽的视觉效果,场景和造型华美,想象力丰富,可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但故事稍弱,一些因果关系经不起推敲。
2.印象深刻的电影元素
李昕婕:水下摄影很吸引人。编剧把历史和神怪结合得非常混乱,洛阳和一些海中岛屿的关系处理得缺乏逻辑。弱化判案,强化武打,跟印象中狄仁杰的人物风格不太相符。(www.xing528.com)
王超:导演试图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很多人对它的情节有意见,我持有不同态度,情节太复杂会削弱视觉呈现。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悬疑片,它是武打片,从头打到尾,打得精彩就好,其中很多设计富有创造性,很难被超越。
刘杰:印象最深的是人物。武则天的造型非常冷艳,狄仁杰的形象塑造在“高、大、全”的原则上有一些突破。
贺永标:印象最深刻的是特效和编剧。影片是3D技术对武打的进一步尝试,比如悬崖打斗的段落,特别精彩。编剧突出表现狄仁杰的是武而非智,这导致影片的故事性削弱,缺少回甘。
卢少科:印象最深的是场景,场景设计得足够漂亮,充分利用场景中的元素,展现了导演的功力。徐克曾经承诺,他在“狄仁杰”系列中要拍“鬼市”,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还不足以把“鬼市”的全貌展现出来,但通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实力,我觉得下一部狄仁杰作品完全有能力实现。
马明凯:影片3D效果很抓人,镜头的运动方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探索。我隐约从这部片子感受到漫画的风格。对奇门兵器和诡异风格的把握仍旧是徐克电影最大的亮点。
周舒艺:印象最深的是特效和导演。从《龙门飞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徐克对3D武侠的尝试、探索及开拓都是值得称道的。片尾的字幕显示分工非常细,可见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表演艺术,而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
韩雪:影片把好莱坞模式和香港模式结合在一起。它使用了好莱坞的全知视点,两条线索,主线是保家卫国,辅线是罗曼史,辅线对主线有促进作用。人物单纯,目标明确。影片同时借鉴了香港电影的叙事方式,不讲逻辑,强调段落精彩。徐克对片段的把控和想象力远远超过好莱坞电影。
于歌子:印象最深的是摄影。从片尾字幕来看,摄影的工种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灯光师,不算灯光总监,灯光师超过20位。水下摄影,包括拍海浪、海难,难度很大,但效果很棒。
谢斐:飞天舞的电影化非常惊艳,敦煌的壁画感扑面而来。影片摆脱了以往宫廷戏紧张刺激、勾心斗角的部分,将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杂糅其中。
杨庆:故事吸引力不够,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不够吸引人,人物认同感和武打认知度不够。相比于《新龙门客栈》和《笑傲江湖》,这部电影的想象力丰富,但不够精彩,特效震撼力也不够。
3.狄仁杰与中国式英雄
贺永标:狄仁杰作为中国历史人物,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智慧令人钦佩,作为中国式英雄是够资格的。徐克想把狄仁杰打造成中国的“007”系列,是可行也是值得去做的,但应该注意将狄仁杰与中国的本土英雄元素结合。在传统思想中,狄仁杰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而不是更在乎他的武打能力,现在这个人物并不是观众想象中的狄仁杰。“狄仁杰”作为系列电影是成功的,但作为人物是失败的。
徐阗:历史上的狄仁杰不一定是真实的判案天才。他的艺术形象就是传奇中的形象,刚直不阿,不受诱惑,符合儒家的道德高标准。此外,还有传奇小说里的清官形象。我们更多接受的是狄仁杰的神探形象。要把狄仁杰设计成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中国古代人物中的智与勇往往不能双全,这部影片对狄仁杰“智”的塑造不够。黄飞鸿为什么被接纳成中国式英雄,恰恰因为他既坚守传统,又接受西方新观念。如果让狄仁杰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就会显得不伦不类。黄飞鸿所处的时代可以让他拥有这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式英雄。
马明凯:“007”可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通过拯救危机来拯救世界,我们可以直接认同他。但狄仁杰是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演绎出来的银幕形象,本身带有娱乐性。如果这个系列做好,可能是很好的娱乐形象,但算不上中国式英雄。
4.《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与徐克
徐阗:这部影片和徐克之前的古装神怪片一脉相承,如《倩女幽魂》,也表现了对《倩女幽魂》的致敬,比如虫子从人嘴里爬出的桥段。武打动作这部分,除了悬崖打斗,其余套路都没有突破《新龙门客栈》,真正的创新还是3D技术上的创新。说到徐克导演本身,我更喜欢最早的《蝶变》,他早期电影中几乎所有形象都有对现代社会的隐喻,现在他的影片少了一些愤怒和不平,偏商业化。
贺永标:之前徐克对武打的追求和古怪的动作设计,都是他个人最大的特点。比如《黄飞鸿》中的无影脚和《笑傲江湖》中的孤独九剑都成了经典。但是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标志性的动作没有了。徐克之前的影片突出表现了他对人物的剖析,对江湖恩怨的解读,以及影片背后的人文关怀,但现在抛弃了这方面的表达,更多的追求商业效果,人物和故事越来越弱化,我觉得徐克越来越不“徐克”了。
韩雪:徐克最能体现古灵精怪的感觉,科学怪人,光怪陆离,雌雄莫辨,吸引了无数的影迷。这部影片中雌雄莫辨的元素也没有,但走了一条更适合商业院线的道路,其实也挺好看。
王超:电影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部影片表现了很正面的东西,各种要素都很单纯。徐克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及观众观影需要而转变,这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
整理:郭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