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中国电影博物馆与《人民日报》文艺部共同举办了《小时代》影评人观影评论活动。活动邀请了知名影评人图宾根木匠,此外《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副主编董阳以及26名影评人共同参加了活动。影评人就影片一句话感受和评分,印象深刻的电影元素,对影片最期待的内容及观影后对比,影片票房成功在当下的意义,以及“青春”题材电影等议题做了交流讨论。
1.一句话感受和评分
张艺典:7.5分。郭敬明小说中幻想的黄金年代。
孟雯婷:5分。没有特别高的期待,还算励志。
韩雪:5.5分。有人说《小时代》是“年纪小的时代”,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共鸣也很正常。
柳天星:6.5分。这是一部为郭敬明“90后”粉丝定制的、很养眼的时尚大片,其中我唯一有同感的就是致我们曾经逝去的友谊。
韩景峰:3分。电影歌曲相对较好。
张静:7分。画面华丽,多彩多姿,高端养眼。
徐阗:6分。每个角色都是奇葩,再有就是看见了某位青年作家的自恋。
孙海涵:5分。一个叙事顺畅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和我感受到的真实生活不一样。
康婕:5分。片子档期蛮合适的。
马明凯:6分。不是很有电影感,所有的剪辑和叙事只是遵循要把人拍得好看这样一个逻辑。
谢斐:8分。是一个讨好女性的电影,诙谐幽默。有理想的四个女性一起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打拼。
张硕:6分。画面还不错。
胡妍妍:6分。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的新概念作文。
孙铸麟:4分。我上高中时还蛮喜欢他的书,但十年后再看已经没有共鸣了。
王秋芸:7分。虽然光怪陆离,没有营养,就像快餐一样,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东西。
郭音:5分。我觉得郭敬明始终是一个作家,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改编。
2.印象深刻的电影元素
韩雪:这个电影不是很电影化。要说优点,我就觉得人物视点还比较统一,从前到后通过林萧这样一个女孩的视点在观察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想大部分受众也是像她一样的普通女孩。(www.xing528.com)
柳天星:唐宛如的角色印象较深,很萌、很搞笑。
徐阗:印象最深的是导演,但并不是因为好。都说郭敬明也是写上海的作家,但我并没能从这个电影中感受到他眼中的上海,看见的只是陆家嘴公园和几个大厦而已,而且如果摘掉这几个镜头,根本没有上海的感觉,说是任何一个发达城市都可以。画面虽很唯美,但是没法带进剧情,人物关系也比较乱。
康婕:感觉这个片子里充斥着男色,印象中卫海的角色就没有穿过上衣。如果作为“粉丝电影”应该能各取所需吧。
陈亦水:谈“电影元素”还是比较拔高这个片子,我看到更多的是广告元素或者MV元素,刚才有人提到画面唯美等,这是有的,我也看到了,但同时这些作为一个电影来讲我觉得很分裂,整个风格没有统一。郭敬明应该还算比较不错的作家,但这个电影里煽情的部分也只能靠郭敬明的修辞,因为如果作为镜头语言的话几乎没有承担什么表意功能。比如当你可以用人物的行动和道具表达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台词,可以用台词的时候不要用旁白,可以用旁白的时候不要用字幕,但是这个电影不断地冲击我的底线。
李秋菊:我觉得看这个片子没有代入感,没有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情节给予我的推动,唯一还可以的部分是音乐。
董阳:感觉郭敬明用影像讲故事的能力还是比较业余,似乎这个影片中形容词很多,但动词较少。就像刚才影评人所说的,你听到了那些抒情的台词,然后只是起了鸡皮疙瘩而已,因为故事全是飘浮在空中不切实际的感觉。
图宾根木匠:对摄影的印象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场戏时装发布会的地点在上海1933老场坊。有一场戏的长镜头,几个人从楼上到楼下,有很长的调度,从导演角度来说“不跌份”。还有表演元素,时装发布会最后宫铭突然站起来,面无表情地走到另外一个人面前,俯下身说“你要签她”,创意特别无厘头。
谢斐:我个人觉得还挺好的,甚至比一些专业电影做得好,尤其是在表现都市的现代化上,我觉得商业电影必须做这个造梦者,就给20多岁年轻人这些童话式的梦想,不能总天天“苦大仇深”的。
张硕:所谓“小时代”是不是可以说成“小人物的时代”?那么就是人物和小时代两个关键词。如此想来这部电影是把人物说清楚了呢,还是把时代说清楚了呢,一个也没有说清楚,就是把“粉丝电影”的号召力借助了一下,我们的时代真的就是这样的时代吗?
3.观影前后比较
谢斐:看完预告片后很期待,感觉影片很轻松、很有活力,看后也觉得很好,拍MV的导演就不是好导演吗?期待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电影。
徐阗:我很希望看到一个比较新派的上海或者海派的感受,但是没有,而且始终让人脱离于剧情之外。
张静:我是在无意当中看了这个片子,谈不上有什么期待。看后我的初步感觉就是挺养眼,让我了解了“80后”“90后”的一些做法。
韩景峰:我看过对该片价值观的一些抨击,我个人看电影基本不批评价值观,只要你不违法、不违反道德。我主要看这个电影的故事是怎样讲起来的,但本片中的故事完全没有代入感。
图宾根木匠:影片对小说还原度挺高的,如果大家对编剧有意见,那是故事层面的问题,小说五六年前就有了,如果说价值观有问题,那个时候就应该禁止它出版,为什么电影引起热议?因为电影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文字。其实我觉得好莱坞是最彻底的商人,就是冲着利润去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本片妖魔化。
4.青春题材影片热映与《小时代》的高票房
孟雯婷:最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中国合伙人》等几部青春题材影片我都看了。我们去电影院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票都卖光了,所以又约了一个星期才看到影片。为什么这些青春题材影片这么火?关于价值观和物质有这么多人讨论?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是空前发达的,我们接触的东西很多维,经济也在高速发展,从我本身来说,一方面我很排斥拜金主义,但同时又似乎有一点向往。为什么大家一边骂郭美美,一边要去看她。所以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之下,我觉得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有一点摇摆的,我不评价电影好坏,只是觉得这些电影热映反映了一些问题,就是似乎大家都对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和主题感到了一些彷徨和迷惑,看这些电影也是想从其中找到一些观点、答案和共鸣,还是因为我们的时代确实走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上。
孙铸麟:青春题材影片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它回归到了最纯真的状态。韩寒和郭敬明可以说是在“80后”和“90后”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作家,他们的特点也很鲜明。这个群体基本都看过他们的书,我对一些品牌的了解就是从郭敬明的书里了解的,所以不可能不给你灌输价值观。因此我很期待韩寒拍电影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的。最近几部青春题材影片比较火,也说明这些年轻群体已经开始成为电影消费的主体,所以这些青春题材也成为了卖点。
贺永标:台湾的青春片做得比较好,大陆电影创作这两年也开始有所涉及,挺好的,应该推广。但问题是我们目前的青春题材影片热不全是因为电影好大家才去看,而是一种围观心态,就像大家都去看《天机·富春山居图》。作为观众你可以有这种心态,但是作为电影人不可以有,因为如果这样,就算你可以在票房上取得成功,但是你肯定走不远。
图宾根木匠:我们的电影工业在起步阶段,这个时候我们的短板是技术和工业,我们现在拍不了科幻大片,所以一开始肯定要走贴近观众的路数,现在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因此出现这种青春题材影片也很正常,到明年、后年一定会有国产的文化大片出来。
至于《小时代》票房成功,我认为它不高级、不深刻,也不成熟,而且我甚至认为它不难看,我对它无感,我也没看出什么故事来。我认为大家不应放大《小时代》或正面或负面的意义,它只是电影工业发展浪潮的一朵浪花而已。但是问题在哪?问题是只有一部《小时代》是不对的。为什么它的排片率那么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观众的需求来的,但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只能看到《小时代》?另外一点就是可能我们的审美教育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整理:张艺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