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姐影评人亲身观影活动实录

桃姐影评人亲身观影活动实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在中国台湾金马奖中大出风头的《桃姐》选择了在2012年“三八”妇女节这天上映,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一向擅长处理温情细腻的家庭题材,此次她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惊喜呢?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他与本刊影评人一同交流,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比如《观音山》的目标观众群都是80后,但这部电影的观众群我觉得不明确。

桃姐影评人亲身观影活动实录

今年在中国台湾金马奖中大出风头的《桃姐》选择了在2012年“三八”妇女节这天上映,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一向擅长处理温情细腻的家庭题材,此次她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惊喜呢?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他与本刊影评人一同交流,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1.一句话感受

刘琨:片子看完挺感动的,在目前市场虚无缥缈的所谓大片之中能有这么一部片子还是挺推荐的。

孙晓天:大概许鞍华每部电影里面都注重一个细节,就是做菜,许鞍华把她的商业风格都糅合到了几道菜中。

宋曙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部片子能够和当下的社会问题产生一些很直接的关联。

胡祥:我觉得这是一部在编、导、演方面都做得比较完美的生活类影片,维持了许鞍华一贯的好水平。

李秋菊:不是电影,是真实生活的再现。

春晓感觉非常干净,也没有植入广告,没有浮躁,只有深情。

郑睿:很自然的一部电影,感觉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晓欢:我觉得这部电影没有非常强的冲突,就是人的日常生活中小的事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人感觉到淡淡的温情,很容易令当下都市人产生共鸣。

谢斐:这部片子是唯一我看过的没有设计感的片子,感情也是慢慢从主仆关系变成了亲情关系,淡淡的转换。

2.人物塑造

谢斐: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桃姐,她是个没有归属感的人物。她始终在说我不要,她跟猫都说到别人家里要守规矩,她在这家做了60年,但还是没有归属感。这个人物到后面更生动,跟周边的人有了故事,她已经融入了这个社会,不仅仅是关注家里的人。

耿安营:敬老院那个蔡姑娘,对她印象挺深刻。作为一个服务人员,在敬老院做出这种牺牲,我感觉很值得大家去欣赏。

张瑶萱:刘德华叶德娴这次表演出乎意料,特别好。但是我特别喜欢秦海璐饰演的角色的一个设计,是她年三十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提到她为什么不回家,她就深深地叹了口气,没有解释,但是我们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是有苦衷的。但是这个苦衷是什么,没有说出来。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隐情的,都有无可奈何的部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愿意给人讲。所以她给我的感觉是可以让大家回归你的内心去问你自己,看看你的内心,这是一种不说出来但是大家可以找到共鸣的处理方式。

胡祥:给我意外的是刘德华的表演,特别是给他的几个特写镜头,还有他在后面几个阶段看叶德娴的眼神,在他以前的片子中很少出现,就是平实自然的表演。另外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秦沛演的坚叔,养老院气氛比较沉闷,他是比较另类的,跳舞、学英语,很有活力,改变了我们对老人院的一些印象,包括其他的几个老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李晖:印象最深的就是突然去世的婆婆,我觉得这个老人从桃姐刚到养老院就在桃姐身边,一直到她死去,导演对她的处理是很完整的。每次看到刘德华带桃姐出去,她的眼神都特别渴望,包括她与女儿的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这种固执的老人,所以尽管这个人物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刻画得很饱满。(www.xing528.com)

3.故事题材

耿安营:影片表现出了一种人性的回归。现在大家看别的电影,包括大片,都是打打杀杀,场面非常的血腥。这部电影完全是人性的回归,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够看到这样一部电影,在心灵上也是一种洗涤,因为人总归会有老的那一天,也许现在是桃姐在养老院,可能某一天我们也会在那里面。所以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实片。

谢斐:桃姐60年来一直服务于这个家庭,她为什么坚持做这个事情,这是我对这个故事唯一的一点质疑。刘德华说桃姐爱他父亲也许是对的,这个故事严格讲不是故事,完全是生活化的表现。

刘琨:这个故事是源自生活的,很生活、很现实。这个女人60年服侍这一家人,有自己的情感。刘德华和叶德娴之间的关系靠着回忆让人感觉到他俩之间是有很深感情的,如果电影有一段闪回,把前戏交待一下,这样的话戏会更好看,但是我觉得之所以不这样可能是因为经费的问题。这个电影要拍的话,最有戏剧化的可能是这个女人的一生,而不是这俩人之间的关系。

孙晓天:我觉得这可能是延续了许鞍华之前的风格。许鞍华之前的片子基本上是在讲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但是这次打动她的题材是生命跨越了60年的女人的故事。这个题材和许鞍华的风格更好地碰撞,里面可能会有衔接不好的地方,会有摩擦,这是比较正常的。

马明凯:电影一开始介绍背景的时候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60年服侍四代人,看完了以后观众有一个期待,就是想看一个女人的史诗,观众有这个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影片要根据导演以往的风格,尤其像许鞍华这种个人特色比较鲜明的导演,她可能侧重于生活是什么样的,不会解释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就像她去展示桃姐的生活,但是她不会说桃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那不是她的叙事侧重点。

赵卫防:我看片子时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他是香港电影开拓者黎民伟。黎民伟的大儿子叫黎铿,他自杀后留下一封遗书,其中有400块钱的存款,在当时是笔巨款,他将这笔钱留给了他的妈婆,就相当于是桃姐这样的人物。所以我马上想到这个问题,这个情感不光是一个桃姐。她只是一个代表,在香港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女佣确实是一个很突出的符号,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现象,是那一代港人的集体记忆。很多女佣都非常忠实,跟孩子之间的感情虽然不是母子,但绝对胜似母子。

4.文艺PK商业

刘佳:这部片子是在3月8日上映,选择这个档期还是比较理性的,也比较智慧。但是如果普通的观众进到电影院的时候,可能先考虑其他的商业片,在没有其他商业片的时候才会考虑看这部片子。

李秋菊:对这部片子的票房我感觉不是特别乐观,因为这个名字就不是很吸引人,好影片应该有好的宣传,这样才能达到票房和口碑双赢。

马明凯:我觉得一部电影的票房除了本身的题材之外,前期是靠宣传,后期是靠口碑,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能够突破1000万元。这个片子虽然是小众的,但是对普通观众也可以产生影响,因为毕竟有刘德华还有很多其他的明星。

贾学妮:我觉得票房不会很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电影的目标观众群体不清楚,我不知道它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比如《观音山》的目标观众群都是80后,但这部电影的观众群我觉得不明确。

胡祥:我也觉得这部片子的票房不会很好,《钢的琴》口碑也很好,最后1000万元也没有突破,许鞍华表现的不是很甜蜜的感情,她表现的是超越友情、爱情的情感,对普通观众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什么卖点优势。

赵卫防:所谓的商业片、文艺片,我觉得可能更多的还是观众给它的定位。另外就是制片方和院线经理,他们对这个片子的定位最重要。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文艺片,就按照文艺片的路子发行;如果觉得这是一个商业片,就按照商业片的路子发行。还有的影片看着像艺术片,但是按商业片的模式发行,《观音山》就是一个代表。它原来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版本,原来的片子主要是张艾嘉的戏,虽然张艾嘉对内地观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对较小。换成范冰冰则不一样,所以后来删了17分钟张艾嘉的戏,这样范冰冰就突出了。但是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后通过宣传、档期等原因成功取得了9000多万元的票房。

整理:郎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