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合伙人》影片分析报告

《中国合伙人》影片分析报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中国合伙人》单片分析报告一、视听语言分析《中国合伙人》由著名摄影师杜可风掌镜,他与陈可辛一起用精湛的镜头语言构筑了一个青春动感激情与怀旧细腻氛围兼具的影像世界。《中国合伙人》在声音设计上也很有特色。其次,如同陈可辛业已成为华语电影经典之作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再次运用多首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来突出时代的印记。

《中国合伙人》影片分析报告

《中国合伙人》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中国合伙人

英文片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制片地区:中国/中国香港

类型:爱情/励志/青春

时长:112分钟

影片规格: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内地)

我们制作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中国内地)

香港寰亚电影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云南电影集团(中国内地)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北京玖阳晟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内地)

发行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创人员:

制片人:韩三平、陈可辛、赵海城、田朴珺、覃宏、林建岳、江志强、张伦、马克和

编剧:徐小平、张冀、林爱华、周智勇

导演:陈可辛

监制:韩晓黎、许月珍、陈可辛

摄影指导:杜可风

混录师:王钢

原创音乐:金培达

副导演:唐昕、张超理、林杰、杨欢、金岩

布景师:徐银海、徐将辉

服装指导:吴里璐

美术指导:孙立

化妆师:姜洁

剪辑:肖洋

声音后期制作总监:吴凌

剧照师:王伟伦

灯光师张勇

视觉特效:瞳影画工作室

制片主任:孙合彬

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杜鹃、王振、Daniel Martin Berkey、杨晨、冯仑等

开拍时间:2012年9月

中国大陆上映时间:2013年5月17日

上映天数:17天

上映票房:53922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1673万

影片简介:

本片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出国潮”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心怀“美国梦”的燕京大学学生求学恋爱创业的经历,以及他们之间长达30年的真挚情谊。他们出身背景和性格都大为迥异:孟晓骏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曾经留学美国,因此他也以赴美开创事业为奋斗目标;王阳是一个崇尚自由浪漫的时尚青年,愿意为了美国女友而放弃心向往之的美国梦;成东青是一个曾两度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他以孟晓骏为偶像,希望从“土鳖”成为留美精英。共同的奋斗梦想和青春激情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然而,在往后的人生历程中,他们的兄弟情谊也经历了若干次严峻的考验。影片参考了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三个人合伙创办新东方学校的真实故事,并且在徐小平亲自撰写的剧本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因此,“新东方”作为一面具有代表性的招牌,为影片中的合伙人成功创业的故事提供了强大说服力,对影片在票房上取得的成就来说功不可没。

获奖情况:

第5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佟大为)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林爱华、周智勇、张冀)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艺恩网(http://m.entgroup.cn/)等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中国合伙人》单片分析报告(www.xing528.com)

一、视听语言分析

《中国合伙人》由著名摄影师杜可风掌镜,他与陈可辛一起用精湛的镜头语言构筑了一个青春动感激情与怀旧细腻氛围兼具的影像世界。在具体的镜头设计上,影片非常注重影像的节奏感,常常是静态摄影段落与移动摄影段落错落有致地交叉进行,在影调上也注意形成对比。电影是一种造梦的艺术,在表现成东青三人现身万人体育馆引起的轰动时,大全景、俯拍、长焦镜头,急速的推、拉、摇镜头甚至甩镜头,还有手持摄影等都被运用到极致,以突显这个火热喧嚣的场面。这种给观者带来强烈现场感的近似于纪录片手法的镜头修辞营造出“新梦想”学校激动人心的“梦想”力量,充满了动感。电影也是一种记忆的装置,影片通过灯光、色调、影调设计精心还原出属于成东青他们的大学时代,尤其是青春岁月里的爱情篇章,更是影片浓墨重彩地进行渲染的段落。成东青在图书馆邂逅苏梅一段,整体影调为低调,夜色的黯淡与蜡烛的暖色在画面上形成鲜明的冲撞,固定镜头、低色温、长焦镜头、柔光等在轻快曼妙的华尔兹音乐辅助下共同构筑出一个青葱岁月里爱情萌芽的场所。此外,影片在设计镜头时还很注意符合剧情因素,尽力避免生硬的设计痕迹。成东青夜晚在废弃的工厂里讲学时,借用停电而不得不用手电筒照明的缘由,黑暗中亮起一束束光形成的高反差光影,以及光束打在成东青身上的舞台式灯光,夹杂着窗外飘进来的雪花,既发挥了风格化摄影的美感,又极为自然而不落痕迹。

《中国合伙人》在声音设计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影片别具匠心地运用了多主体旁白的形式。影片有三个男主人公,用他们分别的旁白讲述不仅可以避免单个主体旁白的单调乏味,而且可以巧妙地利用声画对位的关系来扩展影片的叙事。比如由成东青的旁白介绍来引出孟晓骏的身世:“美国是孟晓骏的家族遗传,是他的命中注定,就像他和良琴的爱情。”画面则是以高速摄影、跳切呈现孟晓骏和良琴在金黄色的树林牵手奔跑的场面;而在成东青被北大开除,卷起铺盖走人的时候,则插入王阳的旁白“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他是被逼的,如果不答应,他就要滚回老家,每天对着地里的稻子说英文”,以交代成东青百般无奈之中创业的心境;在成东青因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而被愤怒的群众所围攻,成为众矢之的时,插入孟晓骏的旁白“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冲上去,这个我做不到”。一方面跳出叙事,点评了成东青勇于担当的行为,另一方面则透露出孟晓骏心里对这位昔日老友复杂的态度。诸如此类的旁白插入在影片中俯拾即是,多主体旁白在该片中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复调结构,在以声画对位的方式拓展叙事信息量的同时,也以三位主人公对彼此的评价来折射他们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其次,如同陈可辛业已成为华语电影经典之作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再次运用多首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来突出时代的印记。片中出现的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包括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989)、《花房姑娘》(1989)、苏芮《一样的月光》(1983)、齐秦《外面的世界》(1987)、Beyond《海阔天空》(1993)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1981),这些歌曲不仅先声夺人地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时代氛围,而且在片中的运用也往往起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比如成东青和王阳在挥别大学时代的爱情梦和美国梦之后,终于脚踏实地地“下海”赚钱,在一个KTV厅里,王阳唱起Beyond《海阔天空》的一句“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在纪录片《陈可辛的新梦想》里可以看到,在拍摄这一段时,陈可辛NG了多次,只为佟大为能恰到好处地接上这一句副歌,以唱出他们此时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中国合伙人》摄影音效技术参数[58]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屏幕高宽比:2.35:1

摄影机:阿莱-阿莱克萨加强型数字摄影机(Arri Alexa Plus)、蔡司镜头(Zeiss Ultra Prime)、安琴镜头(Angenieux Optimo Lenses)

底片格式:Codex

数码中间片:2K(标准格式)

摄制格式:35毫米

洗印格式:35毫米数字影院

二、融资分析

《中国合伙人》的制作运营总监陆垚和投资方之一的星美影业总裁覃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59],《中国合伙人》一片的制作成本在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加上宣传发行费用,《中国合伙人》的总成本达到7000万元。其中,中影集团占30%,陈可辛工作室占70%。据称,《中国合伙人》的原始剧本由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所创作,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将这个剧本介绍给陈可辛,并诚邀其担任该片的监制。陈可辛在看到剧本之后,被它的题材所深深吸引,在得到王石等企业家的肯定和支持之后,他决定接拍《中国合伙人》,不仅集导演、监制于一身,而且作为影片的主要制片人之一,积极寻找投资方。于是,陈可辛工作室70%的影片股权便分给了香港寰亚、星美影院、安乐电影等多家投资方。据陈可辛透露,国内的地产大亨王石也参与了投资[60],他本人则最终占比不到20%。“我们的每部戏都会有自己的投资在里面,这样就不会仅仅是花投资人的钱,而是将电影当成自己的去拍,完完全全对电影负责。”[61]应该说,身为一名资深的制片人,熟谙电影融资过程的陈可辛在选择投资伙伴上具有长远的眼光,与香港寰亚、星美影院、安乐电影等投资方的合作不仅是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方同时掌握着不少优势资源,比如香港寰亚、安乐电影在海外及香港便具有不可小觑的发行优势。在当下的影视圈中,4000万元的投资应该属于中小成本制作,相较于影片最终所获得的53922万元票房,《中国合伙人》可以算得上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小成本、大回报”的典范。

三、营销分析

《中国合伙人》取得傲人的票房成绩与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销宣传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中国合伙人》的营销策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紧扣当下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出色地为影片进行宣传造势。总体来看,《中国合伙人》的宣传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新东方”的故事原型吸引人

《中国合伙人》的原始剧本来源于“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徐小平之手,但是陈可辛看完剧本之后,觉得“太真实,过于琐碎,而且想象空间不够大”[62],认为必须进行改编。经过改编的剧本已经与徐小平原先所写的“新东方”创业故事有了很大的不同,人物原型亦都已然“面目全非”,所以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三个人的传记片。看完改编剧本之后,徐小平对陈可辛说:“谢谢你给我保留了八个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陈可辛说:“还有‘新梦想’。”[63]除此之外,俞敏洪对《中国合伙人》与“新东方”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较为排斥的,他通过微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64]

然而,尽管“新东方”和陈可辛皆极力撇清《中国合伙人》与“新东方”之间的关系,大部分观众还是在影片上映之前就知道该片的故事雏形来自于“新东方”,并且抱着一睹“土鳖教父俞敏洪”创业发家的经历而前往观看。的确,影片中英语培训学校的校长成东青、签证咨询指导孟晓骏、王牌教师王阳三个角色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现实中“新东方”的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而出身农村、几度高考、留校任教后又被北大开除的成东青也与俞敏洪的个人经历如出一辙。《中国合伙人》游离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宣传营销既避免了现实传记片很容易招惹上的关于传主名誉问题,又可以以“新东方”这面中国教育企业的活招牌来为其影片的看点造势。

(二)举办超前试映,利用名人口碑推波助澜

陈可辛一直强调自己被中国内地30年来一代企业家创业的故事所深深感动,而他希望自己可以用电影镜头还原出一个真实的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情境。为此,他专门为企业界的许多知名人士举办了提前观影会。陈可辛旗下“我们制作”营运总监陆垚表示,“《中国合伙人》是以80年代那批创业家为主题,他们点头了,才能说明我们拍对了。”[65]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的2月底,陈可辛就被时任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的王石邀请出席了中国最高级别的企业家年会,并与《创业家》杂志社长牛文文先生一起,举办了一场名为《陈可辛眼中的中国式合伙人》的对谈。到场的知名企业家包括王石、冯仑、马云、汪潮涌、冯军等人,全场座无虚席。年会现场放映了《中国合伙人》的第一支预告片,引起了现场在座若干企业家的兴趣。此后,陈可辛又先后邀请了王石、李开复、冯仑、徐小平、王强、杨澜、沈南鹏等人参加了针对商界内部的观影会。到了4月7日博鳌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时,受到邀请的陈可辛又带着《中国合伙人》亮相博鳌论坛,并且首度曝光部分商战片段。

获邀提前观看过《中国合伙人》的这些企业家频频通过个人微博等媒体发表他们对该片的看法。王石认为:“《中国合伙人》很真实,不仅是三个年轻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也在讲这30年中国的改变。陈可辛开拍之前给我看剧本,问我应不应该拍,我就说,太应该拍了,我个人觉得《中国合伙人》是《甜蜜蜜》之后,陈可辛最重要的一部作品。”[66]SOHO中国CEO张欣表示:“《中国合伙人》真棒!写的是新东方俞敏洪几个人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创业、挣扎、出国、“海龟”、“土鳖”、上市的故事。这里面的矛盾、困难、成功、喜悦我都经历过。”[67]万通董事长冯仑则说:“看了之后,让你会想起过去曾经的经历,我们这个经历比它的年代更早。”[68]

事实上,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专门为商界人士举办的观影会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来“审片”,更是利用名人口碑来为影片宣传造势的方式。“中影觉得拍企业家有得做,他们几乎已是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有千万粉丝,对普罗大众有影响力,所以想将这种影响力化为作品或生意,我觉得这Insight(洞察力)也是对的。”[69]《中国合伙人》在进行新媒体宣传的同时,没有忽略传统的营销方式——名人影响力,这些大腕们的言论为《中国合伙人》博得了“零差评”的美誉,也以他们个人强大的号召力把普通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三)通过新媒体传播进行漫天覆盖

《中国合伙人》利用新媒体的宣传营销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一开始,营销团队便有针对性地抓住观众最可能感兴趣的点来作为其宣传的重点。2013年1月,在《中国合伙人》的官方微博搭建前,营销团队小范围地举办了连续两天的超前试映,并且对现场观众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他们提取出两个最吸引观众的关键词:怀旧、追梦,以此来设计他们下一步的宣传方案。

在影片宣传尚未全面启动的1至3月,《中国合伙人》的官方微博就开始在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80、90年代之交上大做文章,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大肆渲染怀旧情绪。其一,通过在官方微博上贴出红花牌儿童三轮脚踏车、波兰产波罗乃兹汽车等80、90年代特有的生活细节和物件来激发网友们的共同回忆;其二,在官方微博上贴出若干名人的80、90年代造型。比如《西游·降魔篇》热映的时候,官方微博晒出了两位主演黄渤、舒淇和导演周星驰90年代初的造型,以及年轻的王志文在1995年的电影《周末情人》中一段酷劲十足的乐队表演,让网友们在备感逗笑的同时抒发怀旧情思;其三,宣传团队还在豆瓣网上发起了“30年前最潮的中国人”活动,以《中国合伙人》中三位男主角80年代的潮照抛砖引玉,激发豆瓣网友疯狂上传自己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潮照。在活动说明一栏附有《中国合伙人》电影条目,通过这次活动,点击“想看”的人数增加了3000人。

此外,宣传团队开始在2月初陆续放出了电影的几支预告片,并积极地与网络红人进行互动,例如@留几手让其点评由杜鹃所饰演的苏梅,利用留几手微博的点击率吸引网友的围观;@宁财神被《中国合伙人》官方微博上发布的怀旧帖所吸引后,转发了数条微博内容,并点评“内容质量最高的一个电影微博”,使得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倍增;因为官方微博贴合影片内容(成东青最开始在KF C办学)发布了一支关于KF C的怀旧帖,促使KF C官方微博也对其进行转发。3月份,《中国合伙人》营销团队注重外围宣传,根据影片的宣传材料,每周发布大量搞笑的段子和长图,还特意制作了一支蓝翔技校版病毒视频,因为其让网友集体爆笑的内容,引发了数万次的转发量,视频中的关键词——陈可辛新片、学英语频频出现。4月份,“不要逼我体”宣传文案出炉。《中国合伙人》的海报上赫然写着“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不要逼我成功”“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不要逼我有钱”“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不要逼我发达”,分别对应着邓超、佟大为和黄晓明三兄弟一跃而起的造型。这组海报一出,马上引发了网友用“不要逼我”造句,与先前的凡客体、甄嬛体一样迅速走火网络,也为《中国合伙人》赢得很大的关注量。

总体来看,《中国合伙人》宣传团队出色地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互动性来进行网络营销。在影片宣传尚未正式启动时,宣传团队对影片的怀旧氛围先行造势,而且无论其所发布的怀旧图文还是豆瓣活动都有意识地走文艺路线,具有较高的格调和品位,避免了直露的广告文案。在宣传攻势最为热烈的4月份,用语简练、易于效仿的“不要逼我体”则走搞笑接地气的路线,引发网友转发造句的热潮,并且与影片所塑造的主人公在沉重打击下仍然充满豪情壮志地追逐梦想这一主题相契合,像陈可辛本人所说的“给年轻人打鸡血”,容易触发年轻观众的共鸣。经过充足的前期铺垫,《中国合伙人》微博搜索值达到同期影片声量最大,并在上片前后蝉联影视榜第一长达10天,这反映了影片的新媒体传播是非常成功的。

四、发行放映分析

《中国合伙人》一片的发行由中影集团和光线传媒两家发行公司负责。“中影是老牌的发行渠道,在高端、上游市场具有话语权;而光线传媒作为民营企业非常灵活,在各个城市的落地比较好。结合两家发行公司的优势,我们觉得是不错的选择。”[70]《中国合伙人》的制作运营总监陆垚解释。据光线传媒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合伙人》的发行方和院线采用的仍是固定分账比例,按照行业惯例大概是43:57。

在正式上映之前,陈可辛携主创团队进行全国巡回点映,包括昆明、西安、成都、武汉、上海、广州、沈阳、北京、济南、太原、杭州、深圳、南昌、石家庄、郑州等15站的高强度巡回让不少圈内人都颇为吃惊,“很少有导演肯跑这么多城市,而且还是陈可辛这样的导演,他不跑也没有人会说他,但是他就是跑了。”

发行方原本将《中国合伙人》定在5月18日上映,但是因为院线对《中国合伙人》的上座率抱有很大的信心,为了满足观众及院线需求,发行方决定把原定5.18档期提前至5月17日,“518,我要发,517,那就早一点发!”对此,院线经理们表示:“《中国合伙人》的发行和营销都做得比较到位,主创们全国15站巡回给了院线信心,再加上最近这一周没有新片上,处于饥渴状态,所以对《中国合伙人》寄予厚望。”[71]

5月17日,《中国合伙人》上映首日的预排片超过38%,超越了《泰囧》33%的排片量和《致青春》35%的纪录,成为国产2D电影首日排片占比最高纪录。应该说,《中国合伙人》能获得这么高的首日排片量,与陈可辛及其团队全国15站巡回点映的“预热”是密不可分的,陈可辛也因此赢得圈内人称“导演跑巡回第一人”的美誉。

图1 网票网统计票房数据(2013年5月17日)

数据来源:http://tbzs.sinaapp.com/wp.php?selectDay=2013-05 -17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合伙人》上映首日,在场次、上座率、观影人次和票房上均远远高于同期上映的《钢铁侠3》《遗落战境》《疯狂原始人》等好莱坞大片以及前面已经横扫6亿多元票房的《致青春》,除了与刷新纪录的院线排片量直接相关之外,也与同档期尚无强势的竞争对手大有关系。在内地观众口碑较高的《钢铁侠3》《疯狂原始人》和《致青春》上映均已超过两周,观影人次开始大幅度下降,而档期较为接近的《遗落战境》《被解救的姜戈》《临终囧事》等则完全不是《中国合伙人》的对手。

图2 《中国合伙人》内地周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http://m.entgroup.cn/610867/

从《中国合伙人》的内地周票房统计可以看出,首周——5月17日至5月19日,《中国合伙人》就已经收获了10689万元票房,而第二周票房更高达20865万元,第三周也得以保持良好的态势,最终总票房为53922万元人民币。影片在内地的票房成绩达到陈可辛的我们制作有限公司在上映前的预期——首周过亿元,两周突破3亿元。作为一部中小成本影片,这样的票房成绩在业界已经是上佳的表现了。

细究该片票房令人瞩目的原因,虽然陈可辛表示,“前几年的国产大片培养了观众的观影习惯,现在是到了非大片也可以卖钱的时代了”[72],然而对比近两年上映的其他票房并不尽如人意的中小成本影片,便可明显看出,一部影片取得高票房的因素远远不只是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中国合伙人》的制作运营总监陆垚看来,影片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一是选择的题材接地气,抓住了时下人们正在讨论的“成功”“梦想”“正能量”等话题;一是观众无论男女,都能从三位男主角身上映射出自己的某些形象。另外,前一段时间同样打怀旧牌的《致青春》的成功也为《中国合伙人》的热映做了铺垫,而影片的宣传及发行更是功不可没。的确,在片方发布的终极版海报及“3B青年”预告上所打出的“二B+苦B=牛B”励志宣言,以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就的成功者为话题,都贴合了当下那些手捧“成功学”默默奋斗的年轻草根们的憧憬;与此同时,曾经走过创业之路的中年观众则得以从该片中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因此,《中国合伙人》被网友评价为“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73]的一部电影。

《中国合伙人》艺术评析

一、时代的影子与怀旧的调子

陈可辛曾经说过:“我每一部影片都有怀旧的表达。”[74]的确,陈可辛至今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代表作《甜蜜蜜》也是一部典型的书写过去的“大时代、小人物”的影片,邓丽君的歌声为这段分分合合、一波三折的时代恋曲印染上浓郁的怀旧情绪,深深地感染了香港、内地两地的观众。《中国合伙人》在这个层面上堪与《甜蜜蜜》相比拟,同样是勾勒出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也同样地借由《光阴的故事》等昔日的流行歌曲来渲染往日情怀,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时代背景放在了大陆的80、90年代之际。陈可辛在接受访谈时言及:“我本来惟一想拍的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觉得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刻。”[75]他反复强调,在这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很动人。其实陈可辛是相当聪明的,这位看好内地影视发展前景而北上拍片的香港导演在《投名状》《武侠》等影片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票房差强人意之后,这一次颇有眼光地瞄准了“改革开放+白手创业”的题材。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当代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均处于巨大的改变之中,大至社会思潮,小至生活方式,用“翻天覆地的时刻”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的。近年来,各式各样的“80年代回忆录”充斥了大众的视线,从名人到普通人都在满怀深情地追忆那段具有改天换地的冲击力的岁月,文化界的人士每每提及的是西方思潮和观念的大量译介所引起的文化冲击,而普通民众则更多怀念的是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创业魄力和激情。对比当下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均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体制,人们在回望80、90年代的“下海”经商潮时,是有理由心存怀想的。事实上,由陈可辛这样一个香港导演来表现这一股通向消费主义的社会潮流,自有其令人信服之处。影片回避了社会思潮的转折,仅是点到为止地表现曾经的文艺青年王阳以焚烧诗稿、长歌当哭、剪去长发来告别理想主义的80年代,自此迈入脚踏实地向“钱”看的90年代,很显然是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影片更多地把笔墨放在商业主义的转向上,在1992年的北京街头出现的手握“大哥大”倒卖车皮的“倒爷”、寻求美金兑换券的小贩等,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一如影片中王阳劝说成东青辞职时所说的:“时代变了,街上卖鸡蛋的都比你赚得多。”

为了准确地捕捉到时代的影子,就必须把怀旧的调子做足。影片在服装造型和布景道具上的精心设计成功地还原出了时代的影像。其中,成东青的蓝白条运动服,孟晓骏油锃发亮的“背头”发型,王阳的长发及肩和阔脚裤格子衬衫,苏梅的碎花布长裙都是80年代大学校园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在编剧本的过程中,我也加入了很多我自己认为合理而且能体现时代感的东西。……在电影叙述的那个时期,内地很多人刚刚下岗,好多工厂都倒闭了,他们(电影里的两个创业青年)就偷溜进去,在那里教学。我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老工厂,后来找到的那个工厂拍出来非常东欧,非常社会主义。”[76]再加上牛皮癣广告、刚刚进驻中国不久的KF C、卡耐基风靡一时的成功学等,又成为进入90年代之后的时代元素的表征。

二、美国梦的破灭与中国梦的迷失

《中国合伙人》的英文名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直截了当地点明“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能指贯穿影片始终。陈可辛用“情怀,回忆,梦想,理想,友情,创业,包括对美国的一种梦想,梦想破灭,最后成功”[77]来概括《中国合伙人》的主要内涵,也指出了美国梦在该片中所占有的分量。在影片的第一时态——三人在大学时代向往赴美留学和第二时态——创办“新梦想”学校,输送大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里,美国都是以一个“缺席的在场”鲜明地存在着,伴着琅琅的英语口语。这股“英语热”的背后很明显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憧憬,这在80、90年代的中国的确是不可否认的存在,比如甘阳等人组建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所出版的一系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便成为80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美国梦”在后面孟晓骏的美国经历中被逐渐打破,直至孟晓骏回国投奔成东青和王阳而最终破灭。于是,影片的第三时态——三人合伙创办“新梦想”并在美国上市逐步构造起一个“中国梦”。但是,正是在这个地方,影片遭遇了不少影评界和学术界的批评。“以孟晓骏为代表的当时中国‘游得最好的人’的‘美国梦’搁浅了。他们只有转而回到祖国追寻‘中国梦’。而他们的‘中国梦’的实现,最终又是通过打回美国,获得美国人的认同。”[78]“影片自身的价值体系——这是一部古老的、阴柔的东方仰望年轻的、阳刚的西方的作品。”[79]“这一时代精神的演绎逻辑毕竟显得有些滑稽:改革时代的时代精神难道就只是集中凝聚为赴美创业成功?同时,中国人要找回曾经失去的个体尊严及民族尊严,难道就只在于赴美上市成功,以及连带着的捐助以前打工被炒的美国研究所?”[80]

然而,只要结合一下影片后半部分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的关于“改变”的反思,就可以知道《中国合伙人》所要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影片开始不久,初入燕京大学的孟晓骏即提出“改变世界”的豪言壮语,而年少轻狂的激情在遭遇现实的沉痛打击之后,渐渐沉淀下来。片中所引的歌曲苏芮的《一样的月光》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成东青则在事业遇挫时说道:“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合伙人》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旨隐线,便是关于“世界与我,改变与不变”的问题。“一开始我们以为可以改变世界,跌打滚爬之后才明白,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在历经岁月之后,希望即使改变不了世界,但也不要被世界改变。”陈可辛说,“这部戏说穿了就是讲小人物发大财……有点荒谬、有点讽刺、也有点伤痛。”[81]成东青三人成功地把“新梦想”学校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赴美上市,表面上看来是一个绚丽耀眼的“中国梦”的范本,然而在回首兄弟三人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和理想主义的初衷时,便可以清楚地感知到他们在这个“中国梦”背后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这种创痛在王阳的婚礼上达到了顶点,当曾经的愤青终于回归世俗的生活方式,当曾经的兄弟因为意见不合而拆伙反目,当曾经的努力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到底为了什么”的问题时,表面光鲜亮丽的“中国梦”已经难掩其底下的无奈与失落。但是,作为一部旨在要求商业回报的类型影片,《中国合伙人》必须遵循类型影片一条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必须要对影片中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一种想象性的解决,从而完成形式上的大团圆结局,即便事实上这种解决方式解构了影片发展起来的社会冲突,而代之以主流社会价值的强化。为此,《中国合伙人》必须让成东青三人赴美“寻回尊严”并攻占华尔街,这在一方面解决了“新梦想”事业发展的瓶颈,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成东青与孟晓骏之间终于得以冰释前嫌、达成和解,三人之间的感情也因此重归于好。即便我们知道,“合伙人”之间的矛盾有朝一日仍将重返,即便我们清楚,逝去的理想与激情却永不重来,我们仍然会为这个“中国梦”的华丽落幕而买单。

撰稿:曾泓 2011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王宜文 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