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时代》2013年票房217亿元,同比增长27.51%!

《小时代》2013年票房217亿元,同比增长27.51%!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时代》单片分析报告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从票房成绩上依旧是高唱凯歌,年度总票房217亿元,同比增长27.51%。《小时代》由导演郭敬明的原创畅销系列小说《小时代》改编而成。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小时代》都是一部值得业界、学界和社会深思和研究的电影。《小时代》上映后恶评如潮,甚至有网友将它的影像风格比喻为PPT风格,这种偏激观点也不尽然。

《小时代》2013年票房217亿元,同比增长27.51%!

《小时代》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小时代

英文片名:Tiny Times 1.0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时长:116分钟

投资2300万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

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

群星瑞智艺能有限公司

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安迈进国际影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米必富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麦颂影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国内发行方: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乐视影业(天津)有限公司

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发行方:

二十世纪福斯公司

(负责北美地区的发行)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负责香港地区的发行)

主创人员:

导演:郭敬明

制片人:安晓芬、崔震东

监制:柴智屏

编剧:郭敬明

摄影:车亮逸

原创音乐:崔震东、闻震、侯志坚

艺术指导:黄薇

美术设计:黄志鸿

副导演:丁东

主演:杨幂、柯震东、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凤小岳、李悦铭、陈学冬、姜潮、杜天皓、商侃、王琳、杨洋、丁巧唯

上映时间:2013年6月27日(中国大陆)、2013年7月19日(中国台湾)、2013年7月25日(中国香港)

上映天数:32天

上映票房:48814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1533万

影片简介:

《小时代》是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上海,以四个大学生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为主要人物,她们从小感情深厚,各自在友情、爱情和事业上发生不同的变故,但仍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影片从曝出上映消息开始便一直受到业界、学界的巨大关注,从导演郭敬明本人的话题性,到电影本体的艺术性、电影在青少年群体中所引起的反响等方面在社会上都引起前所未有的讨论。与此同时,电影的票房一路见涨,最终以不到3000万元的成本博得近5亿元的票房,成为2013年度现象级电影。

获奖情况:

第16届(2013)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新人导演(郭敬明)

第16届(2013)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影片(《小时代》)

第9届(2013)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最受欢迎电影(《小时代》)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艺恩咨询(http://m.entgroup.cn/614305/)、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231654/9686197.htm#viewPageContent)、时光网(http://movie.mtime.com/184034/)等电影垂直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小时代》单片分析报告

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从票房成绩上依旧是高唱凯歌,年度总票房217亿元,同比增长27.51%。这一年的现象级电影很多,其中《小时代》以两部套拍4700万元的成本最终博得接近8亿元的总票房,并在社会上掀起一阵拜金主义讨论热潮,连《人民日报》都对这一现象专门撰文评论,这些都使它不可不位列2013年最受瞩目的现象级电影之一。

《小时代》由导演郭敬明的原创畅销系列小说《小时代》改编而成。原著系列小说深受中国年轻受众特别是身处校园的学生群体的欢迎。郭敬明首执导筒,操控和影响整个电影的拍摄和宣发,力求为核心受众私人定制最能激发他们观影欲望的电影。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电影上映的第一天票房就已达7000多万元,随后虽然面临学界和业界的一片恶评,但仍挡不住票房一路飘红,最终以4.88亿元的票房成绩完美收官。这种口水和票房齐飞的现象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都不是个例,但《小时代》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生产和营销都完全面向和切合年轻受众的需求,同时它按需供给、注重营销的特点,也为当下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一方面它告诫众多电影人电影营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告诉整个电影市场年轻受众的全面崛起,电影市场欢迎这样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影片。但从影片本身来说,《小时代》无法隐藏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导向让它一直走在评论的风口浪尖上,人们不由担忧它在年轻人中的流行会对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小时代》都是一部值得业界、学界和社会深思和研究的电影。

一、视听语言分析

《小时代》是作家郭敬明初执导筒的作品。郭敬明本人曾在上海大学就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后因个人投身于商业和写作之路而辍学,但也可勉强理解导演本身有一定的影视专业背景。《小时代》上映后恶评如潮,甚至有网友将它的影像风格比喻为PPT风格,这种偏激观点也不尽然。导演郭敬明对这部自编自导的作品投注了不少精力,在很多细节,比如演员造型、运动镜头的处理和场面调度上都能看出下了很大的功夫。

(一)摄影

电影《小时代》从摄影的角度来看最大的特点便是大量的运动摄影和升格拍摄,导演可能希望通过将这两种摄影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绚丽的镜头感,表达自己的影像追求。某些段落上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惜某些时候过于追求这种运动感倒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首先,升格摄影的运用。升格摄影所创造的慢镜头,一般用于渲染情绪和酝酿气氛。国内将慢镜头用到极致的莫过于王家卫。郭敬明在《小时代》里所运用的慢镜头也大多用于这两种用途,通过慢镜头传达出“美”和“沉醉”的观感。比如影片里美女南湘、美男上司宫洺、帅哥作家周崇光的出场都用刻意的慢镜头来表现主体人物靓丽帅气的外貌和气质。而在叙事气氛的表达上,影片的主题便是表达四个女孩之间的友情和共同为梦想成长的故事,在涉及这些主题表达的关键情绪段落时,郭敬明都借用慢镜头加旁白或背景音乐的处理来传达感伤或感动的气氛。比如首尾呼应的四个女孩在舞台上的盛装谢幕的段落,观众可以通过慢镜头仔细体味女孩们姣好的面容上灿烂的微笑和她们互相拥抱之间传达出的美丽友情。

其次,运动摄影的运用。摄影机的运动一般是为了配合叙事开展。电影《小时代》作为一部青春励志时尚电影,运用大量复杂的摄影机运动来炫技,力图呈现出镜头语言和画面运动的华丽感。本片有大量的跟拍镜头,其中最大的看点便是那两个颇具野心的长镜头。第一个长镜头出现在电影的48:03—50:05,长达两分钟,是大学校园里4个女孩和1个男孩之间的追逐戏。通过摄影机的横移竖摇将五个从不同地方出发、按照不同路线行走的主角串到一起,产生戏剧冲突。

同样的技巧在电影临近高潮的服装秀里也得到了应用。在影片1:26:25—1:28:45之间,由林萧入场作为主体,摄影机跟随她从光线较暗的门口走到大厅,随着主体向上看的主观视线,摄影机完成对整个场景的仰拍,当再次回到摄影主体时,林萧正面入画,她掏出手机给好友顾里打电话并继续向前走,摄影机一直在前方跟随她,这时她处于画面的前方位置,后方是整个服装秀的搭建现场,直到她走到第二个楼梯口,顾里的声音入画,林萧向画面右上方看去,镜头再次跟随她的主观视线,楼上的顾里入画成为新的主体人物,摄影机追逐顾里直到她与林萧会合,两人成为共同的主体人物,摄影机背面跟拍她们来到服装秀后台,这时楼上的唐宛如入画,三人会合成为主体人物,当他们上楼梯时,摄影师再次玩了一个技巧,他不再单纯跟随主体人物,而是在她们上楼梯后将镜头边向拉边向左摇,南湘入画,摄影机随着她上升的动作快一步摇到二楼走廊上,Kitty入画,她迅速从画面左方向右边移动,等她出画后,南湘入画,四人终于会合,向画面左方跑去,并最终在楼梯转角处结束了这个长达2分20秒的长镜头。这一长镜头在上海的1933老场坊里进行,老建筑本身的复杂结构和高潮前剧情的紧张程度使这一长镜头即使炫技也不突兀,可谓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不过运动摄影过于泛滥也是本片在摄影上值得诟病的一点。比如影片开场,四大女主角在校园里站成一圈聊天,导演不厌其烦地用了4个环绕她们的镜头来呈现,而且每个镜头之间都存在景别的变化,显得突兀,且对剧情发展毫无帮助。

附影片技术参数:

Sound Mix:Dolby Digital

Color:Color

Aspect Ratio:2.35:1

Printed Film Format:35mm(anamorphic)

D-Cinema

Cinematographic Process:ARRIRAW(source format)

Digital Intermediate(2K)(master format)

(二)美术

对《小时代》的年轻粉丝们而言,原著最大的吸引点除了个性鲜明的主角们外,便是对主角生活的物质性不遗余力的描绘,让每一个向往奢华梦的读者都得到了满足。因此这就逼得郭敬明在《小时代》的美术上必须下足了功夫。如果在场景和造型上露怯,那就完全无法笼络到核心受众了。为此,他专门请到《VOGUE》中文版创意总监黄薇担任影片的艺术指导,力图用时尚和高大上的品牌装饰整部影片。(www.xing528.com)

1.场景

《小时代》监制柴智屏在谈到导演对场景的要求时做了这么一句评价:“小场面的戏他会拍成大场面,大场面的戏他会拍成超级豪华的大场面。”由此可见郭敬明对作品场景的要求。他力求做到高大上,与原著中奢靡浮华的气质贴合,而不做成山寨品的感觉。甚至在监制柴智屏向他表示有备选赞助的场景时,他还会坚持要最初的选择,哪怕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小时代》最重要的场景莫过于上海1933老场坊的那场时装发布会。郭敬明被它特殊复杂的建筑构造和经常承办时装秀的时尚背景所吸引,坚持将它纳入拍摄场景中。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利用了这座楼的结构在摄影手法上大玩了一把,成为全片摄影上不多的亮点之一。

2.人物造型

艺术总监黄薇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根据导演的要求塑造每个人物的造型。黄薇认为服装是独立的语言。为满足这部电影所需要的各种时尚元素,造型团队通过自主设计、购买成衣、租借样衣和品牌赞助等方式共搜集了3000多件衣物。影片片尾的品牌感谢名单里大概有70个左右的品牌。人物造型里动辄有20多万的皮草、各大奢侈品牌的礼服出现,连主角们的校服都是某国际品牌独家定制而成。可以说,在奢华程度上郭敬明确实做到了小说所描绘的程度,甚至可能还高出几个档次。

小说里每个人物的个性都非常鲜明,造型团队通过服装造型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而由于服装之琳琅满目,几乎每个场景每个演员都要换一套服装,这对造型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从影片效果来看,造型师们主要通过不同的颜色和风格来框定不同人物的个性。比如顾里,她的性格设定是冷漠孤傲、语言刻薄,同时追求极端奢侈的生活。在电影里她的造型上用了大量的黑色,同时为了防止重复,不同的黑色衣服也选用不同的材质,来诠释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其他人物,比如始终有一颗少女心的唐宛如,就选用了大量的粉色;文艺女神南湘的服装和线条都是修长型,长衣长裙长发;平凡而个性温和的林萧的装扮则相对普通,多用米色系和柔软的材质布料,只在她后来加入时尚圈后运用黑色系来强调她身份的变化。

(三)表演

《小时代》曝光的首款海报里霸气地把12名主要剧情人物以导演为中心一字排开,可见除了郭敬明一贯的自恋和对自己票房号召力的信任外,他对故事人物的重视程度。从人物造型和选角上,《小时代》是成功的。它完美复原了小说中所有的重要人物,至少从外貌的角度让所有粉丝基本做到满意。但是具体到人物的表演上,就逊色太多。

由于故事本身是讲述一群大学生的故事,它的主要受众群年龄层次也偏小。导演大胆起用了一群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年轻演员,这在人物呈现上尊重了原著。但年轻演员的演技成了非常大的问题,再加上郭敬明很明显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周到的调教,这些漂亮的演员们在摆造型和耍酷上都非常在行,可到真正需要演技的场合,他们中的很多人就真的只能奉献出僵硬的演技,靠外貌来博取同情分了。

“演技不够,长相来凑”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郭碧婷所饰演的南湘,平面模特出身的她从长相到气质都十分贴合南湘的文艺气息。但她全片下来基本都端着架子出演,从台词功底到具体的表演都无法让观众入戏。而比她更凄惨的是简溪的扮演者李悦铭,剧本上角色不讨喜,表演上演员演技也不过关,外貌上更是没有达到粉丝们对简溪的想象和要求,在上映之后电影观众们对这个角色的恶评程度甚至超过对电影的批判。

不过本片顾里的扮演者郭采洁和唐宛如的扮演者谢依霖算是最大的惊喜。郭采洁一向在台湾小清新电影里出演柔弱女孩的形象,在这部电影里出演具有强大气场的顾里居然驾轻就熟颇具有信服力,再加上她瘦弱的身材,很容易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共鸣。谢依霖完全不顾形象地扮丑演出,也是对小说中唐宛如形象的完美演绎。郭敬明本人对于这两个角色的选角和演出也是满意不已。

二、影片投资宣发分析

(一)融资分析

《小时代》的拍摄期从2012年12月9日持续到2013年2月4日,两部套拍大概花去了3个月的时间,成本4700万元人民币。据制作人同时也是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透露,《小时代》在立项之初只有群星瑞智艺能有限公司、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在筹备,当项目筹备基本成型后,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加入进来。安晓芬说:“在前期没有成型的时候,我们不能拿投资人的钱,因为风险要自己担当。一旦拿了投资人的钱最后没有成型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先自己垫钱。我们按照说好的比例,先投进来。”[14]直到后来《小时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多的投资方想要加入进来,原有的几大出品方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选择了一些公司,让它们加入进来。最终影片《小时代》共有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群星瑞智艺能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安迈进国际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可米必富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麦颂影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在内的十家公司参与投资出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后期的宣传发行中,乐视通过与银行融资的方式筹得近7000万元用于支持《小时代》的落地发行和宣传。南京银行成为乐视影业在发行宣传该片过程中的唯一合作银行。“北京分行有专门的团队在拓展文化企业,2010年开始和乐视影业有接触。2011年,我们开始和乐视有第一笔合作,系流动资金贷款;2012年我们深入到具体项目,也就是现在的《小时代》电影。”[15]该笔贷款采用的是乐视集团关联公司做担保,加上乐视集团负责人个人连带责任担保进行增信。这些担保相当于是信用担保,风险很大,但南京银行在仔细评估此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后进行了正面选择,南京银行总计向乐视影业投放贷款6995万元,贷款以封闭式项目贷款形式[16]发放,资金跟着《小时代》后期发行、推广走。而最后《小时代》的票房大卖也证明他们最初选择的正确性。

(二)营销宣传分析

《小时代》的营销宣传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完全对症下药,在确定好自己的核心观众之后再进行精准出击。影片的发行方乐视,将其总结为“一定三导”系统:基于小说《小时代》2400万读者粉丝,1亿主创粉丝群体的目标定位,借助包含娱乐推广、社会化营销、视频营销、平台营销等的“导航”,电影预售营销服务平台乐影客与不同平台合作的多轮预售以及品牌整合营销等的“导流”,并借助覆盖全国60座城市、900家影院的全国性的地面市场系统,实现影院促销、路演活动等多种“导购”,形成强大的电影营销和发行体系。

在社会化营销上,充分利用电影和导演本身的话题性大做文章。本片主要的受众群为观影热情高的学生,通过俘获他们的心能够达到非常好的粉丝营销目的,同时再结合明星本身的话题性,将《小时代》炒作为“现象级”影片,从而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获得高票房。它的营销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用能吸引年轻受众的方式吸引年轻受众

小说《小时代》的销量居高不下,按照系列书籍5年的时间跨度,《小时代》此前就将受众人群定位在15至25岁的青少年。上映数天后,影片高企的票房也验证了这一定位的精准。根据中国电影放映协会数据,2012年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比2009年的25.7岁大幅下降,这意味着郭敬明粉丝正在成为电影消费中坚力量。

在吸引年轻受众上,除了常规的电影宣传手段,如大量曝光剧照、制作MV、特辑、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外,《小时代》大量与目标网站合作,最大限度触及目标受众。在此类针对年轻群体的影片宣传上,片方通常首选网络,通过年轻人关注聚集的微博、微信及豆瓣等社交媒体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小时代》的目标受众经常登录的网站为:360、腾讯(QQ空间、QQ炫舞秀)、搜狗、人人网,在这些网站举办活动,能为《小时代》实现线上传播,并从中转化出一定数量的观影人群。另外通过手机APP乐影客,也方便片方在线上实现《小时代》嘉年华活动宣传、影票销售的目标。

针对这些年轻观众,《小时代》也选择了和普通电影相比更为90后的首映方式。6月26日,在正式上映的前一晚,《小时代》在全国约600家影院展开了“首映嘉年华”活动。营销方把单纯的“看电影”包装成一个盛大的Party,鼓励影迷们盛装提前到影院参加活动,影迷们还可以将自己打扮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参加Cosplay(角色扮演)活动。这使得《小时代》的粉丝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仪式感”。

除了网络营销,跨界合作也成为营销亮点。与360和搜狗合作抢票活动,与人人网则合作“青春纪念册”活动。主题都落在“友情”与“仪式感”两方面。与招聘网站合作招聘“《小时代》推广专员”,主要面向校园,这一项目将常规的校园宣传变换了一种思路。与万达院线合作“627路公交车”,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公交路线就在学区与附近的电影院之间。“6月27日正处毕业季,当学生们将各奔东西的时候,一起乘车去看看他们的‘小时代’。”片方如此解释此举的含义。此外,还与LV、苏宁易购、色秀、OnlyLady等女性时尚网站合作。

“总之,年轻人爱‘玩’什么,《小时代》就做什么;年轻人在哪里,《小时代》就在哪里”[17],乐视影业市场副总裁黄紫燕如此总结。

2.争取尽量多的媒体曝光量

《小时代》一共有四个营销团队,其中就包括郭敬明自己的团队。尽管各个团队各司其职,但一切都以郭敬明的团队为核心,后者把控了电影营销中最重要的内容部分。郭敬明坦言:“后期宣发所有的物料都是我在掌控,预告片、花絮都是我在选择推广的节点,每隔多久需要一个刺激点都是我在负责。”[18]

为了让外界不停地接触《小时代》,并且有各种新的影片体验,郭敬明的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批量更新。一般电影的海报只制作5张,而郭敬明将这个数量升级为18张,一般的电影只有一首主题曲和一首片尾曲,但该片除了电影主题曲、片尾曲,还有三支插曲外加一首宣传主题曲,并且全部拍成MV便于网络传播。

3.炒作影片最具有争议的话题点,引发口水战,制造二次营销

郭敬明、影片的价值观,都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影片的低龄化受众,使他们愿意为捍卫自己的偶像加入口水战之中。6月27日影片公映后引发了微博“大V”与郭敬明的粉丝隔空对骂,但该片的票房似乎是“越骂越欢”,据《中国电影报》官方微博数据,《小时代》首周票房过2.6亿元,观影人次达830余万——“骂战”俨然成了影片二次营销的佐料。郭敬明本身积极回应网络骂战更是让事件的炒作愈演愈热。

在《小时代》的几家营销团队之中,郭敬明说自己团队主要负责的营销平台只有微博一块,而这一块平台主要的任务除了与粉丝互动外,其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专门针对影片的负面评价行回应。某知名网站高级影评人以《小时代,呵,好大的口气》为题对郭敬明的影片提出了许多批评,郭敬明立刻在微博上虚心道谢。而对影评人周黎明对《小时代》的差评,郭敬明也开腔回应:“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该片的宣传方负责人陈砺志也发表长文回应差评,为《小时代》辩护。双方的你来我往不断激发看客围观。

这部影片炒作的最大热点就是郭敬明自己。杨幂、柯震东、郭采洁这些明星的新闻点完全无法与之企及。郭敬明上的杂志封面也远比他们多,影响力也比他们大。只有郭敬明自己能引发出社会性讨论,引起最多的关注。郭敬明在电影中无数次标榜“奢侈”的价值,他也直面各种“炫富”的批判,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热议话题。而且话题可以拔高到不同的价值观,没有比讨论奢侈品更能引起社会所有阶层关注的事,“郭敬明站在奢侈品的一端,不但赢得了更多顶级品牌的支持,同时也引起了更高的社会关注度。”郭敬明本人的微博粉丝多达2000多万,每一条微博的转载量都几乎过万。因此就电影宣传而言,这一平台是必须利用,利用效果也必将非常见效的。

(三)发行放映分析

相比一般电影基本一周的全国宣传,为了能够争取到尽量大的影院排片支持,《小时代》宣传周期从6月23日开始直至7月7日结束,团队分成两批人马,一批北上一批南下,跑遍20多个大中城市,除了媒体见面会外,还要参与每座城市4至7家影院的影迷见面会。如此疯狂跑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取到影院更多的《小时代》电影排片。

首映当日,《小时代》在20大票仓重镇的排片量为总场次的45.01%,第二天上升到50%,在北京和天津的部分影院甚至出现了100%的排片场次。这在当时造成了轰动效应。又有无数电影人和媒体人站出来批判这种不健康的排片方式,无形中为电影宣传制造了新的话题。

图1 《小时代》内地周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艺恩http://m.entgroup.cn/614305/

图2 《小时代》内地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艺恩http://m.entgroup.cn/614305/

由以上两个图表可以看到《小时代》在上映之后票房的咄咄逼人之势。对它的排片和票房形成重大威胁的影片分别有6月20日上映的《超人:钢铁之躯》,6月21日上映的《不二神探》,7月4日上映的《盲探》。但由于《小时代》的观影受众与它们具有一定差异性,再加上选在暑期档上映,更有利于学生群体观影。因此在影片上映第一天便获得了全国48.42%的排片支持,7月4日《盲探》上映后,仍以30.51%的排片量将28.94%的《盲探》甩在了身后。直到7月11日与它的受众群有重合的《天台爱情》(首日排片即为28.99%,《小时代》为16.11%)的上映和7月12日美国大片《重返地球》(首日排片27.08%,《小时代》为9.76%)的上映,才让这阵《小时代》热有所缓解。但截至7月14日,《小时代》的票房已经破4.5亿元,赚得盆满钵满了。

《小时代》艺术评析

一、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

关于《小时代》,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已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很明显是一部在电影手法上不够成熟也不够专业的电影,甚至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无关艺术的商业文化现象”[19],可见对其艺术价值的贬低。

就电影本体来说,除了摄影部分所谈到的运动镜头的滥用,表演部分所谈到的演员表演做作之外,电影《小时代》还存在剧情上硬伤太多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最让人诟病的地方还是它潜移默化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

正如影片宣传时所强调的,艺术总监黄薇为人物造型下足了功夫,每个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华丽服装风格进行包装,但实际上,这种外在的服装风格没有去凸显和辅助人物的个性,观众所看到的是这套服装风格圈定了人物的个性,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被刻意地LOGO化后的扁平人物,缺少了物质以外的灵魂。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影片开端林萧面试的情节设置。顾里得知好友林萧要参加著名杂志的面试,先是批判了她脚上的脏球鞋,然后被林萧男友反驳。而他的反驳是“你不要瞧不起这双鞋,这是我排了整整一晚上才买到的限量版球鞋。”这句反驳的重点不在于男友为买这双鞋所花费的心力,而是限量版球鞋背后所标榜的物质价值。而面对这种苍白反驳,顾里的反应是递过自己早上刚买的名贵高跟鞋,并强逼林萧收下,认为只有这样才够格去参加面试。通向成人世界的工作面试,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却是给她一双高档鞋,仿佛只要在物质上有所标榜,就能成功地在陌生的成人世界站住脚跟。一般的小妞电影里都会有对名贵奢侈品的描写和赞美,但像这部影片里从头到尾,连细节都要透露出对名贵品牌追求的还是少数,更遑论这种简单粗暴的价值取向了。

郭敬明在面对大众对电影拜金主义的批判时反驳,影片主题在于赞美学生时代朋友之间坚不可摧的友情。诚然,故事的主线也确实围绕四个女主人公的友情线发展,首尾呼应的四女孩舞台谢幕戏更是对郭敬明这个观点的最佳注解。但当真正剖析四个女孩之间的人物关系会发现,顾里始终被摆在“女王”的位置(其他的三个女孩时常会给她加冕虚幻的王冠,这是个更有趣的符号表征),影片处处强调她家庭富裕,社交能力强,对朋友两肋插刀,连她们的大学寝室都是顾里一手操办装修而成。而影片里三个姑娘遇到的问题(比如林萧的服装秀出错,南湘无法上台等)最后都要靠顾里出马来搞定,这个时候她们之间的友情背后,更多的是对权力和资本的向往和依附。

二、男权主义的价值倾向

影片讲述四个女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和职场抱负,但就成片效果而言,观众所看到这些女性的抱负和梦想都是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从人物角色的丰满度上来说,导演很明显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女性的身上,但它并不是一部女性电影。

劳拉·穆尔维著名的凝视机制认为,电影的魔力来自对视觉快感的技术娴熟与令人心满意足的控制;主流电影把色情纳入到主导父权秩序的语言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使那些异化的主体得到了满足。凝视是一种权力,男性通过凝视银幕里的女性,使女性被客体化为情欲对象,电影里的基本关系即是男性看女性,男性用“凝视”控制女性的话语和欲望。电影里的观看分裂为主动的男性的“看”与女性的“被看”。男人把他们的目光投射到依照他们的幻想塑造的女人身体上。银幕上的女性之所以被看被展示,在于其外貌被塑造成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欲感染力。而这些就构成色情奇观的主导动机。她们成为银幕故事里和影院中观众的情欲对象。他们的注视在银幕两侧形成不同的张力,随着银幕故事女郎的表演,慢慢融合成一体,既满足了色情注视,又使得故事叙事顺利进行。

图3 顾里的角色海报

注重视觉展现的《小时代》自然不能免俗。它对人物造型的追求夸张到每一个场景都需要演员换一套服装,女性无疑成为银幕的凝视对象。电影从海报开始,就不走寻常路。比起一般电影海报所追求的戏剧性,它将纯粹的商品和美色展示放在更首要的位置(如下图,顾里的角色海报)。

不过属于小妞电影(chick flick)[20]类型的《小时代》与传统的类型片相比,在凝视机制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小妞电影的最大区别在于女性成为了电影的主体,男性则更多成为了被观看和消费的对象。最明显的体现是小妞电影里,裸露镜头更多由男性演员担当,《小时代》中,为了吸引女性受众,电影里四位男主角裸露上身镜头直接被拼贴到一个画面并剪到预告片里(如下图)。

图4 预告片截图

男性在电影里虽然成为被观看的对象,但女性凝视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向往,这种凝视,已经不是女性反抗和昭显主体性地位的权力,而是向主流意识和父权制度臣服的欲望。男性被物化成符号,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召唤。虽然小妞电影里女性看似成为了电影的主体,她努力为自己的命运拼搏,但最终美好的结局还是嫁个好男人。

《小时代》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女主角林萧所在的公司老板宫洺,身穿名牌时装,相貌身材非常出众,在电影里几乎站在食物链顶端,被所有女性角色仰视。甫一出场,便迅速成为当时已经有男友的女主角的幻想对象。电影里甚至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就叙事上完全没必要的半身裸戏,刻意将他安排成女主角乃至女性观众的幻想和情欲对象。

他是影片所建构的成人世界的象征和代表,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女主角林萧的命运。他决定着林萧面试的成败,通过工作左右着林萧的爱情生活。小妞电影的最后都要通过女性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来宣告女性的成长。《小时代》对这个结局也进行了篡改。林萧费尽千辛万苦策划的时装秀因未预估天气情况而毁于一旦,当林萧和另一位女性无助哭泣的时候,男性宫洺带着他的备用方案从天而降,并在仁慈地赐予她们两把一看就价格不菲的水晶柄雨伞后潇洒离去。这种叙事情节的安排背后所隐藏的是导演的男权主义思考逻辑:女性是无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的,他们最终还是需要男性的帮助才能成功。

美国《大西洋》月刊在评价这部影片时认为:“隐藏在炫富背后的是对‘女性就想要这些’的价值判断。它简单粗暴地堆积奢侈品展示看似迎合女性对物质的欲望,实则迎合男性对女性渴望的幻想,完全围绕男性以及男性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还是身体上。电影表现了一种扭曲的男性自恋,以及一种渴望父权和控制女性身体及情绪的男性欲望,并将这些曲解为女性的渴望。”[21]

出现一部这样的电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部电影在年轻人中受到如此的追捧和热爱,这不禁让所有人都要发出一个疑问:我们的时代到底怎么了?

三、奶嘴电影

《小时代》为何在不同的年龄层次观众中造成这样两极化的评论导向?“人类学研究发现,奶嘴带给婴儿更多的是一种安慰,当婴儿啼哭时,奶嘴可以马上让婴儿平静下来。”[22]从电影文本的角度解读,《小时代》正属于某种“奶嘴电影”,或者说“心理断乳期电影”,它带给青少年的正是这种奶嘴式的心理安慰。

《小时代》的“小”不在于时代的“小”,而是心理年龄的“小”。它用低龄化的心态去构建了一个低龄化价值观下的故事。比如影片把宫洺塑造为成人世界成功人物的典型代表,而成功人士最重要的品质是凡事都有备用方案,这种思考逻辑更像是少年对成人世界的想象,而非客观全面的真实表现。

影片里校园的纯洁友情和爱情是少年时代的表现,事业和校园之外的爱情则是进入成人世界的标志。《小时代》似乎讲述友情和爱情的故事,但深层文本上,它讲述了少年时期与成人时期之间的角力和斗争。“影片不仅表达了这种‘成长的烦恼’,更像奶嘴一样安抚这些‘过渡人’因不得不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成人世界而产生的慌张、不安,甚至是痛苦。”[23]

因此,《小时代》中的人物虽穿着名贵的成人礼服,却并不合适。他们单薄的少年身体与这些完全成人化的品牌服饰并不十分协调。尤其是顾里和顾源,他们有着稚嫩的身体和面孔,却包裹在过于成人化的时装里,“形成某种隐蔽的、不易察觉的、说不清的分裂感”[24]。影片开始于高中的毕业演出舞台,结束于时装秀的舞台,无疑是想传达告别少年、步入成年的核心内容。所以电影描绘的是少年与成年之间模糊的时期,因而会造成少年和成人间的倒错感,这也许是很多成年观众觉得影片太假,但青少年观众却觉得切合他们想象的原因。

现代人愿意陶醉在含着奶嘴入梦的天真“小时代”,电影成为奶嘴,发挥了类似于“安慰婴儿”入眠的功能。但是,很多人认为现代人对“奶嘴文化”的痴迷,是人退化为动物的表现,把人类几千年的理性能力下降为纯粹的动物性感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奶嘴”不会因社会偏见而消失,它不是以电影的方式出现,就是以另一种别的方式出现。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加剧,青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追求“奶嘴文化”的娱乐消费,排遣或逃避现实压力,无需思考即可轻松获得快乐的阅读和观影,甚至可能在这些不完美中寻找到更多的平等和安慰。

虽然《小时代》在艺术层面上不算合格,但通过对其文化符号背后的文本分析,我们仍能获得对当下时代文化症候的解读。

撰稿:杨柳 2012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周星 教授

附录

以下图片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小时代》终极竖版海报、预告海报和终极横版海报。

《小时代》宣传节奏总结

续表

续表

注:新闻来源主要为时光网、新浪网等网站。本次对《小时代》宣传节奏的调研将主要以总结时光网上《小时代》新闻为主,配合其他媒介(包括新浪网、360网站等其他网站以及电视节目等其他媒体)的新闻曝光,来总结《小时代》的宣传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