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门飞甲》分析报告

《龙门飞甲》分析报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门飞甲》无论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还是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拍摄《龙门飞甲》是徐克导演多年的心愿,徐克也在多个采访中表示想把自己的电影做成3D形式。此片的拍摄,也为《龙门飞甲》的摄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龙门飞甲》的摄制时间为三个多月,这比以往的拍摄进度要长了近一个月。

《龙门飞甲》分析报告

《龙门飞甲》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龙门飞甲

英文片名: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3D

制片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

类型:动作/冒险

时长:122分钟

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中国内地)

北京华影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内地)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内地)

博纳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博纳影业集团(中国内地)

电影工作室(中国香港)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中国内地)

良子集团(中国内地)

发行公司:

国内发行方: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博纳影业集团

台湾龙祥娱乐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台湾地区的发行)

Newport(负责中国香港地区的发行)

国际发行方:

发行工作室(香港)有限公司(负责除中国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全球发行)

Golden Village Pictures(负责新加坡的发行)

Golden Screen Cinemas(负责马来西亚的发行)

主创人员:

出品人:于冬

制作人:施南生、徐克

监制:徐克

导演:徐克

编剧:徐克、何冀平、朱雅欐

摄影:蔡崇晖

配乐:胡伟立、黎翰江、顾鑫

剪辑:邱志伟

配音导演:章斌

美术设计:奚仲文、刘敏雄

动作指导:元彬、蓝海瀚、孙建魁、樊馨萌

艺术指导:奚仲文

服装设计:赖宜吾、奚仲文

视觉特效:恰克·科米斯奇、李治允、李庸基、真子英之、钟智行、金旭

主演:李连杰陈坤、周迅、范晓萱、李宇春、桂纶镁、樊少皇等

上映时间:2011年12月15日

上映天数:53天

上映票房:55623.18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1264.62万

影片简介:《新龙门客栈》的续集作品《龙门飞甲》是传奇导演徐克于2010年开始筹备拍摄的影片,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邀请了《阿凡达》的3D视觉效果总监恰克·康米斯基作为该片的立体效果顾问,制作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同时也是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3D电影。《龙门飞甲》无论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还是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片讲述了明宪宗年间,侠客赵怀安在一次营救行动当中,将东厂督主一剑毙命,随后引来了西厂督主雨化田的追杀令,赵怀安等人一路亡命到大漠黑店龙门客栈,各路人马因缘际会地汇集于此,从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电影上映后,在3D特效方面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但是在故事情节上稍显薄弱、新意不足,最终以5.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收官,成为当年贺岁档的票房亚军。

获奖情况: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动作设计

第49届台北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视觉效果、造型设计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

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

《龙门飞甲》单片分析报告

徐克一直是中国电影界的“技术控”,走在中国电影技术的最前沿,被人们称为“徐老怪”。从《蝶变》《黄飞鸿》到后来的《七剑》《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徐克从未停下自己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风格独树一帜。他一向对于视觉特技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惮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早在1997年就有一项3D电影的尝试,创作了3D动画长片《小倩》,并且获得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动画奖”。虽然后来出现一些批评指出他过于沉迷技术而忽略艺术,但徐克对于推进中国电影技术变革的影响力仍是不容忽视的。拍摄《龙门飞甲》是徐克导演多年的心愿,徐克也在多个采访中表示想把自己的电影做成3D形式。但在那个时候,中国的3D技术尚未成熟,《阿凡达》也未在国内引起轰动。徐克不但无法找到合适的技术团队,甚至连相关的专用设备都很难接触到,于是这个计划就搁浅了。但是很快,电影《阿凡达》带来了一股3D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国外的3D和IMAX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于是,徐克也迅速启动自己创作3D影片的步伐,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找一个“技术空降部队”来拍摄,而是选择自主地组建技术团队,召集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技术人员,成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3D特效技术团队。为了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徐克邀请了《阿凡达》的3D视效总监作为《龙门飞甲》的立体拍摄顾问指导整个团队。可以看出,徐克要打造中国第一部“3D武侠巨制”已是势在必行。徐克这一野心与其他主创也不谋而合,得到了来自制作公司与主演们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用心的幕后制作还是无缝覆盖的营销宣传,《龙门飞甲》竭尽全力地想要为大家奉上这一视听盛宴。该电影在上映之后虽然在特效方面取得了良好口碑,但同时也有内容“华而不实”、情节略显粗糙、人物形象不够深入人心等问题的批评声音。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看出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失衡仍然是国内电影人需要去努力克服的问题。

一、视听语言分析

(一)摄影

1.摄制

徐克导演在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就有了要创作一部3D影片的想法,只是因当时的技术局限而无法达成所愿。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拍摄结束之后,徐克导演更是积极地为他的3D电影进行筹备。当时,国内大部分3D影片的拍摄与后期工作都是直接邀请好莱坞的3D摄影团队来完成的,国内的技术团队却没有太多技术上的沉淀。徐克导演认为,与其直接聘用美国人来进行3D拍摄,不如让中国团队在真正掌握了3D摄影技术并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自主地拍摄电影,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升了国内的3D摄影技术。[265]于是,徐克导演邀请到恰克·科米斯奇(Chunk Comisky,电影《阿凡达》的3D视效总监)来为《龙门飞甲》的摄影团队进行全面的3D摄影技术培训,例如:制作流程、人员配置、分工、镜头设计掌控等方面。为了能有效提高团队3D摄影的工作效率与摄制水平,剧组在拍摄《龙门飞甲》之前,便先拍摄了一部成本较低的3D惊悚片《抓猴》。此片的拍摄,也为《龙门飞甲》的摄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龙门飞甲》的摄制时间为三个多月,这比以往的拍摄进度要长了近一个月。然而,电影的后期制作任务更加繁重、复杂,耗时长达一年。该片共有 1058个特效镜头,与剧组合作的特效公司有 11家。其中,Eclipse Studio专门负责影片中沙漠龙卷风的镜头视效。公司总裁王磊说道:“这场戏分概念设计、动画预研和镜头合成三个阶段;拍摄前期我们做了分镜头剧本,20多张气氛图,同时通过动画手段建模预演,帮助演员找到人在风中的感觉,比如视点、走位等等。此外,还通过海量的计算确定了不同层次的风暴位置。每个镜头都经过上百次的修改,团队从20个人到70个人,最多的时候80个人。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镜头,通过对演员进行三维扫描,最终以特效的形式完成。”[266]

徐克是香港导演中最喜欢并善于利用新技术的一位,早年的作品《新蜀山剑侠传》中,就聘用了当时《星球大战》的特效班底来制作影片中的特效镜头。而此次《龙门飞甲》的技术水平又一次紧追国际一流技术的步伐,并难能可贵地培养出一支国内的3D摄影团队。将3D摄影技术应用于武侠电影当中,可以说是将国际最时新、最先进的影像技术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类型片—功夫片的一次结合。从影片的视觉呈现效果来讲,这一次尝试无疑是较为成功的。因此,《龙门飞甲》可以被看作中国功夫片在技术方面的一个新标杆,这也是徐克导演为中国功夫片所做的又一个新贡献。

2.立体摄影以及视觉特效

为保证拍摄效果,摄制组做足了功夫。首先,摄影指导蔡崇辉躬亲历行,同徐克导演一起在监视器上监控拍摄效果。同时,摄影团队由最初的两组,扩充到三组的规模。每个摄影组都有十几位精细分工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七位左右的3D技术人员、摄影师、跟焦员、摄影助理等,这些成员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等地区。

从具体拍摄方式上来说,3D摄影与2D摄影有很大不同。根据人体左右眼视物原理,3D摄影在拍摄上需要两台立体摄影机分别模拟人的左右眼进行拍摄,即左眼只能看到左眼摄影机拍摄的影像,右眼亦如此。放映时,观众就能通过双眼感受到有较真实空间景深的立体视像。总体来讲,3D电影的拍摄难度会加大,而且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更多,如2D摄影中的机位、铺轨等问题,在进行3D拍摄的时候,都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演员的表演也因3D拍摄而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过去的打戏拍摄中,更倾向于用快速剪辑和较短的运动镜头,而3D武侠片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适应立体影像效果,镜头时长都会处理得稍长一些,这就意味着对演员的要求也提高了。以前1秒的镜头,3D摄影的话就需要5秒钟,而且在一个镜头里把5个点都要拍到位。[267]此外,不同于传统2D摄影中相框的概念,3D摄影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这就要求演员在走位、动作上都要考虑到空间效果。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无疑对演员在表演上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灯光技术来讲,因为3D电影的纵深空间比传统电影更大、更真实,所以,在焦距和景别都确定的情况下,光孔是唯一能够控制景深的工具。因此,3D电影对灯光技术的要求比以往高出很多。大景深必须要求小光孔。在《龙门飞甲》的拍摄中,摄影指导蔡崇辉通常将光孔控制在T5.6,在带有前景的画面里,光孔就会被调整至T8甚至T11、T16,以此来保持前景是处于景深范围之内的。对于画面暗部,蔡崇辉将亮度提高一到两档,用以更好地体现层次感。[268]

通过对以上摄影技术的成熟运用,徐克导演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同时,影片中刀光剑影、飞矢流蝗、电光火石的动作场面,还有黑沙暴、海也因为视觉特效技术的出色运用而异彩纷呈,《龙门飞甲》也因此获得了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www.xing528.com)

以下是《龙门飞甲》的摄影及后期技术参数:[269]

摄影机:Red One

后期:Mistika(包括3D后期,online的变速、合成、剪辑)

监控侧录:Qtake

剪辑:Final Cut(2D部分)

3D监视器:JVC 46寸3D

调光:Base Light

(二)剪辑

由于徐克在美国学习生活过较长的时间,在剪辑上也深受好莱坞的影响。而且,徐克回国后的作品主要都是针对大众市场的商业片。所以,徐克的电影剪辑基本上都呈现出节奏较快、衔接流畅简明、干净利落等基本特点。难能可贵的是,徐克并不仅仅满足于讲清楚一个故事,而是力求在商业片明了叙事的可能性之外有所突破。其较为独特的剪辑风格特点有三:一、善于用“蒙太奇”组合现在、过去与幻象;二、镜头之间高速排列组合;三、多用交替剪辑,力求凸显对应关系。

为了把故事讲出新意,并使整个故事线的行进变得更加丰满,徐克导演经常将幻觉、过去与现实进行组合,这种方法不但扩展了叙事空间,使事件更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充分调动观众情感,更好地对故事及人物进行二度创作,使整个事件的发展更加丰满和有血肉。在《龙门飞甲》里,徐克也非常熟练地“复用”了这一方式。一、将“现在”与“过去”组合。例如,赵怀安和凌雁秋第一次见面时,凌雁秋一说话,即穿插她的“回忆”镜头(闪回)。在为观众清楚地交代过去的同时,也使观众对于两人的情感态度有了充分的了解。这种加长了时间纵深的对话,也就多了一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怅惘与感伤。二、将“现在”与“未来”组接。例如,赵怀安跟风里刀、顾少棠、布噜嘟、凌雁秋在秘密地窖中一起制定计划的那场戏,角色在商议计划的过程中,镜头先表现角色说话,随即紧接将计划付诸实施时的“未来”的场面。这种剪辑设计无疑是商业片里少见的优秀段落,不但使叙事更加简洁紧凑,使故事充满戏剧性,也让观众真正领略到了电影艺术所独有的重塑时空的视听语言魅力。三、“现实”与“幻境”组合。凌雁秋的第一次出场,先出现雄鹰高飞的画面,再紧接凌雁秋这个角色的画面。这种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手法“比兴”的学习。不但表现出了凌雁秋大漠游侠的飘逸与潇洒,同时也使她的出场充满诗意的浪漫。

对商业片来说,叙事是第一位的,一个明了清晰的故事脉络是观众最基本的诉求。但是,出色的商业片应该将一个简单甚至平凡的故事讲得生动、带劲,使观众在明了导演诉求的同时,也能被其出色的视听语言手段所折服。徐克导演在长期的磨练过程中,对快速剪辑的使用已炉火纯青,他不仅仅是将镜头进行简单的高速排列组合,而是能在组合中体现出更有意味的动作内容。即使一场简单的打斗,徐克导演的剪辑都能在场面转接、角色切换、节奏安排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凌厉,带给观众超凡的视觉快感。例如,《龙门飞甲》中的第一个段落,主角赵怀安劫法场并擒杀东厂厂公万喻楼。打斗过程中,为表现赵怀安武功高强,导演让刘家辉扮演的万喻楼在与赵怀安短兵相接的两个小段落里,虽屡次努力,但都无法拔剑出鞘。这个过程中(两个段落总计不到40秒),万喻楼一共6次试图拔剑,但都被赵怀安用各种方式轻巧地阻止。整段镜头组接的结构大致可总结为A、B、A的形式,即万喻楼试图拔剑,赵怀安出招阻止,万喻楼拔剑失败后不得不用拳脚招架赵怀安紧接而来的凌厉进攻。以上结构在整个打斗的两个小段落里连续出现的每一次,导演都用不同的角度和速度结构对其组合,使每个镜头都衔接得非常紧密,上一个镜头还没结束的时候,另一个镜头的音效已经弹出(捅声带)。观众目不暇接,被不断涌现的视听信息带着走。

两件或以上在同一时间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件,将它们交互剪在一起,称为平行或交替剪接(parallel or cross cutting)。[270]通常,为了表现出对立关系,导演们都会在镜头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加快节奏,使对立感表现得更加强烈。而在《龙门飞甲》里,徐克出色地将交替剪辑与跳接“融合”运用,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还以开场段落中赵怀安劫杀万喻楼的那场戏为例。在第一个小段落的最后,成功阻止万喻楼四次拔剑的赵怀安开始进攻。在常规手法中,导演一般会先给攻击方镜头,后紧接受击方的镜头,并将其连续重复组合。而《龙门飞甲》中的处理不同以往,导演将几个特写赵怀安所挥出的拳头的画面快速叠印,使画面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多拳齐攻的效果,随后紧接万喻楼胸腹部的特写,展示他受到赵怀安连续快拳的打击效果(中间穿插了一秒显示万喻楼内衬软甲的透视镜头)。这种“合并同类项”式的手法,无疑是出色借鉴了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车田正美著)中角色的出招效果,将攻击方如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态势展现到极致,带给观众出色的视听享受。

(三)音乐

徐克利用最新的电影技术给了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然而除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他也非常重视电影的听觉方面。徐克在《龙门飞甲》的音乐上来了一次彻底的回归,利用极具传统性、民族性的音乐贯穿全片,并且邀请了与他多次合作的中国香港著名作曲家胡伟立为该片创作音乐。胡伟立之前已为多部电影创作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太极张三丰》《梁祝》《鹿鼎记》《黄飞鸿》等电影中的经典配乐都是由他一手打造。其实早在1997年,胡伟立就宣布退休并且移居加拿大安度晚年。而这一次,是徐克将他又拉回到自己的幕后团队,与其他两位年轻的作曲家黎翰江、顾鑫共同为《龙门飞甲》创作配乐。

在为这部武侠巨制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徐克和胡伟立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度怀疑是否还能坚持用民乐来为电影配乐。因为用这种方式来创作电影音乐是既费钱又费力,但徐克依然决定启用民乐形式,并希望运用规模较大的民族管弦乐队来演奏,胡伟立这次来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徐克达成这个愿望。

《龙门飞甲》的片头就选用了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旋律,即刻将观众们带到了武侠的世界当中。这便是已经在多部电影中被运用过的《小刀会组曲》,选自民族舞曲《小刀会》。胡金铨导演的电影《龙门客栈》就采用了这一乐曲,使其在香港电影界中广为流传。随后,在许多喜剧电影中,如《大内神探零零发》《鹿鼎记》等都用这段音乐做过配乐。而让中国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和《功夫》中对《小刀会组曲》的绝妙运用。因为此段组曲之前已被多次成功地运用到了喜剧类型的电影当中,未免会让《龙门飞甲》的作曲家有些担心观众是否会因为这段音乐而产生跳戏的感觉。但是这种担心后来被证明是多余的,影片开头激昂的乐曲再配合上俯瞰式的镜头,让观众一下子振奋起来,对接下来的故事期待感也大大增加,可见其配乐的效果做得还是恰到好处的。

徐克的电影中除了惯有的刀光剑影、侠骨柔情,我们还可以发现其配乐中的京剧元素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青蛇》中的京剧念白、《刀马旦》中多段戏曲唱段都体现了徐克导演对于京剧的情有独钟。而这次在《龙门飞甲》中,徐克更是将京剧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影里很多音乐都可以说是抑扬顿挫、激昂动人,许多人物出场,音乐里加入了京剧中的“亮相”和“起范儿”的感觉,每当音乐扬起,不同的人物特质就表现出来了,就像京剧里人物从后台走出,音乐响起,一轮动作后站立,音乐就停,这对中国观众而言,是既熟悉又亲切的,同时,跟电影又是紧密结合的,不生硬。在许多场戏中,为了表现那种气势,配乐里加了多人吹奏的唢呐,有着电影里需要的原始和野性。[271]然而在打斗场面中,电影比较少运用这种乐器,因为刀剑碰撞的时候高音已经运用得很多了,如果再加入唢呐等民乐器,观众会觉得有些刺耳,从而出现分神的情况。所以在这里,胡伟立采用了一些低沉的板鼓来做配乐,不仅烘托了打戏紧张的气氛也平衡了各种声音出来后的效果。

《龙门飞甲》作为一部3D电影,极其注重视觉特效的表现,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有些大场面中,单一的民乐是无法烘托出气氛来的。虽然整部电影的音乐风格是主打民族风,但是胡伟立也借鉴了一些西洋音乐中的元素。在电影中,赵怀安和雨化田的两场对打的重头戏都是将中国的打击乐与西洋管弦乐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其有动有静,扣人心弦。这种结合不但合理地利用了民乐的个性化表达,同时也使原本单调的音乐瞬间丰富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的听觉疲劳,弥补了单一民乐上的不足。在整个创作电影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克导演与作曲家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既传承又借鉴,从而有了属于《龙门飞甲》特色的创新型配乐。

二、影片投资宣发分析

(一)融资分析

《龙门飞甲》由博纳国际影业集团、中国电影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华影盛世文化传播公司、北京良子集团公司共同投资。[272]电影投资金额达2.5亿元人民币,后期投资号称“亚洲第一”。徐克曾经表示,3D虽然贵,但更贵的是在亚洲寻找人才。电影的3D技术总监张建龙同样认为,设备的花销只是一部分:“整合资源的角度其实是更大的变项。我们整合了5个摄影师、11个特技公司的资源,所以《龙门飞甲》在3D上到底消耗了多少资源,是很难用数字去估计的。”[273]《龙门飞甲》全程使用3D拍摄,可以说是一次带有赌博性质的尝试,因为当时中国的3D技术还相当不成熟,很多技术障碍和陷阱都会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暴露出来。面对种种困难,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和徐克导演都是把这部“下注”2.5亿元的电影当做一场赌局来看,带着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电影的投资方与主创开启了这次勇敢的3D之旅,用不足《阿凡达》十分之一的投资,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最终在3D特效方面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该片能够顺利进行并如期完成,背后也少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撑。

自2011年开始,通过银行贷款模式对电影投资的案例逐渐增多,工行、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积极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等地方还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代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274]《龙门飞甲》的投资方博纳影业集团与北京银行进行合作,开创了一种“创新型融资模式”。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加第三方保证的方式,为博纳影业提供了一次性“打包”贷款1亿元的政策,堪称银行信贷介入电影投资的典型模式。早在2010年9月,《龙门飞甲》就已获得了“打包”贷款,保证了该片流畅的拍摄进度。“打包”贷款是北京银行首创的模式,根据双方约定,博纳影业可以在贷款期限内随时提款,每一笔的用款期限为一年。

《龙门飞甲》所采用的这一创新贷款模式不但可以让博纳在授信额度内灵活地协调每部电影需要的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电影贷款的风险。以往电影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拍摄延期、超出预算等问题,造成贷款模式与电影制作步调上的不一致,而北京银行的“打包贷款”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更加符合了电影制作的特点。

(二)营销分析

2002年,中国电影大片《英雄》开启了我国前所未有的电影营销理念,这一现象让众多电影人认识到了营销策略的重要性,而片方能否制定一套适当的营销策略也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一部电影票房的成败。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新媒体共同推进的“全媒介时代”,电影的产业化规模不断升级,新的电影技术以及新的制作理念发展迅速,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显然已经受到了新媒体营销的巨大冲击。网络媒体平台、智能手机等重要载体的出现正在推动着电影营销宣传方式的深刻变革,并逐渐成为了中国电影宣传更为依赖的关键性因素。电影《龙门飞甲》采用的便是能够快速树立知名度、打造品牌的“整合营销”方式,其针对新媒体的传播策略也成就了该片的票房成功和口碑认同。

“整合营销”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另一个是“综合协调各种传播形式”。将整合营销理论移植到电影产业中,我们可以将电影整合营销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的电影整合营销是指与电影有关的所有商业行为,包括电影后产品开发、品牌植入赞助和影院阵地经营等内容;而狭义的电影营销则是针对影片本身的销售行为,以影院票房收入为目标、以媒体宣传和公关活动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基本模式。[275]电影《龙门飞甲》的营销流程基本就是参照这一模式展开的。其一,在电影上映的前一个月里,海报、剧照、人物访谈、花絮就已开始有序放出,带有电影名字的新闻标题陆续出现在各大传统媒体的头版当中。剧组也积极参与各种电视节目,例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安徽卫视的《说出你的故事》等,不断为影片造势;其二,这部电影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通过名人微博、粉丝群体微博以及公益活动等宣传途径将其名人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该片得到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传播。同时《龙门飞甲》还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传递最新的信息给观众,合作方之一“IMAX中国”公司在全国启动对《龙门飞甲》的宣传,通过在北上广深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进行大力度的广告投放,覆盖地铁、公交、商业区LCD等主要媒体,实现对目标受众的无缝覆盖。[276]这种宣传力度势必会扩大影片在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其三,《龙门飞甲》区别于其他同档期影片的主要特色就是“IMAX3D”,无论是电影官网采用的3D动态效果还是在影院摆放的立体感很强的人物海报都凸显了“华语首部IMAX3D武侠巨制”这一宣传定位,在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之外也提高了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感。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影片自首映之后关注度便出现了陡增的现象,说明营销策略达到了初步的效果。而之后的趋势也比较缓和,关注走向仍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正是因为《龙门飞甲》交叉运用了新、旧媒体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在电影宣传的中后期,新媒体平台对于制造口碑和吸引更多潜在观众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龙门飞甲》作为2011年贺岁档唯一的武侠片,在宣传时一直强调其3D技术以及豪华的特效团队,并且在初期受到了业内影评人和观众的肯定与赞誉,这一点对于男性观众尤其是IT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百度指数”给出的有关受众分布的图表就可以看出,关注《龙门飞甲》的男性所占比例高达75.92%,远远超过了女性观众,而在职业分布中,从事IT行业的人群占据着第一位(见图2),这也充分证明了影片在更有针对性的营销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龙门飞甲》的营销策略和效果,我们可以说它的“整合营销”做得很恰当并且颇有成效。这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比如电影应该选择与自身情况相符的营销方式,并且要综合运用新、旧媒体;待影片正式上映后,通过新媒体平台更要积极与观众互动,制造口碑效应,使其营销作用达到一个长期的效果。

图1 《龙门飞甲》百度关注度趋势(数据来源:百度网站)

图2 《龙门飞甲》百度关注人群属性(数据来源:百度网站)

(三)发行放映分析

在每年的贺岁档,国产大片都会抢占这一时间段上映,甚至出现影片扎堆儿的现象。2011年的贺岁档,《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两部大片可谓是狭路相逢,双方的卖点与实力也是难分伯仲。

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便出现在《金陵十三钗》要求上调票价并提高分账比例之后,这一风波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该片出品方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与“八大院线”陷入到了焦灼的谈判当中。在此期间,博纳集团董事长于冬公开声明并且承诺《龙门飞甲》绝对不会提高票价和分成比例,暗指张伟平的要求是在给观众施压,将电影的成本转嫁到了观众的头上,从而拉拢了不少观众并且得到了院线的支持。这一言论一经发出也被张伟平定义为“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的做法。[277]第二次的较量就是两部电影的档期之争,原本比《金陵十三钗》晚两天上映的《龙门飞甲》决定将档期提前至12月16日,于冬也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解释这是为首周末成绩考虑,“仔细权衡之后,我们觉得《龙门飞甲》在发行上不能错过12月16日后的这个宝贵周末,这部电影的品质让我们有绝对的信心面对任何对手。”[278]随后《金陵十三钗》又宣布提前一天上映欲捷足先登,抢占市场。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龙门飞甲》竟也再度调整时间,定于12月15日的14时上映,比18时上映的《金陵十三钗》整整早了四个小时,并且以2D、3D和IMAX3D三种方式全面放映。《龙门飞甲》两次调整上映时间,势必要与《金陵十三钗》来个正面较量,贺岁档的票房大战由此展开。张于二人的“江湖恩怨”也是由来已久,自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对阵《伤城》,2009年《三枪拍案惊奇》对阵《十月围城》以来,这已经是新画面与博纳影业的第三次正面博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硬碰硬式的短兵相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折损国产大片的资源。对此,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部同等实力国产大片同天上映,倒是少见,“影院角度当然希望每周有部大片,但国产大片数量本来不多,这样相互内耗,一加一可能小于二,造成了大片资源浪费。”[279]

2011年12月15日,《龙门飞甲》正式上映,以首日票房2500万元的成绩夺冠,总票房以5.5亿元收官,成为该年度贺岁档的票房亚军。同时《龙门飞甲》利用武侠、IMAX3D等元素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功吸引了欧洲发行商的关注。于冬透露《龙门飞甲》已经售出了80多个国家的版权,销售势头很好,更是创下了当年的新纪录,仅是对英国的版权保底金额就高达100万美元。《龙门飞甲》在国际上累计获得了超过650万美金的收入,并且借助IMAX集团和Indomina发行公司等渠道乘胜追击,于2012年9月登陆美国的IMAX院线,将中国武侠3D的极致感受带给海外观众。对于北美地区的观众,进入IMAX影院观影已经是一个习惯性选择,Indomina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加斯宾得·辛曼就曾表示:发行《龙门飞甲》无疑是上佳智选,正如同IMAX是观众获得最佳观影体验的不二之选,当观众置身于IMAX银幕前感受这部华语武侠巨制时,才可以真正称为“享受一场视听上的盛宴”。[280]《龙门飞甲》的发行商选择了IMAX3D版本进入美国院线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通过这个展示平台,那些喜爱中国武侠片的北美观众第一次在IMAX银幕上体验到了中国武侠巨制独有的魅力。同时,《龙门飞甲》也向世界证明了当前华语武侠电影的技术水准和制作实力。

《龙门飞甲》艺术评析

《龙门飞甲》作为一部由两岸三地演员合作拍摄,好莱坞、韩国特效团队参与制作的奇幻武侠类型电影,在影像质感上呈现出高超的制作水准,如武打场面的营造、刀光剑影特效的制作、大量的特技摄影、运动镜头与高速镜头的掌控、高水准的道具运用等等。在音画营造上所达到的新高度,也使这部电影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为一部精致细腻的佳作。同时,在这些拍摄技巧的包装下,完美地表现了徐克鲜明的个人风格——一个由中国历史事件改编的地道武侠故事。然而这类电影的拍摄,必然在影片外在形式、影像风格和故事演绎的缝合上存在一定困难,徐克导演是否能平衡新技术(3D)影像的视觉冲击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是否能用当时最新颖的电影制作技术讲好一个地道的中国武侠故事?以下将主要针对《龙门飞甲》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阐释。

一、形式与风格:个人风格与新技术的高度融合

从徐克的早期作品《新蜀山剑侠传》(1983年,嘉禾出品)开始,徐克就已开创了引进好莱坞特技专家、培训本土的电影特技人的局面,为日后香港动作特效的成熟发展奠定基础。而《龙门飞甲》也是在这一方式下精雕细作的成果。这样一部两岸三地合拍、两岸三地上映的奇幻武侠商业大片,除了制作水平上展现出许多超越以往武侠片的地方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导演不但没有因为技术进步而在创作上随波逐流,而且保留并发展了许多个人招牌式的特型角色和造型元素(功夫、建筑、场景),如武功高强、大奸大恶、骄横跋扈的太监(陈坤饰演的雨化田);随风沙而来又翩然而去的飒爽游侠(周迅饰演的凌雁秋);杀人于无形、高深莫测、点石即碎、出手即血肉模糊横尸遍野的超强内功;身轻如燕、点脚即飞、来去无影的轻功;如影随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有生命精气的剑招;大漠孤烟,飞沙走石,荒漠中酒旗招展的小客栈;规模宏大的古城遗迹,神秘莫测的佛像迷宫等等。这些影像元素未因制作技术的革新而显得陈旧不入流,反而展示出更加旺盛的影像魅力。

例如西厂厂公雨化田对阵东厂二当家,第一次亮相高深功夫的一场戏,对阵的两个角色都是用举手投足的小动作来表现其无比高深的功力。一开始,西厂二当家随意拨动茶杯(影片很注重细节,不是一般的紫砂茶杯或盖碗,而是皇宫内专用的款式),而茶杯却同子弹一般朝雨化田笔直飞去。其中最妙的在于,这时紧接雨化田的主观镜头,破空飞来的茶杯在此刻呈现出绝无仅有的压迫与危险感。而雨化田随即点足压碎地砖,抬足激出砖屑打碎茶杯,同时弹指出击。轻巧破解危局的同时又能完成一次绝妙反击,观众随之赞叹。这是徐克导演精心设计出一场内功比拼,短短的一场戏中,用了三个特效镜头,意在让观众看到大场面之前,就能感受到功夫的精彩,并产生出继续看下去的浓厚兴趣。这一场戏的套路是徐克惯用的手法(如在《青蛇》《新蜀山剑侠传》《新龙门客栈》等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但之前作品中的相似段落都没有这一场戏出彩,这正要归功于高新技术的运用。如果没有特效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上述的很多镜头几乎很难完成。

《龙门飞甲》作为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合拍片,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一项中国电影创新,即最大程度的敞开合作胸怀、吸纳全球制作力量,用西方的电影技术包装一个本土的、根植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侠义故事。正如徐克表示,2010年2月春节过后,他就开始在全世界寻觅3D团队想拍一部真正的3D电影,搜罗各种电脑技术高手、摄影师等台前幕后的专家,后来发现全世界3D技术也都是刚刚起步,倒不如自己组建一个团队,之后还请来了《阿凡达》的相关专家进行训练。正是这种大跨度的合作,使这部电影展现出了精良的制作水准,影片风格完整、镜头流畅、画面饱满、音效充实,细节精雕细刻、节奏紧凑简洁,带给观众以场景的质感、视听的征服;而在创作上,除了徐克式招牌“加量保留”之外,该电影作为《新龙门客栈》的续作,不仅使剧本本身更加有说服力,人物关系处理和形象塑造上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勾起了早期《新龙门客栈》影迷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成为最基础的票房保障。

可见,从形式与风格上,《龙门飞甲》不但传承了香港武侠片的一贯特色,同时很好地保留并发展了徐克导演自身的影像特色,同时引进先进的3D摄影技术与数字后期技术,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这一次的国际化转型,提升了国产大片的制作水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技术遗产,为未来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叙事内涵:由动作与特效承载的美式江湖传奇

(一)改编历史,演绎个人心中的江湖

徐克导演原创编剧的《龙门飞甲》,演绎的是中国明朝成化年间的故事,主要人物有朝廷故吏赵怀安(李连杰饰)、龙门客栈的前女掌柜凌雁秋(周迅饰)、匪界花木兰龙门客栈现任女掌柜顾少棠(李宇春饰)、西厂厂公雨化田(陈坤饰)、鞑靼女响马布噜嘟(桂纶镁饰)。其时,宦官弄权,滥杀贤臣。侠客赵怀安在营救忠良行动中,将恶贯满盈的东厂厂公万喻楼一剑毙命,引来西厂厂公雨化田,祭出天下格杀令。赵怀安等人一路亡命到嘉峪关的龙门,消失于铺天盖地的黑沙暴中。尘消风散后,西厂密探、鞑靼商队等江湖各路人马,再度投宿于龙门客栈这家大漠黑店。三年前曾毁于大火的龙门客栈里,当年风骚的老板娘早已神秘失踪,只剩下逃过火劫的伙计们重起炉灶,痴等老板娘回来。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边关客栈,再次因缘际会地风起云涌。大漠风烟间,展开一场天地变色的正邪之战。[281]其中赵怀安与凌雁秋为江湖眷侣,立场一致,其他人物或相互利用,或各自为战。多路人马在朝廷恩怨、江湖道义、黑道纠葛的错综缠绕中,于龙门客栈展开一场厮杀。最终邪不胜正,赵怀安等人正义得到伸张,而朝廷毒瘤(万贵妃)也被清洗。

《龙门飞甲》中的故事和人物与真实历史有所不同,其中,赵怀安、西厂厂公、万贵妃都确有其人,其他人物均为虚构。影片故事与历史不同的是,赵怀安在历史中并非侠客,而是一位正直秉义的太监(司礼监,山东人,官宦出身,因父亲获罪而自幼净身入宫,曾为圣明君主孝宗皇帝登基立下汗马功劳),而此番特意改掉赵怀安的太监身份为江湖侠士,多半也因徐克电影中的太监形象历来都脸谱化为大奸大恶、骄横跋扈、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凶恶残忍且武功高强的妖魔化形象,为方便观众认知,故此做了较大改动;西厂厂公也不叫雨化田,而叫汪直,广西人,两广叛乱平定后被俘入宫,因明宪宗朱见深宠信而得势,创立西厂;而万贵妃也非被毒死,而是暴薨。

历史不一定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百分百对历史的还原虽然可以说是尊重史实,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电影本身叙事艺术魅力的一种忽略。所以,为了拍出精彩的影片而对历史事件进行一定艺术加工,不但应该接受,更应该成为创作者需要经常考虑的一种创作立场与手段。同时,导演本身的历史观也是其改编历史事件的一个决定性影响因素。他认为影片也是借一个特定时空间的故事,说自己想说的话。[282]徐克曾经说道:“我只是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回以前的事物,而不是把那的年代照搬出来。即如拍古装片一样,你用写实方法当然好,但我觉得没必要太写实,有些地方我可以把它浪漫化,自己加工。”[283]

徐克导演对《龙门飞甲》中明朝历史的艺术加工,对于熟知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虽然有其牵强甚至荒谬之处,但却是遵守戏剧性原理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脉络也都比历史本身来得更为传奇和更具观赏性。比如赵怀安,历史上,在孝宗朱祐樘即位前,都被贬看守皇陵,虽然他是孝宗坚定的拥护者,也是历史上公认的正派人物,但是在孝宗成长至登基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不在宫中,没有也无法做多少突出的贡献。徐克对此人物的改编是大胆的(一个老太监变为武功高强的江湖游侠),并且在人物内在的逻辑上是说得通的(赵怀安的确是西厂头领汪直的政治敌人)。另外,对于太监这一类人物的改变,徐克的处理方式可谓是给香港电影提供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造型。明朝太监乱政向来猖獗,但是历史上太监乱政用的都是政治手段,这就很难具有观赏性,也不方便主流观众的理解。徐克巧妙地将太监的奸诈性格和高强的武功做了精彩的结合,并搭配相当妖气的妆扮。这一处理不但突出了太监这一类人物的阴险的性格特色,更将太监的破坏性赋予了极其直观的表现。

(二)用美式风格来表现中国价值观

徐克导演的故事大多秉承好莱坞的人物设定,好坏分明,而且好人明显是弱势的边缘化角色,这一点与前作《新龙门客栈》也颇为一致。这种故事设定也很符合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结构,如金庸先生、古龙先生等人的作品都有所体现。好人总是被排挤迫害,也许并非是出身草莽,而因坏人作祟而最终不得不浪迹江湖;坏人在开始总是得势,但即使得势也未能把好人斩草除根,而最终恶贯满盈遭天谴或被清算。这种好人受苦却总得好报,坏人权倾一时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也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相符。观众大都在影片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结果,但也非常乐意看到不可一世的坏人如何被打压直至消亡,正义的好人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修成正果,得偿所愿。所以,影片的重点(或卖点)并不在于剧情故事如何富有哲理和发人深省,而在于故事如何表现、演绎得炫目纷呈。另外,江湖侠义、儿女情长、官场险恶、商贾博弈、大漠少数民族风情等也都是徐克招牌式的卖点。

不过这次徐克导演借用好坏人的对立来隐喻上一辈人跟这一辈人之间的不同。他认为上一辈的人理想远大,为振兴民族国家有很大的抱负,而这一辈对时代另有要求,他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而武侠世界就是对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可以说电影的结尾是徐克导演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期待。

三、形式与内容:传统武侠精神的缺失,角色的苍白单一

对于《龙门飞甲》这类以打造视觉奇观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武侠奇幻大片来说,先进的影像技术是成功的关键,角色的身轻如燕、跳转腾挪、招式动作的千变万化、刀光剑影、大漠龙卷风、规模宏大的古城遗迹等等都依赖于此。而徐克导演的武侠片视觉风格也需要利用这一技术来达到新的创作高度,好莱坞阿凡达技术团队的进驻即是佐证。纵观全片,在视觉特效上,无论动作细节的处理还是大场面的描绘,基本上都能体现当时一流的制作水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徐克导演并没有因为特效能力的强大而完全依赖特效的展示。在部分场景中还是很好地保留的香港武侠片的影像传统,如人物服装设计、化妆、灯光、龙门客栈中的人物进场时的放烟处理等等。喜欢香港武侠片的忠实观众在体验到绚丽数字影像技术的同时,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时间倒流的怀旧氛围。

但是,在精致的影像质感包裹下的《龙门飞甲》并没有完成它畅叙侠义情怀的武侠世界建构,也无法掩盖其叙事的苍白与核心主题的缺失。《龙门飞甲》作为一部讲述虚构情节的通俗大片是成功的,因为它将所有徐克式招牌都做到十足,同时高水准的数字技术也令其如虎添翼。然而,从中国武侠片的演进与发展的角度来看,《龙门飞甲》做到更多的是技术上的进步,而在武侠精神、传统文化的开掘与运用上基本流于形式和套路,止步未前。它是一部完全超脱现实的虚构世界,这就使观众在观影时,除了视觉上的震撼外,鲜有心理上的共鸣,也必然很难产生像观看《卧虎藏龙》后对人性、人生际遇的思考与叹息。

这就说明,徐克导演在对于历史和江湖的认识上仅侧重于取材,而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历史人物的挖掘和思考上缺乏人文深度。同金庸、古龙笔下血肉丰满的人物相比,角色自身所带有的文化符号就相对稀薄,人物形象也更为形式化,缺乏性格发展,角色的行为和抉择也缺乏必要的逻辑支撑。而若除去电影的武侠外衣和明代包装,故事内核就只是儿女情长、官匪交战、众人夺宝,这同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如出一辙,毫无新意。

可见,发展中国武侠片的重心依然在于如何全面展示富含民族韵味的文化形态,其中的动作设计与角色性格、矛盾冲突,实质上也都是中国文化内涵中方方面面的折射,并非只是好看的“花拳绣腿”。武侠片的潜力课题也并非只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掘与传承上,同时也需观照当下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芸芸生态,才能创作出内外兼修的优秀作品。

撰稿:李宝蓝 2012级硕士研究生

郭璐 2013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张燕 教授

附录

1.电影海报

2.《龙门飞甲》幕后拍摄纪录片

链接地址:http://v.qq.com/cover/o/ookgxrk3bd4bjy0.html?ptag=baidu.video.movie

3.重点参考文章

梁雯:《由〈龙门飞甲〉探索影视中的立体世界——专访电影〈龙门飞甲〉立体对应技术总监张健龙》,《现代电视技术》,2012年第2期。

程马志远、张磊:《〈龙门飞甲〉:武侠视听新纪元——与蔡崇辉谈3D摄影创作》,《电影艺术》,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