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故事只有完整的情节还不够,情节发展过程中还要设置悬念。
(一)设置悬念
悬念,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产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相传清朝纪晓岚去给一位当朝大官的母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两手空空并且去得很晚,他慢条斯理地当着文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那位官员更是一脸的不高兴。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听后转怒为喜,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这哪里是在骂人,而是在捧人嘛。就在大家笑容都还没有消去的时候,纪晓岚又来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气氛再一次紧张了起来,眼看那位官员就要发作,纪晓岚吟出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庆寿辰”。众人听罢,纪晓岚再一次获得满堂的喝彩声!
这个小故事精彩的原因无非是纪晓岚的四句诗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故事中巧妙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设置悬念的方法
1.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
如《渡船》开篇写道:“一位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不出什么模样。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以人物某一时刻的心理描写为悬念。(www.xing528.com)
如《三人行》开头便写道:“‘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以环境描写为悬念。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赤脚在街上走?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置于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4.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
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面:周瑜施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支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会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5.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道:“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我”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设置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