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同步写作八年级下册-把握写作顺序原则

初中语文同步写作八年级下册-把握写作顺序原则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一般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如果是介绍这一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布局,一般会采用空间顺序。例如: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如果是介绍某一建筑物的历史变迁,应该采用的则是时间顺序。

初中语文同步写作八年级下册-把握写作顺序原则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一般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第一,要“心中有事物”。

说明顺序的确立与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以及文章的说明内容侧重点有关。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把握事物的规律并据此安排说明顺序,有助于说明时更加清晰、有条理。通常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采用时间顺序更能够体现它的特征;相对静止的事物,则更宜采用空间顺序;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事理,通常会采用逻辑顺序。

即便是说明同一事物或事理,文章的说明内容侧重点不同,想要突出的特征不同,在选择说明顺序时也呈现出灵活性。以建筑物为例,同样是说明建筑物,但关注的角度不同,要介绍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说明顺序就会不一样。如果是介绍这一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布局,一般会采用空间顺序。例如: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这段文字选自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文中先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题字与背面碑文,再介绍两侧装饰,接着介绍小碑座雕刻,最后介绍碑顶形式。使用了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下到上的空间顺序。

如果是介绍某一建筑物的历史变迁,应该采用的则是时间顺序。比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在主体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总体上遵循了时间顺序,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再到“长虹大桥”,建造时间如下表所示:(www.xing528.com)

  如果是介绍某一建筑物的特点或其成因等,则应该采用逻辑顺序。比如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为了突出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总特征,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逐一说明了其在造园时对包括总体景物的搭配、细节之处的雕琢等各方面的考虑:先介绍与总体景物搭配相关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再介绍着眼于细节的“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最后还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样的顺序安排,不仅让文章主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有助于突出说明重点和事物特征。

事理说明文通常采用逻辑顺序,但也有例外。比如《大雁归来》一文,它通过展现大雁季节性迁徙的过程,形象地阐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整篇文章基本采用的是时间顺序,以便更清晰地说明大雁迁徙的过程,突出大雁的习性等特征。

第二,要“心中有读者”。

说明顺序的确立与大众的认知规律有关。

大部分情况下,对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总是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由大众熟悉的方面介绍到大众不太熟悉的方面。不过,每篇说明文的受众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选择说明顺序时也就产生了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说明时则可以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或先介绍总体特征,再介绍具体状态。仍以《苏州园林》为例,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摄影集写的序言,它的受众应该是对苏州园林有兴趣、有了解,也有一定美学基础的人,他们对苏州园林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整篇文章从概括到具体,先指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再具体解说,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

对于大家不太熟悉的事物或难以理解的事理,应该采用从具体到概括、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说明顺序。竺可桢的《大自然语言》一文中,先列举物候现象,再说明物候成因,就符合大众的认知规律。再比如他所写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话题,文章先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以地中海沿岸和陕西榆林地区为例,说明了沙漠自古以来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接着指出“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说明了风沙进攻的两种主要方式;之后再从如何抵御、转守为攻、合理利用等方面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从人们比较熟悉的现象到人们不太熟悉的成因,从解释“为什么”到阐述“怎么做”,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仅条理清晰,而且符合大众的认知规律。

把握了这两条原则,我们在安排说明顺序时就会更加合理了。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写过一篇《说“屏”》,向广大群众介绍“屏风”这一独具特色的家具。围绕屏风“功能与美感结合的‘巧’”这一总特征,文章先介绍了屏风的常见作用——这是读者们最熟悉也容易理解的内容;再介绍屏风在身份象征、艺术装点、阶层区分等方面的其他作用——这是读者们较为陌生、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内容;最后围绕屏风在设置上的建筑学与美学要求进行说明——这需要更专业的建筑学和美学功底,不是大众所能了解的。整篇文章按照实用到审美、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既有助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也符合大众的认知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