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神的人物描写。例如杨绛的《老王》中“他面如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些描写传神地写出老王的动作僵硬、气息奄奄,活画出他生命垂危、勉强出行之状,令人感到森森寒意。这也更彰显他念念不忘回报作者一家的美好品德。文章细节刻画得好,可以让读者有种亲眼所见的真实感,更能触动人心。
2.有画面感的环境描写。例如《社戏》中描述了“我”回望时赵庄月下戏台的美景“……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这种如仙境一般的美,让看戏更有一份诗情画意。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例如《奶奶的粽子》中写道“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这里将听觉、嗅觉、视觉融合在一起,描绘了温馨和美的场景,让人对即将煮好的粽子心生期待。
4.意象组合。例如《灯笼》中“我”提起灯笼想起的相关场面“……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把作者脑海中纷至沓来的回忆形象地展现出来。再如《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种画面的迭现和急速切换,更展现出舞蹈的火烈与豪壮,有种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5.以小见大。例如《灯笼》中,小小灯笼,却折射了美好的民间习俗、快乐的童年记忆、难忘的深沉母爱、牵挂的乡情亲情、不可遏制的报国情怀。文中的微末之人、平凡之事、细碎之景、细微之感,却湮没于时间洪流。作者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触及历史,最后推出自己的写作意图:动荡年代,每个渺小的个体都要融入社会大潮,担当国家使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来。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可谓笔谈琐事,心怀天下。再如《散步》中,小散步体现出生命轮回与使命责任的大主题;小家庭代表的是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国家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共同伦理。小的物件牵扯出深厚的意蕴,小的视角看到了大千世界,小的切入口剖析了人类共同的思考,很耐人寻味。
6.一线贯穿。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通过一条或几条线索贯穿起来众多的内容,才能让文章集中而有序。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例如《灯笼》;可以是一种感情,例如《昆明的雨》;可以是一个人,例如《老王》;可以是一件事,例如《散步》;可以是一句饱含感情的咏叹,例如《安塞腰鼓》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众多的线索,都在文章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可以选定一种线索贯穿我们的文章。与线索有关的,我们用它;与线索无关的,我们舍弃。相信我们的文章一定会眉目清晰,主题鲜明。
7.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和诗歌都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回延安》中,“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对延安的热爱之情喷发而出,不可阻挡。《安塞腰鼓》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等语句,赞叹之情如火花四射,极有感染力。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它可以叙议含情、景中含情、借物抒情等。例如“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在动作中饱含激情;“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在对延安新面貌的环境描写中满含赞美;“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叙述中,不着痕迹地赞颂了平桥村友善的小伙伴和淳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平桥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再如《灯笼》的结尾“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在议论中,借做“马前卒”表达了自己希望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8.运用多种修辞。运用修辞,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www.xing528.com)
比喻。例如《安塞腰鼓》里“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等众多的比喻句,让这篇散文意象丰富,生动形象,恍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而《回延安》中的“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和延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拟人。《回延安》中的“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修辞,移情于物,将延安的一草一木都写得分外有情,洋溢出欢快热闹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我”回延安的喜悦。
夸张。例如《回延安》中的“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突出了场面的热闹,写出“我”回到延安受到的热烈欢迎。
排比。例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排比叠加比喻,不仅把舞蹈艺术表现得形神毕现,而且如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气势磅礴,很好地展现了这种舞蹈的独特魅力。
引用。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安塞腰鼓》中的“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就是直接引用杜甫《后出塞》的诗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威武雄壮。《灯笼》中的“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就是间接引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诗句,写出作者面临国难,为国忧心,渴望报效祖国的壮志。引用壮词,使文章读来有一种典雅铿锵之美。
反复。《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对上一段内容来一个内容的总结和感情的升华。作为独句段,这句话醒目而突出,再加上反复出现,将作者对安塞腰鼓、后生们、黄土高原、民族精神的赞颂一次次推向高潮,极有感染力。
当然,可以仿写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联想与想象、对比与衬托、象征、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而用好这些写作方法,我们的文章在局部和细节就会更具有表现力,我们的作文离成功就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