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写作目的,我们可以把人类的写作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为抒发的写作和为交流的写作。
为抒发的写作,其目的是满足自我的某种内在需要,如日记、随笔、博客等。这种写作活动也被称为“自由写作”“为生命的写作”等。
为交流的写作,其目的是影响外界,比如书信、论文、新闻报道等。这种写作也被称为“指令性写作”“为生存的写作”等,当然也包括考场上“为分数的写作”。
理想的作文教学是将自由写作训练和指令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自由写作关键是会用凝视的目光看世界、看自我,指令写作关键是能依题而为,用特定读者能接受的表达形式和技巧进行表达。
一、我们这样教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简单来说,就是自说自话,形式不拘,题材不限,长短不论。自由写作是一种生命写作,是人思绪的宣泄,倡导为写而写,写作目的是满足自我的某种内在需要。在初中阶段强调自由写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写作过程,形成写作经验,体悟写作规律,丰富写作积累,并最终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写故我在。
自由写作在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如下:
(一)随笔写作——体验写作过程
广东实验中学要求学生两天一次随笔写作,学生可以随意想,随便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的过程。为了配合随笔写作,很多班级会通过班报、班级公众号等平台择优刊登同学们的优秀随笔,同时,教师还经常推荐优秀随笔在正式期刊报纸上发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成就感。
(二)微型写作——训练构思与表达
微型写作是最小单位的写作活动,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写作具有写作的全部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微型写作篇幅短小,从时间上凸显的是“快”,从内容上表现为当下即时的关切,从能力上是重视“小得”的积累内化,从语言要求上就是简约式表达。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有:
1.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给我的名取个字”“拆文解字”“微言大义”“流行语解读”“热词点赞”等。
2.命题式微作文:布置学生写140字以内的命题式微作文,定期向杂志供稿。在写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精巧构思、简约表达的能力。
(三)专题写作——形成写作经验
传统的写作教学通常以文体或表达方式为线索来设计教学,侧重训练的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技能。专题写作以生活中真实的写作任务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更接近真实的表达需要。
1.读写结合式专题写作。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置阶梯式的阅读任务;在学生完成阶梯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之余,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2.项目驱动式专题写作。项目驱动式专题写作是用项目取代零碎的写作训练,将写作任务阶梯化,将限时写作发展为有长度的写作,将有长度的写作发展为有深度的写作,从而提高写作训练的质量。在专题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体验、寻访、阅读、表达、评论、修改、重写等完整的写作过程,形成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提升了写作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式的专题写作,我们对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写作实践中教写作。
写作是一种思考活动,我们应该在写作教学中训练思维、培育思想。
写作是一种展示交流,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重写过程,我们应该在写作教学中重视作文的修改和重写。重新构思、重新思考、重新认识,这个写了又写的过程对学习写作者而言是无比重要的一个过程。
(四)师生共写——体悟写作规律
写作即思维,写作是一连串的思维过程,教师和学生同题写作,有助于教师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写作提供更直观、更有效的帮助和指引。师生共写,除了可以揭示写作思维过程,还可以示范技巧,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等。
二、我们这样教指令写作
指令写作的关键是作者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根据读者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对自己的观点等进行调整与组织,用适宜读者接受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在指令写作的教学中,重点进行审题、选材、构思、读者意识等训练。
1.强化一种意识:读者意识。
强调考场写作的读者意识,首先是由考场作文的特点决定的。考场写作时间有限,字数有限,读者为特定人群,特殊的阅读的环境和时间,评分标准相对严格,需要考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考场写作缺乏“读者意识”的具体表现如下:
没有正确的做人标准,没有是非观念,导致立意格调低俗。
没有点题意识,偏题作文占一定的比例。(www.xing528.com)
没有正确的选材意识,材料庸俗甚至雷同现象仍很突出。
没有详略意识,不能凸显文章的重点。
缺乏描写意识。叙事多,描写少,作文平淡。
文面脏乱差,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这些表现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增加阅卷老师的阅卷障碍,甚至让阅卷老师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导致了作文分数不高。
2.传授一个方法:问题审题法。
中考作文首先是作为一道试题存在的,所以考场写作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答题意识。那么,应该如何强化考场作文的问题意识呢?建议同学们拿到作文题后,紧扣题目问自己一些问题。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加强练习。
(1)以选材为起点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命题作文)
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日子: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那双眼睛属于一个你在乎的人。有了这双眼睛,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双眼睛的主人。他会怎样看这件事情?又会有什么反应和评价?因为感到他在看或者相信他会看,我们总会去努力、去坚持,或者去反省……力求做到最好。
请以“我在乎的那双眼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那是谁的眼睛?“我”为什么会在乎那双眼睛?为了那双眼睛的期许,“我”是如何做的?
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选择写作对象的过程,拥有“那双眼睛”的人既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也可以是我们偶遇的陌生人,还可以是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只要他们有我们在乎的理由,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最好是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最受感动的。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是要写出“我”如何深爱、敬重那个人,或者那个人对“我”的深刻影响。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关乎文章的立意,要重点去表现,充分去阐释导语中提到的“如何去努力、去坚持,或者去反省……力求做到最好”。
(2)以立意为起点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以《这就是幸福》这个题目为例,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对“什么就是幸福”这个问题,我有什么见解呢?认真去想,相信同学们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见解。比如: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
幸福就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幸福就是拥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接着再问自己,在这么多见解中,我对哪一个感受最深刻?我有没有合适的素材去表现它?如果有,如何处理材料才能更好地表现这个中心?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选材和立意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更贴近命题者的意图、更符合题目的潜在要求。试着去培养自己良好的问题意识吧,顺利拿下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许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3.整理六类素材。
通常在初三第一学期结束后,教师会建议学生整理初中阶段的优秀作文,比如可以按照个人成长、亲情友情、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社会见闻、事物感悟、文学艺术等进行分类整理,每一个素材又可以按照素材概括、动情点(感悟点)、表达情感(感悟)进行列表整理。
整理后,可以在模拟考试或者限时写作中,根据不同的作文题目,灵活变通地使用脑子里储存的精品素材。
4.一个有效的做法:面批面改、交流自省、同题重写。
每周一次堂上限时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初次成文,教师快速总览习作选例初评,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准备讲评。
写作当天,学生采用预约取号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找教师面批。面批交流后,学生自省,同题重写,最后把修改文再给教师审阅。
这种依托师生面对面交流与互动合作的重写反省式作文教学,既有限时写作的训练,又能及时给学生反馈,还让学生在不断修改和重写中体悟出写作规律,形成写作的核心素养。
作文是可教又不可教的。自由写作让学生体验写作过程,形成写作经验,体悟写作规律,丰富写作积累,为学生的写作素养奠基。在这个基础上适当训练学生指令写作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和有效表达的能力,为学生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提供保障。从自由写作到指令写作,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