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勇看来,如果仅凭借校友关系叙旧并不能长久,他“谱写”的校友会三步曲为:第一步让校友有认同感,主要让校友体会到好处;第二步让校友有归属感,找到志同道合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第三步建立利益链,通过互相合作形成稳固持久的利益关系。
“希望北大校友未来的上市企业均来自这里,拥有专业的团队为校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是杨勇对咖啡馆的目标要求。对于他自己来说,花费在此的精力越少,意味着咖啡馆的运转越好。
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各式各样依赖于大学校园的“孵化器”和“孵化园”是十几年前最先出现,也是后来最常见的模式。陶宁认为,除去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诸如咖啡馆等是升级后第二代对创业者的帮扶模式,北大创业咖啡馆自然备受瞩目,也备受期待。
在杨勇心里,他更大的愿望是探索出一种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在与其他协会组织交流中,他发现目前国内很多组织做不起来的原因是“没钱、没人”,他希望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和咖啡馆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尝试。
能否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也正是陶宁所担心的——在咖啡馆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围绕“创业”主题坚持下去做活动,把这里真正变成北大创业者的基地是她的期待,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
(中国青年报记者陈璐)(www.xing528.com)
点评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众筹咖啡馆?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所有的幻想:当股东(虚拟拥有权),兼职营销(话题引子),享受优待的消费者,随意参与的临时义工,优雅的环境,低成本高利润,轻体力劳动,社交成本可控,不必在居住地待客,公认的商务聚会场所,股东之间的社交圈,衍生社交圈,永远“在线”的线下聚会,避免酗酒,避免暴饮暴食,社会身份(角色)的转换,利润有限但亏损也有限且集体承担……
每个出资人都因为上面的若干个理由参与众筹成为股东之一,但是,他们都没想到众筹的第一要素乃是信息对称:哪怕财务数据的透明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所有股东和实际运营团队之间关于咖啡馆的运营和消费或如何使用能否有效沟通?关于具体管理运营的一切能否达成妥协和共识?还是委托少数被推举的代表来具体操作?
一切线下众筹(其实是私募,因为没有在众筹平台上接受点评),哪怕发行无数的会员卡来募集客户(不是众筹客户),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如何真的能给每个股东带来众筹体验。就像你买了个分时度假产品,你不想去的时候,那里空着,催你去消费;你想去的时候,那里却永远爆满,你只好另谋他处。众筹咖啡馆,众筹茶楼,众筹餐饮,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实时互动的信息对称手段去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