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孤独者有上述的刻板印象,毫无疑问,这并非个案。确实,一些生活事件更倾向发生在老年群体中,这使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孤独:退休伴随着与从前同事和其他人(消费者、顾客等)关系的结束;孩子们成年后选择独立生活,不可避免地使年迈的父母的社会圈缩小;年长者更易遭受慢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成为残障人士,这让他们无法进行社交;他们的离世,特别是被称为超老龄者(80岁及以上),他们的离开使得生者感到孤独。这些事件存在于脑海中,人们会“自然”地将孤独界定为老年人特有的经历。对他们而言,孤独是老龄化的一部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孤独会成为老年学(老龄化过程的研究)各个分支中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老年人自己是否也认为孤独在老年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已有的证据中显示出不同的结果。这一观点在欧洲得到肯定,《1992欧洲晴雨表调查》显示:“老年人比15~24岁人群更易面对孤独与疏离,这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2但美国的老年人却持有相反意见。在2009年《皮尤调查》开展关于“在美国变老”的调查,18~64岁人群中有29%的人认同孤独会成为他们老年生活中的一部分,而65岁及以上人群中仅有17%的人如此认为。3老年人群体中存在这种感知影响十分关键,因为自我实现的预测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如果老年人认同孤独是老龄群体“自然”或“平常”的经历,他们将会变得孤独。这种观点的潜在积极效应是,他们能更轻松地接受孤独的出现,同时,也更加愿意在其他人面前展示孤独,这种行为恰好是治愈孤独的第一步。但目前,这只是一种理论推测。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孤独与老年人之间的感知联系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或者孤独是否只是老年人会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关于孤独与年龄的理论模型(或预期)。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模型的合理性。
可能最简单也最幼稚的是线性模型(图3.1);与典型刻板印象相一致,它显示了年长者总是比较为年轻的人的孤独感更强。这很简单,假设年纪与孤独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在人类可能的整个年龄范围内,平均而言,一个较高年龄的人比另一个较低年龄的人更孤独。这也是其幼稚的原因:尽管该模型仍然有可能代表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点的真实情况,但很难想象,不论年龄几何,孤独感渐趋严重这一痛苦的过程都与成长和衰老的步调整齐划一。
图3.1 孤独随年龄增长的线性模型
很多人都认为,年龄与孤独的关系呈现图3.2的形态,这也被称为“老龄孤独模型”:在某一年龄之前,孤独发生率保持相同的程度,但超过该年龄后,孤独率的增长会剧烈上升。很多人都认可这一模型,上文提到的种种生活事件都是其支撑,例如退休、疾病、独居等。这个特定的年龄在哪个区间是一个现实问题,而这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和社会团体,可能是50岁、60岁或65岁,或其他更高的年龄。在这个模型中区分于前一模型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二者关系的线性假设,而是在于年龄阈值的存在。从效果上看,两个模型都假设年龄与孤独的关系是线性的,图3.2强调这一关系只存在于超过某一年龄后。
(www.xing528.com)
图3.2 老龄孤独模型
目前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了上面的论述存在种种问题,他们可能关注到孤独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但他们并不认为老年人是唯一容易感到孤独的群体,也不是强调每一个年龄段面对孤独都同样脆弱;除了老年人,年龄的另一端——儿童、青少年、甚至年轻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感到孤独。早期少数重视孤独的社会学家之一罗伯特·魏斯,在1982年提出相比于老年群体,孤独可能在青少年中更加普遍、更为剧烈。不过我们还缺乏相关的调查数据作为结论性证据支撑这种假设。4林奇在千禧之交时,根据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和研究,判断道:沟通困难和教育失败(辍学)会使孩子非常孤独。5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们终于在这方面获得了更多证据。例如,U型模型中,年龄和孤独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新西兰的调查数据论证了这一假设,15~24岁群体的孤独率为20%,中年减少到12%~13%,65岁或以上群体中会增长为18%,6这一趋势与图3.3契合。
图3.3 年龄和孤独U型模型
尽管在具体形状上稍有不同,上述三种模型都假设了孤独与年龄间存在特定的关系。这种假设可能有瑕疵,并不适用于某些社会或者人群。孤独源于某种求而不得的社会关系,那么对于足够幸运得到所有社会关系的人来说,孤独是陌生的存在。相反地,在大规模集体暴力等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会感到孤独。如果这种情况成立,那么包括年龄在内的任何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都不会显示出与孤独的任何关系。在现实中这样的群体可能极为少见,但仍然可以将其作为空白模型或参考模型(图3.4)。7
图3.4 年龄和孤独扁平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