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模糊却不会消失的边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红线”。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这条红线始终存在。凡是不懂得尊重这条边界而随意跨越过去的人,往往都交不到优质的朋友。边界代表了各自的独立性,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在社交中所能创造出的“舒适度”。
这和刺猬效应的原理很相似。刺猬们在天冷时总会靠到一起取暖,但它们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免刺伤对方。因为有刺,所以要有边界。人和人之间也要保持安全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尊重这个距离,才能维持优质的关系。
一个能让你卸下伪装的人
人们常说:“最好的关系是相处不累,不用互相提防。”如果有个人可以让你卸下伪装,不用耍心机,也不用防备,那么一旦他成了你的朋友,你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美国著名的“投机之神”彼得·林奇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他对市场了如指掌,创造了连续13年年复利26%的奇迹。退休后的林奇曾向媒体阐述过他对于社交的见解:买股票需要反复计算,需要冒险,但如果交友也这样就太累了。朋友不是股票,不能每说一句话都要思前想后。
看看下面这4点,我们的朋友圈中有几个人符合呢?
(1)不会嫉妒你的好运。当你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时,他决不会眼红,因为你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当你遇挫失意时,他也不会嘲笑你,而是向你提出自己的建议,帮你走出困境。
(2)不会相互玩弄心机。即使再有心机,你们也不会用在对方身上。相处时不用钩心斗角,没有种种不确定的担忧。
(3)互相保持善良。和朋友相处时,“善良相待”意味着心灵的纯净,这是最美好的关系,我们总是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能让自己毫无顾忌地倾注自己的善良。
(4)在彼此面前不用过度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论高兴、难过还是忧虑,均无须遮遮掩掩。因为你们清楚彼此的性格,了解彼此的为人,知道彼此是能够分享喜悦、共担悲伤的人。
符合这4点的人,便是我们朋友圈中的优质朋友。
一个真正的好朋友不仅能包容你的缺点,也能助你扬长避短。从心灵层面来说,优质的朋友是共同成长的;从现实层面来说,优质的朋友则是能够互相提携的。
一个互相信任和尊重的人
我们曾针对“什么是优质朋友的标准”这个问题,在全球发起过一项调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值得信赖”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标准。如果一个人不值得信任,那么他连普通朋友也算不上,更不用说是优质朋友了。
一位英国受访者说:“我借钱给朋友,首先得相信他会还,否则我根本不会借给他,因为没有信任就等同于有危险,谁愿意拿自己的钱去冒险 呢?”
信任能给人带来安全感,而安全感是构成优质关系的基础之一。我们延伸一下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不能在相处中为别人提供安全感的人,就可以将其从朋友圈中去掉了。
1.信任涉及人格评判
“信任与否”决定了我们对一个人的人格评判。通俗地说,当你认为一个人不可信时,实际上就是在否定和贬损他的人格;当你认为一个人可信时,则是在认可和赞扬他的人格。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加上他“后天锻炼所形成的做人风格”就构成了他的“人格”。虽然人们与生俱来的先天性格无法控制,但在后天的锻炼中我们能自主地掌控方向,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取信于人。我们既要结交可信的人,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被信任感”。信任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个门槛,过不了这一关,就谈不上其他的考验。
2.就算涉及利益纷争,也要保持基本的尊重
“互相尊重”这四个字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平等性”,也是所有人际关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内核。没有平等,也就没有朋友。两个人彼此独立,谁也不渴望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只是在自身的方向上加倍努力,让自己能够配得上对方的信任,即便涉及利益问题,也不会强求对方屈从于自己,这就是尊重的体现。(www.xing528.com)
我们发现,凡是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的地位也是非常不平等的,尤其在涉及利益纠葛时,总会形成互相敌视、势如水火的局面,这时尊重也会荡然无存。
一个不以利益为交友基础的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古至今“利益”二字一直存在于人际关系中。利益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决定着关系的深浅。不过,我们在交友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利益对社交的影响,最起码不能把它作为我们衡量友情的标准。
现实中的朋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工作关联,却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在经过深入交流后变成了好朋友,这是建立在情感和兴趣基础上的;另一种是因工作相识,是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为同一目标而并肩作战的人,合作的时间长了,慢慢变成了好朋友。这两种朋友的基础不一样,前者和利益的关系不大,后者则深受种种利益的影响,很难成为我们圈子里的优质朋友。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交友是以利益为基础的话,那么我们所信奉的友情极有可能会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不过,利益是考验人性和良知的武器,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样的人是值得结交和珍惜的,什么样的人则必须从此不再联络。
一个从不“控制”和“干涉”你的人
凯利认为,维持一种亲密关系最好的方法是互相关心,但需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干涉对方生活和工作中的自主决定权。他说:“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朋友交往,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思维,不要企图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想法,强行让他们按你的思维行事,因为他们不是你的私有财 物。”
试图干涉和控制朋友的人,注定会被朋友抛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要给对方100%的自主决定权,否则你将触碰到对方敏感的神经,埋下友情破裂的隐患。
1.不要让人觉得你独断专行
罗恩·韦恩是苹果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和大名鼎鼎的乔布斯有过很长时间的相处经历,两人合作的商业前景被一致看好,但他最终却以8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其持有的10%的苹果公司的股份。用今天的市值计算,这些股份的价值已经高达350亿美元。不过韦恩毫不后悔,因为他觉得乔布斯这个人太独断专行了,极难相处。摆脱乔布斯对他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从此便能高兴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用活在乔布斯的控制之下 了。
他说:“乔布斯是一个不善社交的控制狂,如果让我在乔布斯和冰块中选择一个用来取暖,我一定选择躺在冰块上而不是去拥抱那个人。乔布斯非常专注而果断,如果他想要达成某项成果,你绝对不能挡着他,不然你的额头会被踹上一个大大的脚印!”
生活中很多人其实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控制狂”,越是本事大的人就越想控制一切,居高临下地掌控他人。当你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时,这种行事作风很容易延伸到其他方面,而且,这种行为有时是很难自我察觉 的。
喜欢干涉和控制别人的人在朋友圈中都不太受欢迎,即使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人们也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因此,千万不要成为一个别人眼中“专断”的人。
2.“控制欲”是让人疏远你的毒药
“控制欲”是杀死一切关系的罪魁祸首。“控制欲”被写进了我们的基因中,基因要求它的宿主在群体中获得最大的话语权并以此来支配群体。通常人们对别人的“控制欲”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求别人听从自己的指挥,服从自己的意志;
(2)要求别人学习和贯彻自己的观念。
如果一个人经常用“如果不……就……”的句式,他便有成为控制狂的倾向。因为这种表现是不由自主的,是他内心潜意识的反映,他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不到的,控制狂的言谈举止是一种由本能主导的行为。当你在身边听到有人这样说话时,你就要小心了——要远离这种人,更别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