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减负:与众多朋友孤独同在

社交减负:与众多朋友孤独同在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个从事销售工作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我发现我拥有的朋友特别多,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快乐,每到夜晚就很孤独。”他觉得自己的朋友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能消除他孤独的情绪,他也没有找到知己的感觉。朋友越多,幸福感反而越低。

社交减负:与众多朋友孤独同在

有一个从事销售工作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我发现我拥有的朋友特别多,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快乐,每到夜晚就很孤独。”优秀的销售人员从来不缺朋友,他们交际广泛,人缘极好,应酬也多,可是这些朋友对他们的帮助只限于工作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日复一日地建设社交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用来交际的时间里被塞进了太多的“垃圾”,比如缺乏深度交流的客户、仅在吃喝时能见到的酒肉朋友等,这类低效的社交圈就像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不堪,劳心劳力,又没有效率。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拥有这样的社交圈都不会感到快乐的。

天天和朋友联系,为何你仍无比孤单

哈佛大学有过一堂特别的公开课:我们和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为什么仍觉得无比孤单呢?课程的主讲人说:“你有数百名联系人,他们频繁地与你联系、聊天、吃饭,可你的孤独感依旧挥之不去,这是因为你从未学会面对孤独。为了安慰自己,你只能通过社交软件寻求别人的关注。这种交流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与他人建立了联系,因此并不孤独。但在这种无意义的联系过后,内心产生的空虚感反而更强烈 了。”

近10年来,社交工具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这使得我们能通过互联网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取得联系。今天的社交呈现了流水线般的运作模式,大家不是在结交朋友,而是在批量地“制造”朋友。可以说,交友的成本相比以前大幅降低了。

打个比方,作为微信的新用户,也许你注册微信的第一天只有三个联系人,分别是你的伴侣、死党和同事,但第二天、第三天,这个数字就可能变成了30,到第十天,很可能就变成了300。到最后,你会发现通讯录像一个自动增生的怪物,为你添加着许许多多的联系人,可他们大部分都沉默着。即使偶尔聊聊天,也都是说些可有可无的话,只能起到打发时间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友情的味道却越来越淡。频繁的联系不但没有增加你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反而让“朋友”二字的重量越来越轻了。

所有不能深度沟通的社交都是无效的

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4年之久的于先生也对自己的社交状况感到很苦恼:“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他觉得自己的朋友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能消除他孤独的情绪,他也没有找到知己感觉。比如,当情绪低落时他找不到能打电话谈心的人,遇到困难时打开通讯录,却没有人是他可以毫不犹豫求助的对象。他的通讯录里有800多人,除了父母,就连偶尔能和他交心的人都找不出一个。

2014年,我们的研究小组花费了3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名为“社交沟通指数”的调查。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们选择向每一名受访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送3次相同的问卷

问卷中共有4个问题:

①您有多少个每个月至少联络一次的朋友?

②您有多少联系人在通讯录中长期闲置?这些人占了多大的比例?(超过3个月未联络)(www.xing528.com)

③您隔多长时间参加一次社交聚会?(不包括亲人的聚会)

④您经常有孤独或无人理解的感觉吗?(在朋友很多的情况下)

这份问卷发向世界各地的大学、写字楼、行政单位的邮箱中,通过收集人们的回复进行分析。之后 ,我们又根据其他调查(年轻人社交频率、人均朋友数)综合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朋友的数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朋友越多,幸福感反而越低。

这表明,即便你有很多朋友,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是幸福的。因为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多,社交活动必然日益频繁,这时应酬(与朋友联络)便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你在众多朋友间平均分配着精力,和每一个个体的交流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你很难和少数优秀的朋友产生深度互动,也很难与之建立信任关系。于是,孤独感便随之产生。研究表明,我们和朋友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总是呈现出这种趋势——交流越来越少,逐渐变得因“不能互相理解”而产生分歧。

1.化解孤独感,需要的是深度沟通

人们都希望拥有优质社交,但优质社交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不是联络多么频繁,也不是相处时多么自然,而是沟通足够深入。没有深度的沟通,我们和朋友就缺乏彼此的理解;没有充分的理解,朋友之间就缺少坚韧的纽带。每当夜晚来临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也会由此而来。

华尔街有位著名的投资人说:“我的生活是丰富的,四处参加座谈、聚会,一天见上百人,推杯换盏,畅谈生意,这些让我有一种赢得世界的胜利感,可等凌晨回到家中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时的我独处一室,孑然一身,陪伴自己的只有一杯酒、一支烟,那种强烈的空虚感是无法回避 的。”

想要在社交中化解孤独感,我们就要注重沟通深度,避免掉入“只社交不沟通”的状态。通过有目的、有深度的沟通,我们不仅能交到更好的朋友,还能将这些朋友变为坚不可摧的后盾,进而提升社交效能。与过去的社交理论不同的是,现在我们主张以效能为原则,而不是以人数为目标。而当你开始重视自己社交的效能时,必然会将沟通的质量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2.认清朋友的本质,放弃“数量战略”

“数量战略”是错误的,结识的朋友越多,内心的压抑感和孤独感就越强烈。当你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内心积压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时,你想找个人倾诉,却发现通讯录中竟找不出合适的人。那么多人躺在你的通讯录中,此时却都是无用的。你叹口气,放下了手中的电话,但你看到问题的本质了吗?你还会盲目地社交吗?一个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朋友,远比100个“点赞之交”更为重要。前者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人生正能量,后者却只能用来打发时 间。

简言之,社交减负和社交升级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数量战略”是错误的。随着被动社交的活跃,我们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会越来越强,而这绝不是靠单纯地增加朋友的数量或社交的次数就能解决的。纠正过去的社交思路,重视社交质量,才能逐步改善我们当前的社交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