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视功能检查,常用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对于不能主动配合检查的患者,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以及伪盲者来说,采用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表4-2-2为视觉电生理检测方法及其波形与视网膜各层组织的关系。
表4-2-2 视网膜组织结构与相应的电生理检查
1.视网膜电图(ERG) 视网膜电图记录图形或闪光刺激视网膜后的动作电位通过改变刺激光、背景光及记录条件,分析ERG不同的波,可帮助各种视网膜疾病的诊断。
(1)图形ERG:起源与神经节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它的正相波有视网膜其他结构的活动参与。它由P1(P-50)的正相波和其后N1(N-95)的负相波组成。临床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黄斑病变等。
(2)闪光ERG:主要由一个负相的a波和一个正相的b波组成,叠加在b波上的一组小波为振荡电位。其各波改变的临床意义如下:①a波和b波均下降,反应视网膜内层和外层均有损害,见于玻璃体出血、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脱离等。②b波下降,a波正常,提示视网膜内层功能障碍,常见于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Ⅱ型、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小口病等。③ERG视锥细胞反应异常,视杆细胞反应正常,常见于全色盲、进行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等。④Ops波下降或消失,常见于视网膜缺血状态,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www.xing528.com)
(3)多焦ERG:即多位点视网膜电图。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刺激器,以多个六边形模式来刺激视网膜,刺激单元明暗变化由m序列来决定,得到的连续ERG混合反应信号,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出每个刺激单元相应的局部ERG信号,通过多位点曲线阵列来表达,同时可以用三维地形图显示。此外,mfERG还可以平均反应曲线波形以及多种组合图等多种形式来呈送结果。它主要反映了后极部的局部视网膜功能。
2.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皮层外侧纤维主要来自黄斑区,因此VEP也是判断黄斑功能的一种方法。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任何部位神经纤维病变都可以产生异常的VEP。
临床应用:①判断视神经、视路疾患。②判断婴儿和无语言能力儿童的视力。③检测弱视治疗效果。④鉴别伪盲,主观视力下降而VEP正常,提示非器质性损害。⑤对屈光间质混浊患者预测术后视功能等等。
3.眼电图(EOG)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记录的是眼的静息电位,产生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暗适应后眼的静息电位下降,此时最低值称为暗谷。转入明适应后眼的静息电位上升,逐渐达到最大值——光峰。产生EOG的前提是感光细胞与色素上皮的接触及离子交换,所以EOG异常可见于光感受器细胞疾病、视网膜色素上皮、中毒性视网膜疾病。一般情况下EOG反应与ERG反应一致,EOG可用于某些不接受ERG角膜接触镜电极的儿童受试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