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屈光状态(正视)和调节 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上称正视。目前认为-0.25 D~+0.50 D为人眼正视眼临床标准。
2.屈光不正的诊断及处理 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不能成焦点于视网膜上,这就叫做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大部分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1)近视: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眼轴过长或曲率过高。
①分度:
轻度近视:-3.00DS以内的近视。
中度近视:-3.00DS~-6.00DS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6.00DS以上的近视。
②症状与并发症:
主要症状: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清楚。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眼前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等,并可发生程度不同的眼底改变。
并发症:外隐斜、玻璃体液化、浑浊、黄斑部变性、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眼底改变等。
③治疗:近视屈光矫正是应用合适的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使之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上。
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
(2)远视: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眼轴较短或曲率过低。
①分度:
轻度远视:小于+3.00DS的远视。
中度远视:+3.00DS~+5.00DS的远视。
高度远视:大于+5.00DS的远视。
②远视眼的主要症状与年龄及阅读需求的关系密切。
小于6岁时,低、中度远视者可以无任何症状。这是因为幼儿的调节幅度很大,而且其近距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或伴有调节性内斜时被发现。远视的凸透镜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性内斜视。
6~20岁时,近距阅读需求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双眼视觉症状。
20~40岁时,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老视提前出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
40岁以上时,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这些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www.xing528.com)
远视的并发症:6岁前高度远视未适当矫正可能形成屈光性弱视,高度远视可伴有内斜、视疲劳。
③治疗:远视屈光矫正是应用合适的凸透镜使光线发散,使之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上。
非手术治疗: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
(3)散光:由于眼球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率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因角膜表面两个垂直轴向曲率的半径或屈光力不等而形成的散光,称为角膜散光;因晶体表面两个垂直轴向曲率的半径或屈光力不等而形成的,称为晶体散光。
①类型:
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不相互垂直,称为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称为规则散光。又分为以下三种:
垂直方向(90°±30°)的屈光力较大的散光,称顺规散光。
水平方向(180°±30°)的屈光力较大的散光,称逆规散光。
斜向(30°~60°,120°~150°)的屈光力较大的散光,称斜轴散光。
②症状:主要症状视力下降,视疲劳,眯眼视物等。
③治疗:散光矫正的光学原理原则上与近视眼和远视眼相似,分别矫正两条主子午线的不同屈光度,可以使用柱镜或球柱镜来矫正。
非手术治疗: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
(4)屈光参差:两眼在一条或者两条主子午线上的屈光力存在差异,且差异≥1D时,称为屈光参差。当两眼屈光参差量超过2.5D时有可能因为融像困难出现症状。
①主要症状:双眼视觉不平衡、视疲劳、双眼单视困难、交替视力(一眼看远,一眼看近)、弱视、斜视等。
②治疗:
非手术治疗: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
其他:伴有斜弱视,应进行斜视治疗和弱视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