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985 年10 月4 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重申,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法制教育是由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引出来的,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直接目的和目标侧重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的提出肇端于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1979 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提出“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事业,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自此,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1985 年8 月1 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发布并被执行。该文件决定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上进行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包括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在初中阶段,要进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纪律教育”,“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树立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观念”。

1985 年10 月4 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重申,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件中认为,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以来,青少年犯罪率曾有明显下降,这一年以来又逐渐回升,并出现了罪犯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的趋势。出现这些情况有其复杂的原因,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不足,而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因而需要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关心和教育青少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党,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力量,从各个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大力普及法律常识,使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中央要求从现在起到1990 年,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干部和青少年是重点教育对象。在目前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不少是犯法不知法的‘法盲’。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共青团、工会、妇联和教育、司法行政等部门,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切实抓起来。小学从低年级起就要结合思想品德课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大学要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教育和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尽快解决课程设置和编写教材等问题。在职青年的法制教育,要在基层党政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党委宣传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具体负责实施。”(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看出,法制教育是由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引出来的,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直接目的和目标侧重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