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及误区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及误区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有些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符,这种教学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让学生思考后,知道丹顶鹤的羽毛、人的头发、肌肉、蛛网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失去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食用的奶粉,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太低导致机体发育不良。可见蛋白质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引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化情景提高学生利用已学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及误区

高中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会重视生活化教学,好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的生活化教学牵强附会,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不管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思维发展相符,是否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入,在那里生搬硬套。有的生活化教学就是设置一个情景,当作一花哨的摆设,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进行表面的生活化教学。有些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符,这种教学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还有的生活化教学,教师的语言太随意,导致学生答题时,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能力很差。下面就这三类主要的误区进行说明。

(一)表面化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定要与教学内容紧紧相扣,不要只是一个噱头

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片段。用多媒体展示精美的丹顶鹤舞蹈、可爱的婴儿、健美运动、蜘蛛结网等图片,并配上音乐,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设问质疑:你们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片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吗?让学生思考后,知道丹顶鹤的羽毛、人的头发、肌肉、蛛网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片段,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大头娃娃图片,学生一片哗然,开始叽叽喳喳讨论三聚氰胺事件。教师讲解:安徽阜阳从2003年开始,有多名婴儿陆续患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的孩子,在喂养一段时间后,身体瘦弱,变得四肢短小,但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这些孩子就是大头娃娃。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失去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食用的奶粉,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太低导致机体发育不良。可见蛋白质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绞尽脑汁地设计一个趣味、新颖的导入,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虽然设计的情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但是要将情景导入到教学内容绕了几个弯,不能快速直接进入主题。第二个案例新课开始前根据身边的事件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初中的学习背景以及学生的经验层层递进设计问题,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讨和交流,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只是烘托课堂气氛,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进行生活化教学不是单纯营造课堂气氛,制造一个噱头,而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生活化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教师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找到好的契机。关于蛋白质的新授课教学设计这样修改、进行,就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出示图片后,由学生讲讲他们了解到的大头娃娃产生的原因,教师点评,进行适当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提问:青少年正处发育的黄金阶段,平时要多吃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那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呢?学生举例。教师引导,蛋白质对我们身体这么重要,据大家所知,它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学生举例说明后,观察教材中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学习蛋白质的重要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小结,承上启下一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转到蛋白质结构的学习。回顾初中知识,蛋白质是否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引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充分利用了热门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并且与教学内容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掌握新知识。

(二)不符合学生实情的生活化教学

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盲目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会适得其反。案例1:受精作用教学片段。教师提问,给大家100个鸡蛋去孵化,能全部孵出小鸡吗?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最终确定,不能,可能温度没控制好,可能鸡蛋变质。教师继续问,还有别的原因吗?学生漠然。教师只好自己点出很可能没有受精。分析:很明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农村学生就能很快想到这个原因,并能激发学生想了解有关受精知识的欲望,但是面对城里的学生,教师能想当然将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学生,那样的情景设问,占用课堂时间,效果并不理想,还不如直接导入。其实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双胞胎、多胞胎进行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双胞胎(甚至有的学生本身就是双胞胎),为什么会产生双胞胎呢?学生会七嘴八舌发表观点,有的会认为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导致。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巩固前面减数分裂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顺势导入到受精作用的学习。案例2: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片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从疯长的水葫芦和漫山遍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引导学生理解种群数量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分析:江南的学生对水本身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加拿大一枝黄花,虽然有视频,但是不如学生亲眼所见的有冲击力。其实在水沟、池塘、河边等地方水葫芦和革命草(空心莲子草)随处可见,学生不一定知道名字,但是非常清楚它们的危害。所以,教师如果要用外来物种来导课,可以直接在室外扯点水葫芦和革命草来,更加直观。案例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片段。教师利用教材上的“问题探讨”,提出问题,水毛茛水中的叶子与空气中的叶子叶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因组成不同吗?什么原因导致它们不同呢?

分析:学生根本不认识水毛茛,很多学生认为它水中的叶子就是根,教师只好解释,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区域,生物资源是不同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同,不能死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设计情景。环境不同导致生物性状不同的实例很多,比如生活中餐桌上的韭菜韭黄,有的菠菜菜心上有白点,有的没有,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设置问题,学生兴趣更高,并能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一定要分析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实情,设计合适的生活情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生活化情景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成就感。

(三)课堂语言随意化、生活化(www.xing528.com)

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就可使生物学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但是教学中用科学、准确、精练的语言解释生物学问题能直接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征,如果随意使用课堂语言,学生正确使用生物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较低,这样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案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片段。在学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解释完自然现象后,教师提问: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农业生产中可以用来生产无子番茄,怎样操作呢?学生答:没有传粉时,在雌藤上涂生长素。教师点头称赞不错不错。

分析:学生的回答不够严谨,教师居然没有加以分析,补充说明。很明显的两处地方都要修改,“没有传粉”能确保一直不传粉吗?在雌藤上涂生长素,生长素浓度过高不是抑制生长吗?由此可以看出,该教师平时没有认真研究生物术语的表达,也不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科学性,认为学生好像懂了就行。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教师随意使用专业术语,如叶绿体中的色素有时候讲成叶绿素,“细胞液”与“细胞质”含糊不清,教师对术语都不能准确表达,学生更是含糊不清。此外,很多成语、谚语中含有生物学知识,但是教师使用这些例子时要小心,曾有教师在讲食物链时,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没有下文了,这个明显不是一条食物链,它缺乏生产者。教学过程中使用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但不是随意,更不是滥用。以上讨论的误区,绝不是出自偶然,许多课堂中都有这样的倾向,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模式而用生活化语言、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方面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牵强附会。因此,生活化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才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土壤。

思考与练习

1.简述生活化生物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2.简述生物教学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其功能。

3.简述生活化课程资源筛选的原则。

4.简述生物教学中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5.设计一堂以生活化课程资源为背景的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