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筛选原则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筛选原则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些探究性活动在生活中的开展,发掘其生活意义,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筛选原则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生活化教学,所以有必要对适合生活化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筛选,以便于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科学原理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学生通常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因为很多生物学原理在生活中都有应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但有些时候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的生物学知识是相悖的。例如,人体时刻都要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如果体温过高(发高烧),就必须要采取物理或其他方法降低体温,最常用的是冰敷、减少穿着的衣物等方法,但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却是“发烧时要多喝开水多盖被子‘捂一捂’”,这样的做法虽有一定道理却不适于发高烧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生活性课程资源时应时刻把握科学性原则,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但同时也要注意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二者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从生活经验出发,掌握科学的生物学知识的目的。

(二)有效性原则

依据有效性原则筛选知识点是指能够利用教学生活化课程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的知识点的筛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其中部分还有一定的难度,如蛋白质、核酸、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这些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怎样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来突破重、难点就成为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材上是以一段话的形式描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染色质和染色体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光学显微镜下虽然能看到染色体,但是看不到染色质的形态。此外,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还没有学有丝分裂,因此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易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内容,我们可以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类比为“水与冰的关系”,水和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所有的学生对它们都非常熟悉。

(三)活动性原则(www.xing528.com)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因此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添了探究性学习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等内容,而其中很多就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例如,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对这个探究活动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相应的例子,如拌菜馅时会有水渗出,长时间放置的青菜会萎蔫,而洒点水后又变得硬挺等,也对此有一定的疑问。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了解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同时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疑问,而且这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着的内容的加入,也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保证了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些探究性活动在生活中的开展,发掘其生活意义,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背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他们学会的“活”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印在教材中的“死”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扣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提炼出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素材,例如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布置学生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材料,回家制作细胞模型、细胞膜模型、生态瓶等小作品,促进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具体化,更充满趣味性、生动性,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这些资源本身,而是在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具备生物课程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重视生活化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认识,积极实践,充分发挥生活化课程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