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时,阅读背景资料。学生了解当时的科学背景,为下面的学习搭建了一座引桥,并会产生兴趣。另外Chargaff法则在课前让学生知道,当教学进行到讨论DNA内的碱基如何配对时,学生会在迷茫中恍然大悟。
(一)展示并要求学生阅读信息一
要求学生用塑料零件组成脱氧核苷酸,提出问题:四种脱氧核苷酸相互之间怎么连接成长链?并要求学生尝试连接一条长链。结果是学生制作出的长链多种多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二)展示文本和图片资料信息二
根据其中富兰克林的结论,学生知道制作的长链结构中,只有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的才是正确的。这样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脱氧核苷酸单链结构了。这时提出问题:DNA分子应该由几条链构成?
(三)展示文本资料信息三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学生可以动手连接两条链组成的螺旋结构。同样,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此时引导学生再来关注信息二中的信息:DNA分子的直径是2 nm,所以碱基应该是排列在内侧的。
此时可以告诉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大化学家鲍林就认为DNA是三条链构成的螺旋,碱基在外侧。而且在鲍林的模型中,磷酸不是离子化的,核酸则根本不是酸。
科学就是在不断失败中前进的。(www.xing528.com)
提出问题:四种碱基在组成双链时是怎样配对的?
学生在尝试着各种配对方式:①A-A,G-G,C-C,T-T;②A-G,C-T;③A-C,G-T;④A-T,G-C。
(四)展示文本资料信息四
只有③和④两种配对方式,DNA分子才不会出现参不齐,外侧出现突起。此时,有的学生会突然想起Chargaff法则!
(五)展示文本资料信息五与信息六
要求学生再按照新的信息来组建DNA分子模型,学生会选用A-T、G-C配对方式。
(六)展示文本资料信息七
要求学生再次修订建立的模型。此时,学生能构建出两条反向的脱氧核苷酸,A-T、G-C配对的双链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