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内容
生命科学学科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进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极大发展。高中生命科学学科不应仅满足于文化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对高中生精神文化的浸润与陶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素材,充分发挥生命科学课程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例如,有利于树立学生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讲《生物多样性》这一章时,可以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联系到社会生活,如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藏羚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现已被列入濒危动物。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中,通过介绍孟德尔用8年的时间,用豌豆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潜心研究出了对人类有重要贡献的遗传规律,使学生树立探究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培养学生顽强勤奋的意志,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可介绍他经历了重重困难,花费了三年光阴乘船环球旅行,最终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标本、证据。之后他又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整理标本,每日记录笔记,毕生撰写了大量论文及书籍,最后又出版了世人皆知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教师通过融入科学家的背景,使学生对他们树立一种崇高的敬意,并深刻意识到科学必须是来源于实践,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又如在讲保护水资源时,可向学生展示报纸上、网络媒体上刊登的“钱塘江的虾集体自杀”和“太湖、黄浦江水葫芦泛滥”的图片和文章,让学生深刻体会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让学生从自我做起,宣传和监督周边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的情况,向家长宣传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向人们宣传和提倡不向河中乱丢废物垃圾等。人类对大自然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如今人类已经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气候环境的恶化、各种疾病(如SARS)的肆虐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并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肩负起应有的的责任。
(二)实验过程更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生命科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发展,因而在发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命科学教育应当积极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鼓励创新思维,加强实践锻炼,不要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和书面考试,多加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科研能力。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为了适应新时期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在高中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我国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必须肩负起教育改革先锋的重任。进行素质教育改革,融入人文教育,这就对高中生命科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大的挑战。
(三)生命科学技术成果紧密联系人文因素(www.xing528.com)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科学家近年来也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2000年6月26日,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英、德、日、法、中六国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制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2002年,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了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使人类在揭示水稻遗传奥秘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2003年,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这一基因,在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人类最终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由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历时6年的绘制“水稻基因组序列全图”工作圆满结束,全图不仅定位了水稻中的37500个基因,而且还率先在动植物中完成了对着丝粒的测序。2007年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又完成了全球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测序,绘制了第一张亚洲人的基因组图,成为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中国人全基因组图谱,实现了跨越发展。教师在上课时融入当今生命科学技术成果,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科学精神、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四)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及战略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时代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从这三份国家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科学素质培养的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而人文素质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一个人没有理性那他是一只动物,一个人没有感性那他是一台机器,理性与感性并存才能称其为人。教育的目标不是训练一只动物,也不是制造一台机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培养的人既具理性的思辨,又有感性的智慧。只追求科学素质教育或只追求人文素质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不完善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平衡的。只有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学科综合也成为很大的趋势,这就需要教育要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通过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与人共同生活,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以推动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