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圣人之言。“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这样的说法,至今仍时常听到。
“命运是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谁也驾驭不了”;“命运是暴虐的恶风,会将一切美好的事情吹散得无影无踪。”有些青少年朋友当身处逆境时,对“命运”也是这样诅咒的。其他关于命运的议论还有很多:有人出门撞了车,会说:“今天运气真不好。”运动员参加比赛前,也往往心里祈祷:“但愿今天运气不错。”有的青年学生几次参加高考,但都没有考上,也常常这样说:“我这辈子没有上大学的命。”等等。那么,人生的道路上到底有没有命运?这个经常叩响人生门环的命运又到底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命运是“人生的一切遭遇”,但这只是接触了命运的表现形式问题,还没有完全接触到命运的内涵。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遭遇。但不是所有的遭遇都能上升到命运的含义来理解。比如一个人和他的同伴发生了一次口角,虽然这是两人之中的一次遭遇,但因这一遭遇并不能对人生价值发生重大影响,所以不能当做命运来认识。那么,命运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命运是指在人生道路上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价值关系,是指与人生中重大价值有关的那类遭遇。这类遭遇,既包括对人生构成重大的肯定(正价值)关系,又包括对人生构成的否定(负价值)关系。
“命运”一词非常古老。古往今来,经常有人用命运一词来说明人生遭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命运,一直众说纷纭,赋予命运一词以不同的理解。
历史上有人以必然性来解释命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服从命运,命运就是必然性”,“命运是以人性的物体撒播生产万物的种子和周期进行的尺度。”这里,赫拉克利特虽然揭去了披在命运之上的神秘面纱,说明命运作为必然性是人们能够认识的对象,但他所讲的命运是指宇宙万物的命运(必然性),这是一种泛命运论。其实,像水、土、木、石这类非生命自然物是无所谓命运的。命运是指人生状态的概念。泛命运论把人混同于宇宙万物,它所讲的必然性是指纯客观的存在的必然性,而不是指人主体活动的行为的必然性。这实质上既否定了人对命运的能动主体作用,也忽视了偶然性对命运的重大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客观必然性,强调人对必然性的屈从,最终必然导致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宿命论。
历史上还有人以偶然性来解释命运。战国时期的荀子说:“节遇谓之命。”就是说,偶然的遭遇叫做命运。而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自有拂帘幌坠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浇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自当富贵,浇粪溷者自当贫贱。人生命运和随风飘落的树花一样,完全受偶然因素决定。把命运看作偶然性所致,这对批判宗教有神论的“前定说”、“因果报应说”、“宿命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排斥必然性,把偶然性绝对化,崇拜偶然性,认为人在偶然性面前无能为力,同样最终也会导致宿命论。(www.xing528.com)
现代西方有些哲学流派特别强调人生命运偶然性。例如:存在主义认为,一切存在都是偶然的东西。萨特说:“人的存在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必然性,‘在’的定义本身就向我们揭示了它的原始偶然性。”雅期贝尔斯说:“我们作为个体眼看我们的生命随着短暂现象的浪潮漂流,被卷入种种偶然性和不可违抗的漩涡。”存在主义否认社会生活的客观历史必然性和内在规律,把人生说成是一连串数不清的偶然事件肆虐的过程,偶然性支配人的命运,人的命运注定是恐惧、烦恼、痛苦和死亡。
无论讲必然性,还是讲偶然性,都只是从人的受动性,即外在力量对人的制约方面谈命运,而忽略了人的主体活动对命运的能动作用,因而都是对人生命运问题的片面理解。在历史上还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命运观,认为人的命运都是神的意志,是上帝的安排。
孔子主张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认为“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人间祸福,生老病死,都是命里注定的,人们不能违抗。这种唯心主义天命观,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
命运是人的命运,唯有人才有命运意识。在人类历史上,人的命运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命运观、天命观,直至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对命运的种种看法,都说明不同时代的人对命运有不同的理解,曲折地反映出人的命运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人的命运意识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水平。在现代,随着人类自我意识能力的空前提高和对自身认识的空前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所谓命运实际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受动性和主动性、他主性和自主性的统一,对人的命运的理解才有了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