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最终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理想,人皆有之,但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立场和世界观不同,每个人的理想也不一样。有的青少年只希望将来有一位漂亮的爱人,一座舒适的住宅,一套时髦的家具,一个天真的胖娃娃;有的青少年只求天下太平,与世无争,一间房、一壶茶、一本书、一支笔,“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吟白雪诗”;也有的青少年希望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等等。正是这种不同的理想,指引着人们走不同的道路,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上起不同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理想是科学的、现实的?什么样的理想是不科学、不切实际的呢?根本区别就在于看其是否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即对真理的认识基础之上,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在人类理想的发展史上,只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才能更好地成长,为人民做出贡献,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才有意义。为什么我们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青少年的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呢?
首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不同于那些宗教福音和空头诺言,也不是什么“推理”或“想像”出的虚无缥缈的幻境,它是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类历史除原始社会外,其他的社会制度都是以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为基本特征的。在中外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在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但由于阶段和历史的原因,他们的种种理想和愿望都落了空。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有了无产阶级,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产生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
其次,共产主义事业能把人类推向前所未有的理想境界。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消灭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理想社会的光辉远景,极大地吸引着千百万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满腔的热血,去浇灌这一伟大的事业。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我们应该继承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并为之终生奋斗。
然而,有些青少年却以为“共产主义或许是很好的,但毕竟太遥远了,远水不解近渴”。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诚然,共产主义是一个极其宏伟的目标,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方可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前进一步,就向共产主义理想接近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看,共产主义理想这个“远水”又是能解“近渴”的。
在历史上,凡是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大都是在青少年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崇高志向和广阔胸怀。周恩来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鲁迅21岁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来表达报国的宏愿。可见,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他一生为社会作贡献的大小,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www.xing528.com)
诚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够像革命前辈那样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一个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像革命前辈那样,在青少年时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上世纪60年代时曾对青少年学生说:“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少年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做什么,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几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读起来仍感十分亲切,仍然不失其教育意义。
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前提下,我们也鼓励青少年有比较具体的理想,也可以说是职业理想吧。比如说,有的青少年想成为科学家、音乐家、工程师、作家等等,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理想。但有的学生把职业理想叫做“自我设计”。这种观点则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我们并不否认树立个人理想要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问题在于这个“自我设计”是否符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否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如果抛掉这一切,搞“自我设计”就不妥。当然,只要这些具体的理想确实是从属于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的,那么就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不要怕人说什么“个人主义”、“名利思想”、“成名成家”。试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那共产主义理想岂不变成了空洞的东西。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具体理想溶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也只有这样,个人的职业理想才会放出绚丽的光彩。
再次,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目标和动力。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会胸怀四海,放眼五洲,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就不会被形形色色的、暂时的、偶然的现象所迷惑。这样,他就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为祖国的振兴中有所作为。也只有这样,当他进入老年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