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的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文峰小学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旨在提升全校师生的学科阅读素养。
(一)数学学科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正如苏联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所指出的:“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6]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数学阅读的。因此,开展数学阅读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的。
1.数学阅读要“去伪存真”
数学阅读需要提炼阅读材料中的深层信息,剔除干扰信息,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方法和解题策略。如:据医学测试,人静止不动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很多。若穿得暖和,但不戴帽子,当气温为15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散失总热量30%,4度时占3/5,零下15度时占3/4。因此,有句俗话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请问什么气温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最多?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信息较多,有表示气温高低的,有表示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多少的,并且有的是百分数,有的是分数,学生无从下手。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此题就是讲述了一种生活现象:人在不同的气温下,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是不一样的。这道题的数学本质就是比较30%,3/5和3/4这三个数的大小。“会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的学生和“能够认识到此题是比较这三个数大小”的学生,其数学能力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数学阅读能力上。
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阅读能力,数学课堂也可以借鉴语文学科中读重点词、读中心句、读核心问题、压缩句子读、正过来读、反过来读、跳跃着读……千读百读,读出浓浓的数学味,使学生越读越明,愈思愈清。读出数学方法,读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我们数学阅读的目的所在。
2.数学阅读要“推敲琢磨”
数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它高度抽象、表达精确、逻辑严谨。自然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明确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譬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中的“在同一平面内”一句和“互相”一词;又如“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中的“末尾”一词;再如“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中的“只有”一词,等等。
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是抽象的,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过,很难让他们深刻理解并掌握。需要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琢磨概念真正的内涵,并由此向外延伸。“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在圆周率的概念阅读中,学生应“读”出以下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比值,所以没有单位名称;圆周率还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大圆、小圆的圆周率都是一样的,是一个固定的值;圆周率是用周长除以直径所得到的商。长此以往照此训练,必然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阅读要“涵养文化”
数学课堂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这种现象:课本成了“课堂作业”的载体和代名词,更别说去细细阅读和品味课本上“你知道吗”这些细枝末节了。殊不知,正是这些“细枝末节”里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史料和数学趣味。我们应该寻觅恰当的时机将它们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史料看现实,触摸到史料背后的价值,丰富情感,完善人格。
经典的文献要阅读,像分数和小数的由来、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九章算术》和最大公因数、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等。时尚的元素也要涉猎,如“铺地锦”和竖式乘法、确定位置和地理上的经纬线、怎样滚得远与斜坡、抛硬币与概率等。当然,阅读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也要涉及课外。像《小学生数学报》上的阅读材料就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教育意义,又有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阅读应当具备强烈的数学味道,充盈着鲜明的数学学科特色,它不能像人文学科那样粗犷地浏览和机械地记忆,它需要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揣摩,精心地推敲。这种阅读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音乐学科
读是理解的基础,只有学生有效地读懂音乐才能理解和体会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真正理解音乐。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音乐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音乐背景、阅读音乐歌词、阅读创作者等等,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通过音乐和阅读的结合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自主阅读中被音乐的魅力所折服。
总之,有效地将阅读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实现音乐课程价值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均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将阅读和音乐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音乐,体会音乐,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音乐课堂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1.阅读音乐故事
所谓音乐故事的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动学生学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带着真情实感来进行演唱,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才能发挥音乐课程的价值。
2.阅读音乐歌词
在音乐与阅读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不妨组织学生对歌词进行阅读,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聆听后再说一说自己的感觉。这样一来二去的鉴赏与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都有密切的联系。(www.xing528.com)
3.阅读音乐资料
音乐资料的阅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演唱者、了解词曲的创作背景,这也是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部分,但在很多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的是“唱”,常常忽视这一部分,导致很多学生在演唱中缺少感情,难以演唱出歌曲背后的情感。所以,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先组织学生自主对音乐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三)体育学科
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巧的训练之外,还要充分培养学生体育阅读的良好习惯,从书本、刊物、网络中了解体育常识、掌握健康知识以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等,实现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1.借助体育阅读了解身体基本常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了解自己的身体,包括身体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之后,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分男、女生两组,了解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特点,还要熟悉和了解人体的构造。学生带着这样的目的广泛阅读,并收集整理了许多资料。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出示人体构造图,和学生逐一对照人体心脏、胃、肺、肝等的位置;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解小学阶段身体机能所处的状态,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
2.借助体育阅读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在当今社会,保健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掌握良好的卫生保健知识与习惯,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小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体育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阅读,掌握基本的卫生常识和生活保健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阅读、搜集整理有关卫生方面的知识,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汇报的内容基本涵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卫生知识,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这些属于基本的卫生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不同季节洗脸、洗头等生活小技巧,对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流感季节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如何抵御病毒侵害等方面更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自主收集保健知识,在体育小栏目制作专刊,刊登学生的体育内容摘记,既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保健知识。
3.借助体育阅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小学校园里学生的视力不佳,体型偏胖等现象不容忽视。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帮助学生及时纠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在体育课中,专门增加保护视力的板块,让学生通过体育阅读,对近视的形成、近视的后果、如何避免近视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预防近视方面,一些尚未近视的同学将这些内容作为保护视力的制胜法宝,牢牢地记在心里,极大地降低了近视的发生率。比如学生体重超标,容易影响智力发展;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阅读,收集有关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一日三餐需要摄入多少能量,哪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过度肥胖。借助体育阅读,学生对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吃出健康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对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积极整改。经过这样的体育阅读,班级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借助体育阅读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在体育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一些体育先进人物事迹,从奥运冠军到全国冠军再到我们所熟悉的一些体育明星,如姚明、刘翔、伏明霞等,既要看到他们获得奖牌的光鲜一面,更要看到他们为了沉甸甸的奖牌所付出的艰辛,让学生对体育拼搏精神、顽强毅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以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激发他们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体育趣味知识,体育明星的奇闻逸事,比赛的花边花絮,以及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学生从体育阅读中汲取先进人物的精神力量,获得有关体育运动的趣味知识时,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7]
(四)美术学科
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对于美术技巧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是看他画得是不是美观,很少去关心学生所画作品里的情感。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很少给予学生一定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将读图与读文本两者进行融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阅读,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视觉鉴赏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给图配文,以图引文
就一年级学生而言,在幼儿园接受绘画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受到简笔画的影响,画面表现出程式化、符号化的特点,不论画面中要画的是什么,均需要加上圆圆的太阳、片片的云。画房子的时候,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屋身、三角的屋顶,整个画面均是三段式,上面是天空,中间是房子,下面是草地。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学生内心思想与情感的挖掘,培养学生随文“图说”能力,增加学生对故事以及内容的兴趣,使其逐渐爱上阅读。而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要从小开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瓢虫》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瓢虫的动作以及发展规律,只需要画出身体转动的不同方向,瓢虫的动作便会发生变化。之后才画上树叶和周边的环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画重叠,知道怎样去撑满整个画面。
在完成了上面的步骤之后,要让学生懂得视觉上面的审美以及表达。因而,需要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写出故事。当然,在这方面可以由教师进行引导,这样的训练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图说能力和对画面的理解能力,并将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图激文,以文引图
在小学三年级时,学生便开始需要创作作品。还可以通过以图激文,以文引图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例如,结合生活常识来进行课程设计。而《画地图》主要让学生自行了解他们从学校到家的路线是怎样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会遇到什么样的大楼或者是标识,之后再通过文字表达,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画面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文字进行绘图,让学生从自己写的日记中,选择一篇最喜爱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文字,想象画面进行绘画,以实现文字与画面的融合与统一。
美术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将阅读引入美术教学,让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文字与画面的互换,阅读可以引申出深刻的思考,而绘画能够很好地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利用阅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