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梳理是在对文本内容阅读理解的同时,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由整体到局部,实现对文章思路完整的把握。可以说,结构梳理和内容理解两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两者同等重要。
学段目标与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教学建议:“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评价建议:“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阶段目标:“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内容与要求:“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建议:“要重新审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把学生从繁琐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概念中解放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www.xing528.com)
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近年来语文教学在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结构的分析也被一定程度的弱化,这在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因而在课标中都只是点到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这里结合其他两句相关的阶段目标与教学建议,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在结构梳理方面大致是以下一些提示:一是指出结构思路的相互关系,两者是有区别的,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是为了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程度,只有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才能理清文章的思路;三是提示分析思路的方法要求,可以“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但“应指导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
1.指出结构思路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构思写作前,总是会将要写的内容、写的角度、写的方法等想清楚,设计好,然后再动笔,这个过程是一个有规律、有条理、方向明确、思维连贯的过程,当然在具体写的过程中会随着情节等的变化有所调整,但也是在整个思维的指导下完成的。一般来说,我们将这样一个文章写作完成前的过程“路线”称为思路。“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后来被借用到写作学中,非常形象,指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布局艺术,大到篇章结构,小到语句组织,都是结构的范畴。由此可见,思路是作者构思文章的脉络,而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思路的物化。语言学家张志公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说得非常明白:“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件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的组织结构。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1]
2.明确结构思路的重要程度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经历、才情禀赋,甚至是思维方法、写作认识都各不相同,自然在写作时就会受不同的思路影响,反映到文章里,就表现为不同的结构。阅读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从文本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那么,分析结构其实是很好的抓手。原因就在于结构是思路的外化,我们无法直接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除非作者在相关的文章中提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特别是结构的分析,还原作者的思路,由此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再者,一个优秀的作者,很少会平铺直叙,简单交代相关事情就结束,那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而为了让文章的思想内容更为生动,作者往往在构思时动足脑筋,精心构思,这样的作品因为结构好,更易激发阅读效果,产生阅读共鸣。因此,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2]语文教学中分析文本的结构犹如参观古建筑时欣赏房屋一样,如果仅从房屋的外表多么美观或是材料多么优良,而忽视了结构的话,那便无法真正欣赏到其中的艺术和魅力。
3.提示结构思路的方法要求
材料,解决的是“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的是“言之有理”的问题;而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也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只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认为读者通过印刷符号的刺激就可作出反应,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过程就可实现阅读意义,显然存在明显不足。这种阅读观,较多地拘泥于字、词、句的分析,将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章瓦解得支离破碎,“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Caroll,1964年)[3],毫不考虑学生阅读规律及文章的文体特点,一味地采用同一模式。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在知觉过程中,部分会丧失它们先前的特征,呈现出由整个模式决定的新特征。他们认为,整体事物的属性决定构成整体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属性之和,整体事物的属性随着整体事物的存在而存在。因此,有些专家指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可能是对词语、句子的简单相加,同时也不可能对各种心理因素与过程作出那么精细的划分[4]。文章本身是作者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整体认识,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要从整体出发,从写作主旨出发,不能简单地就分析而分析。结构是文章的结构,思路是文章的思路,一切的分析都要基于文章的主旨。所以,有关结构思路的方法就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不能是为了方法而去分析文章的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