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现代文阅读:目标与要求解读

初中现代文阅读:目标与要求解读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概括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阅读水准的重要指标。如果说“整体感知”是由总到分,体现演绎思想的阅读思路,那么“分析概括”就是由分到总,体现归纳思想的阅读思路。也就是说,分析要恰到好处,要将文本的具体分析与思想内容、写作主旨相结合,不是为分析而分析。3.提出分析概括的整体要求“在阅读能力结构中,‘理解’居于核心地位;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是最基本的智力技能。”

初中现代文阅读:目标与要求解读

分析概括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阅读水准的重要指标。如果说“整体感知”是由总到分,体现演绎思想的阅读思路,那么“分析概括”就是由分到总,体现归纳思想的阅读思路。

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教学建议:“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评价建议:“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内容与要求:“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语言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

阶段目标:“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评价意见:“综合与分析重在评价学生整体把握和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www.xing528.com)

以上课程标准的内容分别从三个角度高度概括了现代文分析概括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已有知识与能力的调动,让学生阅读时既基于已有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又能得到新的提升;二是注重方法积累,要“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特别是要能在文本阅读时运用相关具体的方法,如“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能力”;三是注重文本的实际内容,要能紧扣文本,不能脱离文本,特别强调要从文本整体把握的角度。

1.强调已有经验的重视程度

学生的阅读是有基础的,必然是受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影响,但在这其中,有些是可以促进有效阅读的,有些会导致低效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的。而由于某些文学作品往往是历史的产物,与现代学生所处的年代相距甚远,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这种阅读的“代沟”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相关已有经验,教师在阅读前的指导相当重要,例如,布置预习时,通过相应的情境资料有意识地让学生的经验得到激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式情境、生活式情境、悬念式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1]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人迷人痴、情感流淌的情境,而这情境必须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的激发为前提的。

2.突出方法积累的重要程度

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分析”的过程,将活生生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是脱离整体基础上的片面化讲解,会曲解,甚至误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不对的,但这不是说分析概括就不重要。恰恰相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积累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效果。有专家指出,“要提高阅读能力,要确保阅读得分,关键是学会分析。”[2]现在很多人以为提倡语文要以人文性为主,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误区。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在教学实际操作上,要么偏向工具性,要么偏向人文性,始终没能把握好度,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方法,造成学生考试一直考不好,家长抱怨,教师迷茫,甚至有人认为“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付出基本上得不到回报”[3]。现在语文课效率低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法的指导,或者说是学法指导不到位,尤其是分析的指导,这是关键。也就是说,分析要恰到好处,要将文本的具体分析与思想内容、写作主旨相结合,不是为分析而分析。分析要为主旨理解服务,要通过一定的环节设计,不露痕迹,水到渠成,否则,就会造成肢解、瓦解课文的现象,出现断章取义的理解。

3.提出分析概括的整体要求

“在阅读能力结构中,‘理解’居于核心地位;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是最基本的智力技能。”[4]在阅读中,学生能否用简约、明白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写作主旨、情感倾向、事物特点、原因条件、艺术特色等,是决定文章阅读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在文章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学会概括,但问题是在分析概括时往往会因为方法指导的不恰当,造成学生在分析概括时抓不住要点和关键信息,或是内容片面,或是偏离中心,原因是在分析概括指导时没有培养好学生分析概括的整体意识。任何文本分析,最致命的是脱离文本整体的分析,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割裂地分析文本”。因为文本是有生命的,是作者在一定背景下的思想、思维与语言的产物,所以教师在指导时,无论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还是对写作形式的概括,都必须摆正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逻辑原则,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