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苏军推进到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一线,即开始作进攻柏林的准备。从这里到柏林只有60公里远了。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抵达奥得河,并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了数个登陆场;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了尼斯河,并在某些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罗科索夫斯元帅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肃清了格丁尼亚地域的德军集团,一部由但泽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肃清了德军东普鲁士集团。4月13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占了维也纳。柏林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块风雨飘摇中的“孤岛”,其东、南两面都直接暴露在苏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准备对德军的最后一战——强击柏林时,严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无10条件投降的政策。参加柏林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飞机800架,司令为空军主帅戈洛瓦诺夫),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此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对德军优势更大。柏林战役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德军集团,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并于战役结束前,使苏军前出易北河与盟军会师。战役企图规定,在宽大正面实施数个猛烈突击,合围柏林集团,同时予以分割,逐一消灭。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特别重视时间这一因素,要求战役高速度进行,在12~15昼夜内结束。各方面军司令根据大本营的企图,定下了决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朱可夫)奉命以第47集团军(司令为佩尔霍罗维奇少将)、突击第3集团军(加强有坦克第9军,司令为库兹涅佐夫上将)、突击第5集团军(司令为别尔扎林上将)和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为崔可夫上将)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于战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御地带,保障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加强有坦克第11军,司令为卡图科夫坦克兵上将)、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为拉济耶夫斯基少将)进入交战(在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攻占塞洛高地支撑点后)。至战役第六日,方面军主要集团应攻占柏林,尔后,突击第3集团军辖坦克第9军务于第八昼夜进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团军则于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线。第61集团军(司令为别洛夫上将)和波兰第1集团军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司令为科尔帕克奇上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茨韦塔耶夫上将)和近卫骑兵第2军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别实施辅助突击。第3集团军(司令为戈尔巴托夫上将)为方面军第二梯队,近卫骑兵第7军担任预备队。步兵和坦克应利用夜暗于拂晓前1.5~2小时,在30分钟炮火准备之后发起冲击,为了冲击时对地面照明,共准备了140多部探照灯。
苏制“喀秋莎”火箭炮
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以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辖坦克第25军,司令为戈尔多夫上将)、第13集团军(司令为普霍夫中将)、近卫第5集团军(辖近卫坦克第4军,司令为扎多夫上将)和2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司令为雷巴尔科坦克兵上将)、第4集团军(司令为列柳申科上将)的兵力实施主要突击。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应强渡尼斯河,突破德军防御,并从施普雷河一线保障向勃兰登堡、拉特诺和德绍等方向行动的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1个坦克军从南面向柏林行动。至战役第五日,各坦克集团军应进至柏林西南30~35公里处地域。按照第二方案,拟用各坦克集团军向柏林实施突击。波兰第2集团军辖坦克第1军和第52集团军(司令为科罗捷耶夫上将)一部辖近卫机械化第7军,则由彭齐希东北地域向包岑、德累斯顿总方向实施第二个突击。近卫骑兵第1军为方面军预备队。第28集团军(司令为卢钦斯基中将)因战役开始前未及集中就绪,将于战斗行动过程中在主要突击方向进入交战。在方面军范围内,计划了为时145分钟的炮火准备。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定于4月16日发起进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应强渡奥得河,在斯德丁(什切青)、施韦特地段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德军斯德丁集团,至迟于战役第12~15日攻占安克拉姆、代明、瓦伦、维滕贝尔格一线。第65(司令为司令为巴托夫上将)、第70(司令为波波夫上将)、第49集团军(司令为格里申上将),近卫坦克第1、第3、第8军,机械化第8军,近卫骑兵第3军实施主要突击。各快速兵团在夺占西奥得河西岸各登陆场以前由方面军司令掌握。尔后转隶各集团军。各集团军都计划了45~60分钟的炮火准备,以保障强渡东、西奥得河,通过河间地带。
波罗的海舰队配合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沿海岸进攻,并以航空兵及潜艇封锁利耶帕亚至罗斯托克间海上交通线。第聂伯河区舰队(司令为海军少将格里戈里耶夫)在作战上隶属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配合地面军队突破防御,并保障各渡口安全及组织奥得河上的对水雷防御。
苏军T-34坦克
对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空中支援,分别由空军第4、第16(司令为鲁坚科空军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克拉索夫斯基空军上将)担任。战役开始时,波兰第1集团军由波军1个航空兵师支援,4月25日起,增至3个师。此外,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地带,预定使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航空兵的基本力量集中用于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预先航空火力准备,仅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地带利用3个夜间实施;直接航空火力准备的计划如下: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地带拟于冲击开始前2小时进行,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地带于冲击开始前30分钟进行,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地带于开始强渡尼斯河前45分钟进行。对各方面军快速军队进入突破口时的航空兵保障特别重视。各空军集团军的歼击航空兵以及各方面军的高射炮兵兵团和部队,用于对付德军航空兵和组织军队的对空防御。此外,为了掩护前方目标及奥得河渡口,还使用了国土防空军西方面军第4、第5军和国土防空军西南方面军第1军。
在主要方向即柏林方向进攻的同时,还拟制了苏德战场南翼进攻战役计划(乌克兰第4、第2、第3方面军)。可见,苏军的四月进攻是在苏德战场全线发动的,其最终目标是彻底打败德国。
为了顺利实施柏林战役,要求方面军、集团军各级做好最周密的准备。进攻开始前,各方面军大规模变更了部署,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由但泽、格丁尼亚两地域向自己地带开进,行程近300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数个兵团由奥珀伦、拉蒂博尔两地域移驻特里贝尔地域;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因进攻地带从320公里收缩到170公里,腾出来的部队和兵团转调屈斯特林地域。
侦察航空兵对柏林及其各接近地和防御地带进行了6次航空照相,根据照片判读、缴获的文件和审俘供词拟制了详细要图、计划和地图,供连以上各级首长和司令部使用。
苏军装甲部队得到进攻柏林的命令(www.xing528.com)
苏联对进攻出发地域的工程构筑十分重视,例如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地带屈斯特林登陆场,构筑了636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4500个炮兵阵地,而为沟通与登陆场的联系,在奥得河架设了25座桥梁,总长15公里,并设置了40个门桥渡口。
德军装甲部队
在战役准备时节,在较短期限内,建立了弹药、油料、给养和药品等物资储备;在进攻前,军队进行了各方面训练,部队和兵团补充了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其强渡水障碍及在城市、森林和夜间作战的能力,对各兵种协同动作,特别是大城市巷战条件下的协同,进行了反复演练。
战役准备期间党政工作的内容,是根据形势特点,首先是攻克柏林和胜利结束欧战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来确定的。进攻准备工作是在列宁诞辰纪念日前夕进行的,因此,各部队作了有关劳动人民伟大导师生平和活动的讲演和报告,在这些日子里,有大批人员入党入团。3月15日~4月15日,3个方面军共有1.7万多名军人被吸收入党。4月15日夜间,所有部队都召开了党团会议,向全体人员宣读了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号召书。在进攻前2小时,向军人们讲明了战斗任务,战役开始前,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地带(4月14~15日)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地带(4月15日夜间)实施了战斗侦察。
在准备柏林战役的时候,朱可夫曾经建议总攻应在4月22日~23日发起,但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战后新欧洲的斯大林,为了防止柏林成为英、美联军的猎物,要求在中旬就必须开始向柏林的最后冲击。对于朱可夫在莫斯科向他呈报的作战计划,他在组织各方面军司令讨论、确定了全线突击的作战方案后,4月1日正式批准。根据斯大林亲自审定的战役部署,攻占柏林这一无尚的光荣理应归属于朱可夫——他的“胜利元帅”。
从实力上看,朱可夫的方面军也理应获得这样的荣誉:由近卫第1、2坦克集团军(其中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又加强了独立坦克第11军)、近卫第8集团军、突击第3、5集团军、第3、69、47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及近卫骑兵第7军和最高统帅部炮兵部队组成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柏林正面集中了77个步兵师、31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62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531门火箭炮——他的技术兵器相对于整个柏林地区的德国军队来说,已占有绝对优势。朱可夫4月12日的战役命令,则更体现了他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纵深突破的习惯:每个集团军在预计的进攻中正面只有7~10公里,在30公里正面上,平均每公里部署了76毫米以上炮270门~300门、坦克超过40辆。
在技术兵器的质量上,按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坦克旅进行编成的苏军装甲部队,尽管还有一部分T-34/76和甚至少量的KV-1S坦克在使用,但一线部队的主体已经换装了威力巨大的T-34/85和IS-2坦克。根据坦克手泽马洛夫的回忆:为了图省事,不少IS-2坦克车组把炮塔顶部的DSHK机枪拆了下来。在重型突击兵器方面,除了坦克军、集团军所属的重型坦克和重自行火炮部队外,苏军新编的独立第7、9重型坦克旅也参加了战斗。以二战的标准来衡量,这两个旅是令人畏惧的,尽管每个旅只有1665人,但装备有IS-2坦克65辆,SU76自行火炮3辆,美制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19辆,装甲汽车3辆,其突击力已经远远超过德国的独立重坦克部队。除了IS-2重型坦克,也有一种说法是IS-3重型坦克也参加了柏林战役,但一方面缺少具体的证据,另一方面到1945年5月,苏军才开始将第一批IS-3装备部队,因此IS-3参加柏林战役很可能是一些不太严谨的记者,根据胜利阅兵式上看到的IS-3做出的推论。
为了拔掉苏军在奥得河西岸的屈斯特林桥头堡,德国军队在不影响防御稳定性的前提上已经尽了全力,纳粹空军甚至杀鸡取卵式的出动了“寄生飞机”——异想天开的德国工程师在战争后期把一架ME109或FW-190和一架JU88放在一起组成的怪物,在目标区上空分离后,在战斗机驾驶员操纵下,无人驾驶的JU88会像导弹一样携带3800公斤炸药撞向目标。但苏联红军历来在固守桥头堡方面颇有一套,无论是第聂伯河的渡口还是后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引以为豪的“小地”(这是有理由自豪的),德军都没能消除苏军的桥头堡,何况在苏军已经空前强大的1945年,德军这样做显然是徒劳的。
与政治家丘吉尔一样,斯大林此时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为了保证日后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博弈中有更多资本,因此计划中参加柏林战役的除了苏联红军,还包括波兰第1和第2集团军——这支由“流亡”苏联的波兰共产党员和1939年被俘的波军组成的队伍,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他们分别被配属于白俄罗斯第1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1944年底到1945年3月,苏军向他们提供了1个SU-85自行火炮团(第13团)和更多的SU-76,除此之外,苏军还为波兰军队提供了T-34/85坦克328辆,并以71辆IS-2坦克组成了波兰第7和第8两个重型坦克团(不过柏林战役前,这两个团已经损失了45辆坦克,剩余的IS-2中有21辆又支援了在柏林以东损失较大的苏军)。
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苏军按照最高统帅部划定的进攻分界线,在4月5日~7日,各方面军进行了沙盘上的图上演习。当然,在这最后一次攻势即将开始前,苏军虽然在兵力和兵器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并且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在德国腹地如果想像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行动一样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尽管苏军采取了很多战役隐蔽措施,但这些努力基本上是徒劳的了。在1945年4月15日,一个在屈斯特林桥头堡南部被俘虏的红军士兵则又告诉德国人,明天早上,得到新式坦克和强大榴弹炮加强的苏军将发动攻势,他同时供称,由于红军此前在德国领土败坏的军纪,斯大林还要求前线部队必须军装齐整、梳洗干净,以“有教养的形象”出现在柏林。德国将军闻此消息后,得出的结论是,俄国人准备在德国建立长期的共产主义制度,而其中心就是目前还在第三帝国手中的柏林,斯大林将在这里结束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